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应华
摘 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应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评价的标准、方法、手段都要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要便于操作使用,易于评定执行,促进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本素质,提高评课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定;解读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23-04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学管理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导向功能、教学信息反馈功能和考核鉴定功能。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凯洛夫教学理论影响下建立起来的。评价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传授和学生学习书本知识为重点,主要评价内容为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教材掌握是否熟练、教法运用是否灵活、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板书是否工整等。这种评价的弊端,在于过分强调教师而忽视学生,使得本来具有丰富艺术性的课堂教学走向僵化。评价一节课效益的高低,除了要看教师教学的情况,也要看学生学习的状况,要看学生是怎么学的,学到了什么,学得好不好。因此,探索全新的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及标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意义
(一)可以促进教学研究和改革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工作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新课程顺利实施的重要方法。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了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促使广大教师尽快转变教育思想,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二)可以为教学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了解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发展可能性,有效评定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质量、工作能力、业务水平等,使学校的管理工作更系统化,决策更科学化。必要时,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教师晋升、进修、人员调整、以及学生升学、评优等方面的参考依据。
(三)可以促进师生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通过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以分析自己教学的长处和不足,找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有的放矢地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对学生来说,通过评价,可以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和缺点,以扬长避短,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
(四)可以促使教师明确并达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其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既是课堂教学的目标,又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依据,同时也是检查课堂教学质量的尺度。评价活动可使教师努力按评价标准要求自己,并努力达到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从而为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创造条件。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的特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和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教学双方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自身潜质等三方面的价值取向。因此,构建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体现如下特性。
(一)科学性和时代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以新课程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评价的标准、方法、手段都要科学,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和权重分配,必须建立在科学分析基础上。数据处理的方法必须科学、合理,使评价结果可信、可靠。要能跟上教育发展的需求,及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经验,指导课堂教学评价工作。
(二)客观性和可行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要客观,不能一味赶潮流,好高骛远,脱离实际。评价的标准和各要素要能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和理解,要能得到被评价教师的支持,从而增强教学评价工作的亲和力和权威性,减少工作阻力。课堂教学评价是评价人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在有限的时间内,依据指标要素同步做出评定,评价标准就要便于操作使用,易于评定执行,指标体系中的要素多少,评分办法粗细,必须从实际出发,便于评价人记忆、掌握与使用。
(三)导向性和激励性
要通过广泛宣传和学习,让所有教师能熟悉、了解评价标准,使广大教师努力按照评价标准的要求去不断改进和调整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进而促使教师认真学习评价标准,不断加强评价实践,潜心课堂教学研究,使融入评价标准中的新课改的教育思想理念逐步内化成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其教学过程和方法不断优化。要能通过考评,促进教师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基本素质,提高评课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全面性和发展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仅要评价教师教了什么,怎样教的,还要评价学生是怎样学的,学会了什么?思想和行为发生哪些改变。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更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既能促进部分教师的成长,更要能促进全体教师的发展;既能使每位教师发现其不足,也要能使其寻求到改进的方向和努力的目标。
(五)整体性和学科性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定必须以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为指导和前提,能体现教育教学规律的一般特性,还要准确把握学科特点,制定出具有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要努力使课堂教学体现学科教学改革的最新要求和发展方向。
(六)稳定性和生成性
评价标准一旦制定出来,在某一时期内便成为评价的尺子,在一段时间内要有相对稳定性,才能让评价者和被评价者较好地掌握评价标准各要点的精神实质,并付诸实践。同时,作为学科课程重要内容的教学评价应该随着教育的发展而发展。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检验之后,有可能需要完善;随着教育发展对课堂教学提出新要求的时候,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及解读(以小学语文学科为例)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解读
此评价标准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从教师的教到学生的学,从教学目标的确定到目标的达成,层次清楚,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
1.评价指标的确定。
此标准突出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强调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主要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维度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师的教”主要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能力及策略”等四个方面进行考察评定;“学生的学”主要从“参与情况”、“思维状况”、“合作交流”和“目标达成”四个方面考察评定。为便于增强评价的指向性和操作性,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评价维度上各给出了十项具体的评价要点。这样,构成了“两个维度、八个层面、二十项评价要点”的三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2.指标分值和权重的确定。
此评价量表采用百分制对三级指标分别赋予一定的分值,一级指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各占50分,对二十项评价要点(三级指标)按A、B、C、D四项等级分别赋以1、0.8、0.6、0.4的权重,四项等级所给分值为基准分,在量分时可根据具体情况上下浮动±0.5分。根据综合得分,把课堂教学水平分为四个等级:A级,100分~90分,属优质的高效课;B级,89分~75分,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属良好课;C级,74分~60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处于有效教学的起始阶段,属合格课;D级,60分以下,属无效教学的不合格的课。
A级:高效教学(优质课 100分~90分)。教学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指向,符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调查研究、合作讨论等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素养和综合素质。教学设计精心,教学实施的过程艺术化,教学灵活,能兼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精神饱满,情感愉悦,思维积极,注意力集中,对教学活动和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答问、作业效果好,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得到提高。
B级:有效教学(良好课 89分~75分)。教学有目的性,能涵盖大部分学生,有主体意识,关注学生发展。学生积极地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学生参与面大,有充分参与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对教学活动和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能够进行有效的合作,平等的交流。教学目标达成效果好。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关注方面有限。
C级:有效教学的起始阶段(合格课 74分~60分)。教学有目的性,能注意学生主体意识。但教学没有较好地解决大部分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在促进学生对学科的理解,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以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方面效果不理想。
D级:无效教学(不合格课 60分以下)。学生被动学习,主体意识得不到体现。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启发和引导不得法,学生没有参与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或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答问、作业效果差。课堂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或者目标落实不到位。
3.使用说明。
(1)评价标准是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明确要求,具体改进措施、规范教学行为的手段,是教学与评价教学必须遵循的常规,是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依据。评价教学时,要求评价人遵循科学的原则,对照评价标准,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办法,实事求是、客观认真、准确地分析和评价教师和课堂教学效率,以便引导教师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积累经验、找出差距和不足,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发挥评价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评价标准采用定性、定量与记分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表中各项要点指标规定了相应等级分值,评价人可根据听课实际情况,在相应等级分值上打分,各项指标分值相加即得总分。A、B、C、D四项等级所给分值为权重基准分,在具体量分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0.5分。评价人根据听课情况,对每个要点指标写出评注语,最后形成综合评价语。综合评价结论要反馈给执教者供其参考。
(3)综合评价包括教学评价建议和评价得分两种形式。教学评价建议可参照二、三级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各指标之间是一个相互渗透和促进的有机整体,不能用某个单项指标去评价整体教学的好与坏,打分时可将多项指标进行综合平衡,根据整体情况进行评定打分,处理好具体评价的空间和弹性。这有利于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将具体分析和整体评价结合起来,全面了解掌握整个教学过程,体现教学评价的全面性和实效性。
(4)该评价标准可用于优质课、教学业务考核等总结性评价使用。也可用于教学研究,观摩课、示范课和教学管理听课使用依据。也可供执教者自我评价使用。
(5)评价标准是实施教学管理的手段之一,在运用实践过程中要把握评课标准的内涵,不能模式化,要灵活掌握、认真总结、提出修改意见,并将意见反馈给授课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使评价标准成为指导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课程实施能力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单宗芬.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2]徐 勇,龚孝华.新课程的评价改革[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余 林.课堂教学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蒋竞莹.我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与重建[J].当代教育科学,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