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仁真
《新课程》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可见,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数学课堂相当重要,它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使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可以消除紧张的情绪,抑制学习中的疲劳,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兴趣,使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从而有效的改善他们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和实践能力。如何能让数学课堂更有趣、更吸引学生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让学生尝试,树立创新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努力尝试,营造具有创造性的趣味性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强调在课堂上,只要敢于尝试,就是成功。比如教学生做应用题时,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内容自己来编应用题。这时,可仔细观察学生编题的特殊地方,让同学发表意见,接着大家一起试一试。这样,时间长了,学生的思路就开阔了,也愿意动手尝试了。数学课堂上,要努力探索创造性学习的新途径。例如,在平时教学中,鼓励学生不以老师和同学所做的作为标准,强调自己的思考要与众不同;同时注意学生的作业,让其进行展览,学生看到自己的作业被展出,就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练习课要注意科学性和趣味性。
数学练习课教学时可适当选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有点情节又贴进学生生活经验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泛的题目,通过少量的趣题和多种形式的题目,使学生变知之为乐知。比如,学习过“圆的周长和面积”后,为了使计算的过程看起来更清晰,我提醒学生要在每个算式的前面做一个标记,如:计算圆的周长时就在周长算式的前面写上字母“C”,计算面积时就在面积算式的前面写上字母“S”。这时班里一个调皮的学生脱口而出:“CS!”(反恐精英简称“CS”,是一种枪战类的电游名称,讲究迅速敏捷和勇于进攻。)教室里一片哄笑,正要批评他时,我突然转换了思维的角度说:“对!就是‘CS,一场计算的战斗,比比看谁能在这场战斗中少中枪弹,顺利过关,大获全胜。”听了我的这句话,孩子们个个兴奋不已,就连那几个平时上课不太积极的男生也迅速认真地投入了计算的“CS”战斗之中,板演的学生做完练习题目之后并没有马上回到座位上,而是在对自己的计算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下面的学生或是计算或是检查,教室里静得只能听到“沙沙”的写字声。最后订正计算结果时,平时错误百出的学生今天计算失误的地方明显减少,全对的学生都兴奋地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胜利的手势。通过“CS”的比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枯燥的计算练习变成了快乐。
三.引入幽默风趣,营造轻松气氛
恰当的风趣与幽默,能活跃课堂气氛,起到组织课堂教学的作用。为什么有的老师课堂上师生开怀大笑,而有的却是死气沉沉?有一个原因是益于课堂老师的幽默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幽默,对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协调师生关系、改正学生的错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疲劳、增加乐趣、提高孩子对课堂的兴趣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当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今天老师多漂亮,你们为什么不多看看?”,引发孩子真诚的微笑,让他们心神意会,自觉转变学习态度;当课堂中孩子产生疲劳时,用做相反的幽默动作调节了孩子情绪与压力;有时,我还模仿电视节目中的相声、笑星、“幸运52”的动作与语气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专注程度,让他们趣味盎然的投入学习中。苏霍姆斯基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只要我们能改变自己的角色,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幽默的现场,风趣的启发,有意而为的超级鼓励,机智幽默的表演,自然会受到学生油然而发的喜欢,心灵彼此接纳,进而突现了“传之以心,受之以意”。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不是幽默艺术带来的回报吗?
四.借助数学美,领悟数学妙解
数学虽然无味,但它的本身从内容到形式却又充满了美的学问,我们要充分挖掘和展示它的美。它的美在哪?法国数学家庞加莱说得十分中肯:到底是什么使我们感到一个解法、一个证明的优美呢?那就是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对称,规律与恰到好处的平衡。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后,我设置了如下的题目1+2+3+4+5+6+7+8+9+10=?你能用最快的速度算出来吗?孩子们接着埋头苦算,但是速度并不快,于是,我叫他们观察哪两个数是好朋友。很快,有智力非常的学生发现了规律,而其他孩子在赞赏同伴的同时,也欣赏了数学的内在规律与这些数学的对称美。数学教材中的优美画面,绚丽色彩也给以孩子视觉的享受,使他们置身于美丽的画卷中。在“认识时图形”,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拼出不同的美丽图案,通过优美的图案,孩子们体验到创造美的愉悦与成功的快感。课堂中还可以通过贴情境图的视感,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体验,欣赏大自然的景象等方式,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更体会到生活中的数学和数学的美,使孩子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态,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知识,而是学生亲自参与的、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实践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基础,通过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的操作实践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所以我们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体验和探索。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我安排学生分成小组“动手操作”。启发学生:用“割”、“补”、“拼”的方法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来计算并推导出公式吗?有的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正方形;有的学生用“剪”的方法学把三角形“剪、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此操作过程中,我允许学生互议互帮,自己巡视指导,学生通过大胆的尝试,探索推导过程,这过程既充分张扬了学生的创造个性,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做数学”的过程,也亲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學数学的兴趣,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综上所述,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从孩子的心理特点出发,设计孩子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真实的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把学生心中枯燥呆板的数学课堂变成学生所期盼的,乐于接受的有趣的数学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