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艺术特点浅析

2013-04-29 14:46郝士英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虚实用典意境

郝士英

摘 要:生活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伟大的革命导师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其内容当然与作者的革命经历是密切相关的,反应了现当代革命和建设的战斗历程。“不周山下红旗乱;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天翻地覆慨而慷”等诗句,恰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壮丽史诗。有境界者自是诗歌之高格,毛泽东诗词正是通过想象、用典、虚实相生等手法创造了丰富的意境,形成了雄浑开阔而大气磅礴的格调,给人以震撼的艺术魅力。诗作浪漫的艺术构思,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创作,神话典故的推陈出新,都使我们玩味无穷。

关键词:艺术构思 意境 虚实 用典

中图分类号:I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2(c)-0114-01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堪称为诗词中泰山北斗的毛泽东诗词,反映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体现着革命导师的伟大思想,生动的表现出一代伟人的自由意识的生命活动,也是我们泱泱诗国中宝贵的精神财富。诗人以崭新的艺术形象、昂扬奋进的英雄气概、独特的艺术手法,为我国文学形象画廊增添光彩。特别是诗人提出的“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审美经验,开一代诗风,拓一代诗境。让我们不得不对其艺术进行一番思考。

首先,艺术构思上,诗人往往借助想象,超越时空的羁绊,突破具体生活的拘圃,将历史、现实、哲理、理想入诗,构成完整的艺术境界。写历史总是着眼于现实斗争;写现实斗争又往往上升到理想的高度;写理想又以革命发展中的现实为基础,富有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如《水调歌头·游泳》: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诗人首先写游泳的感受,由此想到武汉长江大桥与三峡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这一现实的基础上,作者又想到了伟大祖国的新貌。特别在结句,使人们对世界巨变产生无限遐想。幻中有真,实中有虚,奇丽动人。

其次,意境的创作上,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是非常生动复杂的。诗人常用绘画的方法来表现,将情与景、虚与实、形与神、动与静等化入画面,取得了诗情画意的艺术效果。如《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第一节第一句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人生易老”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是说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为大我,以有涯积为无涯,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第二句“今又重阳”犹言“日月依辰至”,“战地……”笔锋一转,战地播种着英雄的头颅,灌溉着烈士的鲜血,在炮火连天中野菊挺立开放,绽黄吐芳,使我们感到倍加喜悦,豪情万丈。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下片紧承上片,自是秋风劲厉,不似春光妖媚,但诗人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对革命必胜的乐观态度是永远不会灭的。在秋高气爽、鲜明绚丽的寥廓景象中寓入了智慧的理性和刚毅的意志,创造出高远的意境。

再如《沁园春·雪》的意境:在北国风光的巨幅背景下,在历史人物功绩的衬托下,当代英雄将用巨手擎托出“分外妖娆”的新中国。上片化动为静、动静结合,实处求虚、虚处求实的写景,下片以评论历代帝王引出抒情,作者把无产阶级民族的希望与主宰的豪迈气概淋漓尽现,祖国之壮美与英雄之雄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把人们带入一个雄奇的境界。

毛泽东诗词还创造出飞动的艺术境界。如《沁园春·长沙》,百舸争流,是那样意气风发;鹰击长空,是那样矫健迅猛;鱼翔浅底,又是那样轻快活泼,自然界的一切都呈现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又是由事物的情态、动势、力度、速度所构成的美。这一飞动的境界,实质是朝气蓬勃、昂扬奋飞的革命精神在艺术上的反映。

毛泽东诗词还注意敷色着彩,来渲染大自然的生态、仪态,使之形象鲜明,意境深远。如“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等,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

再次,表现手法上,对诗体、诗风、诗境及对神话、传说、寓言、典故的推陈出新,是毛泽东诗词表现手法的最大特点。如《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诗人在词的自序中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用梅花比拟象征共产主义战士,表现先进阶级的志趣。全词用一个“俏”字写出梅花迎春的英姿,用一个“笑”字写出梅花报春的风格,“俏”状其貌,“笑”出其神,前后照应,形神兼备,把梅花人格化了。在诗人笔下,梅花是迎春的战士,报春的使者。她敢于斗争,坚强不屈;她谦虚谨慎,大公无私。梅花的这种品格,正是共产党人为共产主义而献身的精神。这要比陆词以梅花自喻,抒发遗世独立、孤芳自赏的个人情趣高了一个境界。

诗人对神话、传说、典故作了大胆的改造,让旧的形象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如《蝶恋花·答李淑一》用家喻户晓的吴刚斫树、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入词,当杨、柳“直上重霄九”时,广寒月宫,喜气盈盈,勤劳的吴刚酿造桂花酒为忠魂献礼,寂寞嫦娥以万里长空为舞台向忠魂献舞,酒气芳香,舞姿翩翩,盛会良辰,富于诗意。

诗人还善于运用比拟、比喻、夸张、对比、象征等手法来加强作品的形象性。《念奴娇·鸟儿问答》中的鲲鹏与蓬间雀,是“极大”与“极小”的对比,《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中“斥鹏每闻欺大鸟,昆鸡常笑老鹰非”,老鹰的目光敏锐、勇猛矫健和高飞远扬的特征,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家叱咤风云的雄姿和高瞻远瞩的胆识。

毛泽东诗词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迅雷烈风,金戈铁马,大气磅礴,含蓄深厚,是它的主要特色。诗人笼罩古今、旋转乾坤的磅礴气势,是古人无法企及的。这和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潜心研究、对中国文学的爱好与追求及诗人超群的艺术表现才华分不的;同时,也和诗人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伟大革命领袖的宽阔胸怀和浩荡气势分不开的。尽管诗人不能超越他所处的时代,不可避免的存在历史局限,但他的诗还是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左玉灿.浅析毛泽东诗词艺术的辩证手法[J].文教资料,2011(24):20-22.

猜你喜欢
虚实用典意境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浅论文人画的虚实
试论黄格胜山水画作品之“留白”的理解和运用
论彩铅素描与古典油画直接画法的共性
以传奇京剧《化人游》为例谈戏曲虚实论及审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