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教师团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3-04-29 00:44周新高
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课程版 2013年11期
关键词:制度文化教师

周新高

摘 要:构建教师团队先进文化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形形色色的教师个体文化只有顺应这种群体文化,不断地调整自身才能适应校园文化环境,更好地生存和发展。构建教师团队文化应着力于制度文化、教研文化和活动文化建设,引导教师共建学校文化,共同打造学校精神文化,并以此推动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教师;制度文化;专业突进;合作和谐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11-0024-03

一、制度文化建设要体现人文意蕴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是实行民主管理、人文管理的基础。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对个体自律习惯的形成、对群体和谐氛围的营造和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是非常有益的。学校管理制度的建立,应以现代管理理念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以调动和鼓励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为目标,追求理念与实践、继承与创新、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统一。

学校制度文化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瞄准办学目标,戒空话、套话、废话,求科学、细化、实在,利促进、提高,全而有序,细而有度。大至学校章程、教学常规管理细则、“三风”建设实施方案,细至培训、学习、研训、备课、上课、听课与评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和评价、教学检查各项制度,全至各处室负责人岗位职责、班主任工作一日常规,评优、评先、绩效考核、职务评聘、奖励等,每一项制度的出台都应征求全体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并经过教职工大会表决通过。在实施过程中做到标准、过程和结果的三公开,并不断总结、调整、修改和完善。只有在民主基础上形成的规章制度,才能体现群体的意愿、群体的主流价值取向,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建立易测量评价的制度辅以正确的评价导向,能促进形成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对形成一支团结、务实、奋进、创新的教师队伍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但学校不可能将工作中涉及到的所有领域、所有环节都外化成制度、规定;而且,教育调查也表明,在现代教育管理中,教师对以制度、规范、条例及一些冷冰冰数字规范教师行为的管理模式越来越反感,他们对民主管理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制度与民主的博弈是通向“无为而治”境界的必然之途。因此,无论是制度的制订还是执行,都要把重点放在“人”上,放在“为一切校园人的发展”上,在制度文化的建设中一定要体现人文意蕴。

教师是学校的主人翁,教师工作的质量决定着学校办学的质量;教师的主体地位如果在权力与制度的扼制中丧失,学校发展将会是缘木求鱼。因此,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我们要充分凸显教师的主体地位,关爱教师,让教师时时沐浴到民主的光辉,时时感受到领导的尊重、信任与关爱。这不仅仅体现在让他们参与制度的制订,参与学校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为他们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让他们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项基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心理调查表明:尊重需要占45%,排第一位,末两位是社交和安全需要分别占4%和3%。作为知识分子,自尊心普遍较强,希望得到尊重。作为习惯于被学生尊重的老师,这种需求会更加强烈,一旦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充分肯定,其工作积极性受挫不说,还可能会把这种需要扭曲地转嫁于工作对象,从而造成对学生利益的损害。

事实上,我们的老师起早贪黑,白天忙于上课、改作业、培优补差,参加教研活动,晚上还要备课、写反思、写论文,一心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这样的教育队伍值得我们每一个管理者去尊重、信任。

学校的每一项荣誉的获得,都是老师们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结果。学校领导要善于把这些成绩分摊到相关教师的身上,记入教师的“功劳簿”,并真诚地感激他们。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还要时常做到感激教师,感激教师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作为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教师,其劳动的价值需要得到学生的肯定,家长的肯定,更需要得到领导的肯定,得到同事的肯定。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业绩被领导认可,得到了赞赏,自然会激发出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进一步干好工作的动力。

二、教研文化建设要突出专业共进

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需要。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中,把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学校发展目标的追求统一起来,让教师在追求岗位成才的过程中享受生命的精彩,享受成功的喜悦,是促进教师队伍永葆活力的良方。

(一)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

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持续的学习,学校要把教师的业务培训纳入正常的议事日程,不吝斥资,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进修和业务进修,积极创造机会让教师外出培训听课、交流观摩,请相关领域专家来校传经送宝。同时要求并鼓励教师把学习心得与大家共享,以此促进教师把学习和反思结合起来,在总结中内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成果,在反思中丰富教育教学实践知识。

