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兴乐
【摘要】情感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教学是教师所追求的理想境界。有效的情感教学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改革以来,本人深入学习情感教学的理论,将情感教学法在高中语文课中长期实践,这里我将自己和前人的经验做简单的总结,希望能为提高语文课堂实效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活动是一项知识情感交融的复杂活动[1]。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情感教学逐渐得到重视并应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根据大纲相应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学生置于一种模拟真实的情景之中,利用其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一种方法。它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消除师生之间的疏离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高中语文教学实践表明:情感教学法可使自己的课堂变得有情趣、有魅力、可亲近,可使自己的学生变得有智慧、有能力、有思想。因此,情感教学法是一种值得研究、借鉴和推广的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的高效教学法。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故而注重情感教学,激发学生的情感,让课堂充满着人情美、人性美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热情似火,能换来学生的激情高昂;教师的柔情似水,能换来学生的兴趣高涨。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必须重视情感教学的独特魅力。下面我们来一起论述一下关于高中语文课堂的情感教学。
一、魅力课堂 情感教学的渗透
语文具有丰富厚重的人文内涵。若想使人文精神在新一轮课改中获得回归,语文教师就必须利用语文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相关内容加强情感的渗透,实施对学生的心灵的洗涤,达到预先设定的情感目标。知行统一、寓教于乐、以情施教是语文学科教学的施教原则。在教学中只有融入情感,课堂才会有灵性;只有师生情感交融,课堂才能互动;只有互动的教学过程,才能把真情传递;只有动之以“情”,才能通过学习培养优良的品性。在高中语文课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力实施情感教学,能使课堂变得魅力无限。例如在教学《再别康桥》时,我让学生跟着配乐轻声吟诵,以体会诗人在内心情感抒发与意象的替换上相对应,抒情主体与客体之间由黯然到深沉再到直抒胸臆的情感交流的过程。由第一小节的“挥挥衣袖作别西天的云彩”到第二小节的“艳影在我心头荡漾”,再到第三小节的“我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情感的抒发逐渐由低沉而转为高亢。再来看第五小节,“星辉”又怎能用船儿装载?“星辉”虽可看可感,可它也是无形的。诗人却语出惊人的要用小船儿“满载”它,这是多么大胆、何其奇特的想象啊!学生很容易就在脑海中还原出这样一幅景象,诗人独驾一叶扁舟,荡漾在康河的柔波里,寄离愁于星空,心灵被触动,唤起了诗人莫名的忧伤……
高中语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引领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高雅的审美情趣。这就意味着教师不能仅停留在简单的知识传授上,更要深入挖掘课文渗透的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内心感悟,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所以课堂中必须渗透情感教育,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在理解、感悟、体验中再次得到升华。
二、高中语文课中的情感教育的要求
1.走进学生心灵
学生时代的孩子最在乎的是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同学的包容与友谊。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所谓“差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往往都在被“关爱”遗忘的角落。这不符合教育没有遗忘、没有角落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动之以“情”,就可能打开他们尘封已久的心灵窗户,就可能点燃他们奋发向上的激情,就可能激起他们奋起直追的信心。从教的经验告诉我:朴实的关爱是照亮学生前路的火把。
2.对学生多一些尊重和信任
尊重意味着少了霸道,信任意味着没了猜疑。这样的教师极容易得到学生由衷的尊敬和爱戴。亲其师,信其道的道理无人不晓。经验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给学生一份尊重和信任,换来的是无法预料的惊喜”。
3.对学生多些赏识,少点呵责
赏识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是愉快学习、幸福成长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偶然迸发出的美好情感进行赏识点评,并能把它放大,让它成为持久而稳定的积极情感,课堂学习就一定能在和谐温馨的氛围中进行,比之简单的说教更能事半功倍。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热情的赏识评价不可或缺。
三、高中语文课中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高中语文教材是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精心编选的。作者真实而积极的情感渗透进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物。因此,要想真正让学生学好一篇文章,读懂一个人物,有所受益,教师除了要融入一定的情感外,还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通过对文本字词句的品味揣摩,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与课文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来达到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健全人格的最终目的。
1.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高中语文教材蕴涵着形神兼备的情感内容,为学生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带领学生走进这些培植人格的“净土”[2],才能体验作者的喜怒哀乐,只有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经历,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受到真善美的熏陶、感染,最终形成内在的积极向上精神诉求。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科学整合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并能进行提炼、升华,充分发挥情感因素在人格塑造、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教学中我善于运用情感的内在功能,引发学生的激情。例如讲解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我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诗歌开篇和结尾诗人处于清醒的物我相对的清醒的现实之中,主体部分则彻底丢却一切现实中的失落,物我两忘,全身心地体会那些从未体会过的虚幻的非经验感觉,借此表述自己寻求娱情山水以忘忧之情。同样在教学白居易的《琵琶行》时,用课本剧的形式让学生体会本诗首尾两段诗人伤感于自身政治命运的坎坷,主体部分则沉浸在优美的琵琶曲中而获得片刻的心灵宁静,同样表现了这种独特的生命体验的审美意蕴。这样学生和老师一起,带着情感走进文本,踏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理解他们独特的心理感受。从而达到预设的情感目标,唤醒学生“我想学,我要学,我爱学”的热情。
2.从情境创设中唤起求知欲望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教学质量的好坏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课堂中是否有充沛的情感。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一种氛围。教学实践证明:热而不闹、宽而不松的课堂气氛是师生情感互动的先决条件。因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场景,在对知识的渴求中活跃思维、激发想象、生成感悟,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本主旨。在讲解《再别康桥》一诗中,我在学生做好充足的预习的情况下让他们揣摩诗中的意境。理解《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淡淡的离愁化作丝丝的相思,融入诗人刻画的康桥美景之中,也遨游于诗人的奇思妙想之中,品味诗人如妙手天成般书就的这一首宛如美妙典雅的钢琴曲般的抒情诗,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在情境中开拓学生的求知欲,让大家感受到语文课文中所蕴含的作者独特的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教学的实效。
3.从教师的评价中升华师生情感
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心灵深处情感的流露,可以说教师的评价语言是呼唤学生迸发无穷求知欲望的火种。这种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种评价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这种评价能增进师生的感情。它将成为学生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绵绵动力。正如顾泠沅教授对我们说:“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
总之,情感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其运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效果。相信: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立足于课堂,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就能创造出富有感召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受到崇高情感的熏陶,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许兵兵.论高中语文情感教学研究;教育界;2011.17
[2] 周培堂.浅谈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的妙用;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2010.1
(责任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