邸红伟
摘 要: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实施体验式教学应创设得当的情境,安排相宜的活动,使学生通过亲历和体验充分感知、感受、感悟生活,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
关键词:品德课程;体验式教学;情境;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50-03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客观地发现和认识生活,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体验性课程。“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应引导儿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与环境互动、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自然与社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获得丰富的知识或经验,获得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自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为此,我们在小学品德教学过程中进行了体验式教学的实验、研究。
一、体验式教学的特点
体验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创造各种教学情境,使学生在亲历和体验过程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蕴藏于教学活动中的各种人和事,进而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的自我体验为主要形式,让学生亲自参与课堂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去感受、关注、参与、领悟有关问题,通过体验和内省实现自我认知、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体验式教学具有三个特点。
(一)活动性
活动是品德课程的主要形态。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直接参与调查、观察、实验、讨论、制作、表现、游戏等多种活动,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二)自主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体验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三)开放性
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拓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并采用学生喜欢的多样化活动形式、研究方法、表现和交流方式,不断延伸与扩展活动;教学空间进一步拓展,鼓励学生在社区、自然环境中进行体验性学习。
二、体验式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亲历不同体验
1.创设心理情境,引发情绪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要搜集一些与学生很贴近、很新颖的事例,或借助多媒体设置问题情境和悬念等来启动学生直觉的情绪体验。例如,在学习《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先播放几组遵守交通规则与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同结果的现场录像,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体验:人人遵守交通规则,秩序井然,我们的心情怎样?如果大家都不遵守交通规则,血淋淋的交通事故不断,你又有什么感受?运用对比强烈和生动的场景,并通过换位思考、情绪体验,为学生构建了积极的课堂心理环境,引导学生接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道理,认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将要付出的惨痛代价,进而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2.重视激励促进,蕴涵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在品德课教学中,我们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和促进,要用生动形象的儿童化语言贯穿教学始终。当学生回答问题后,不论回答得是否令人满意,都要给学生一句勉励的话、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或报以全班同学的掌声,为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例如教学《我的兴趣与特长》一课,在 “亮亮我的绝活”这一环节中,当学生展示了自己的长处、特点后,我都给学生一句赞美、鼓励的话:“你的歌唱得真动听!”“你真是个小舞蹈家!”“哎呀,你简直可以上电影拍武打片啦!”……这不仅能激励表演者的积极性,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师生的心灵交融。
3.走出学校课堂,拓展生活体验。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学校的教育任务就在于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还需要通过各种活动加以巩固、深化。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思想品德和社会基础知识教育于一体的综合学科,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为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学生走出学校这个小课堂,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体验现实生活。例如教学《家庭安全故事会》这一课,让学生向家长了解邻里曾发生的家庭不安全事例,或开个故事会,使学生从中学会自我保护,体验到防火、防触电、防碰、防受骗的重要性。教学《我们敬爱的老师》一课,让学生采访老师,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和作息时间表(包括到校、上课、听课、参加教研、辅导学生、批改作业和回家备课所用的时间),具体算一下教师“八小时之外“的额外工作时间,从中体验教师为学生的成长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从而激发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随着教学装备现代化的进程,许多兼具影像、声、光等功能的设备,如实物投影、录像、计算机多媒体等都充实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课件,为学生创设最佳的视听情境。
例如,在教学《秋游》一课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课前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秋天的美景,寻找秋天的特征,课上再这样导入:“孩子们,大家去找秋天,都找到了什么?今天秋姑娘为了奖励大家,悄悄地带着礼物来到了我们身边,快让我们看一看她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许多配上优美音乐的秋景画面,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对秋天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再如教学《礼貌用语好奇妙》一课,教师把平时拍摄到的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境,诸如向老师请教问题、得到同学的帮助、不小心撞倒了同学、同学告别等制作成课件,让学生说一说遇到这样的情况应使用哪些礼貌用语,学生看到屏幕上展示的事都是自己身边的事,出现的都是自己认识的人,甚至还有自己,兴趣就会提高很多,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再恰当引导,学生就能很快领悟到使用礼貌用语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道理;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使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一边倾听明快的歌曲,既得到充分的感官享受,又受到讲礼貌、讲文明的教育。
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观其形、听其声、动其情、悟其理,从而强化感知理解,丰富想象思维和情感,深化道德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妙安排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
品德课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其间,师生、生生互动,教学交融,活动是教和学交融的中介。
1.讨论交流。在讨论活动中,学生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分享交流、展示自己的成果,这既可以锻炼表达能力,又可以历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合作意识。例如,教学《我在长大》一课,当学生了解自己是如何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长大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爸爸妈妈含辛茹苦地把我们抚养大,给了我们人世间最伟大、最真挚的爱,那么你打算如何来回报父母的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学生的各种想法,例如:听父母的话,做个懂事的孩子;帮父母做一些家务事,长大后要孝敬父母等等。这些都在讨论的过程中生成了,他们对自己父母的情感也得到了升华。此时,教师再布置“我为父母做件事”的课外活动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亲自给爸爸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促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感受,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从而引导他们将感恩的思绪进一步升华为回报父母之爱的激情。
2.实际调查。调查是学生认识社会的一种非常直接的手段,通过搜集资料或亲自到现场观察等方式,使学生能对所关注的问题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观的印象和更加深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我眼里的冬天》一课前,老师带领学生到室外亲自感受冬天,观察人们冬天的衣着和神态的变化。日常生活发生的变化、动物和植物的变化等现象。学生用自己的眼睛,亲自体验,对冬天有了全面的了解,然后再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观察结果,从而就使学生在调查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得到了提高。
3.模拟表演。引导学生进行模拟表演,主要是为了促使儿童获得某些难以直接得到的生活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模拟生活情境。不同的课堂内容创设不同的情境,能够把课堂气氛烘托起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地体会教学内容,触动学生的情感或受到感染,或产生共鸣,从而强化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礼貌用语好奇妙》一课时,教师创设问路、买东西等情景,让几名学生进行模拟表演,其他学生评价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分析各自原因。在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而且用自己的脑子思考,用自己的心灵感悟,通过亲身经历,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真正实现了对知识的内化和认同。学生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感受、发现、评价,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激情动力,从而逐步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发展了体验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推动新的、深一层的学习和体验。
除了以上三种活动方式以外,还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及其内容,采取其他恰当的方法,诸如与少先队活动、班级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结合等,相互促进。
总之,在品德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勇于面对新环境的挑战,以新观念为学生营造种种有利于体验的良好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真正使学生积极、主动、愉快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