(二)为教师搭建共赢的平台

校本研修立足于岗位,扎根于课堂,追求的是教师在行动研究中长进实践性知识,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坚定职业理想,增进职业情感,提高职业心智,厚积专业素养,最终实现专业追求。这是教师群体共进、共赢的平台,更是教师个体进步成长的平台。这一平台的构建关键是要做到学习求真,研训求实,提升求效。

1.做实校本教研。把校本研训和常规教研、继续教育紧密结合,以小课题为突破口,以公开课观议和讲座、交流、学习、写作为主要形式,自学和引领相结合,研讨和反思相结合,引领教师把所学运用于实践,学用结合,从理论的高度审视实践,在反思过程中学习理论。并通过制度规范、检查落实、评价推动,促进教师自觉走上专业提升之路。

2.做细“青蓝工程”。一方面通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排头兵的专业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推动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这种指导与带动的过程对排头兵也是自我加压、自我提高的过程。

3.做精主题磨课。磨课活动是教师长进实践性知识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渠道,它是一个读书、思考、研究、写作的持续过程,是作课教师的一种煎熬式的自我锻炼、自我提升的过程,对参与磨课的老师也是一种难得的学习反思。磨课,磨的是教育理念。磨课的过程是反思与交流的过程,思维的碰撞能更好地让人反思新课程理念是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通过磨把新点子用新理念嫁接于课堂当中,促进其用新理念来审视、理解原有的教学行为;磨课,磨的是教学风格。千江有水千江月,平凡的教师也有其特有的课堂风格,通过磨,吸收他人的成功经验,进而形成、完善具有自我特点的教学风格;磨课,磨的是课堂细节。细节决定精彩,许多青年教师的课堂因为自身实践性知识的缺乏而少见细节处的功夫,如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语表情、练习设计、组织评价等,通过磨,可以让青年教师更直接有效地吸取骨干教师的经验,磨课,磨的是教材处理。交流与研讨的过程是参与磨课者对教材研读、课标把握和文本二次开发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磨课,磨的是学情把握。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预设,在不同班级却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课堂教学真正的主体在起作用,通过磨,能让授课教师多一度视角,多一层思考,多一份信心,多一份从容,让课堂预设更充分,让课堂生成更精彩。

(三)为教师搭建展示的平台

专业展示既是一种任务驱动型的锻炼提高,也是体验专业价值得以实现的快乐机会,这对推动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效的。平时,除了扎实开展校本公开课活动外,学校要积极创造机会,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种专业技能竞赛活动。而在安排校际交流、送课下乡、会议观摩等公开课时,应尽量照顾到面,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露脸”。

三、活动文化建设要追求合作和谐

校园生活是教师生命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生活质量是教师体验教育人生幸福的重要指标。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团队文化活动,让教师工作在其中,辛苦在其中,也快乐在其中。这是增强团队向心力的催化剂,也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把学校建设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一是要为全体教职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校园人际氛围,让每一位员工感受到虽然工作劳累,但心情舒畅;二是要充分地信任每一位想干事能干事的教职工,给他们一个自由施展的舞台,鼓励他们在追求专业发展的道路上建功立业,实现自我价值;三是常态化地组织开展一些教工文体活动,既有学校层面的,也有学校支持开展的年级组、办公室、社团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来增进友谊,沟通情感,愉悦身心,提高团队凝聚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一位教职工都真切地感受到这样的理念:学校是我们共同的家,校荣我荣,校衰我耻。

教师作为学校真正的主人,在其内心深处会有一种自我发展的责任感,这种自我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天然地联系在一起。这样的人,一定是师表的践行者,制度的守护神,教研的热心人。在构建教师团队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发展动力,为他们的自我发展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制度文化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用“爱”铺满孩子成长之路
小学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新常态经济时期构建企业文化建设问题研究
浅谈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优化策略
浅议班级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