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衬手法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中的运用

2013-04-29 13:41韩芳
作家·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主题亨利人物形象

摘要 美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在创作技巧方面无疑是一位领军者,他总是能通过简短的语言描写和反面的素材给人带来眼前一亮的感觉。在他诸多的短篇小说中都能明显地挖掘出独特的艺术特色,最为突出的当属反衬手法的运用,其往往能创造令人惊叹的审美效果。本文通过对短篇小说《二十年后》的创作时代背景的分析,表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并进一步地探析了反讽手法在小说主题设置、人物塑造以及结构编排等方面的具体运用,营造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

关键词:反衬手法 欧·亨利 主题 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创作上享有很高的成就,在他一生的创作生涯中共完成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并被世人评为“美国的莫泊桑”。其中短篇小说《二十年后》是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如同大多数短篇小说一样,欧·亨利着重采用了反衬手法来进行故事的书写。欧·亨利分别通过对小说主题、人物形象以及结构等三个部分进行了反讽的运用,透过反讽技巧,我们能更加清晰地把握欧·亨利在短篇小说中运用的创作手法,其有效地展现出惊人的艺术魅力。

一 小说《二十年后》创作的时代背景

短篇小说《二十年后》的故事内容极为简单,但是却给读者的心理带来了一种难以明说的感受,我们不仅为主人公二十年的友谊而深深动容,又感叹两位主人公难以延续人性中的温情。所以我们在为主人公的矛盾的选择而感到焦虑的时候,也为欧·亨利直击当时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感到震撼。追溯美国西部的历史,我们可以得知美国在前后经历了五次的扩张和西进运动后,在短暂的时间内拥有了原始积累,再加上两次工业革命的助推,19世纪末的美国资本主义社会开始迈向了帝国主义。而此时的美国社会中充斥着各种不可调和的矛盾,置身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广大民众只能在残酷的社会中求得生存。虽然美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是也成为了社会贫富差距最突出的国家。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暴发户沉迷于奢华的生活,而有众多的底层人民则处在饥饿的边缘。经济的跃进和技术的革新,其背后只是掩藏了诸多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的疯狂行为,其建立在广大民苦大众的身上。在这一变革的社会环境中,城市到处都足以可见扭曲了的人性,自然天性则遭到了掩埋。同时,美国西部较为自由化的大环境中,人们为了求的生存,许多探索者不顾生命危险而生活在刀口的浪尖上。

在小说《二十年后》中,欧·亨利巧妙设计了“二十年的约定”,并分别把两个主人公放置在截然相反的社会环境中,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借助这种剧烈的反差和对比,更加深刻地揭露出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阴暗一面。欧·亨利还采用了反讽技巧,在幽默化的描写中创设了戏剧性的效果,反讽技巧在小说主题、人物塑造等方面实现了酣畅的运用,更加鲜明地突出小说主题以及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

二 反衬手法在短篇小说《二十年后》中的运用

1 反讽的主题设置

短篇小说《二十年后》的故事内容极为简单,讲述了两个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年轻人,就在他们成年的前一个晚上相约在纽约的小餐馆,两人相互设想了自己的人生,并约定在二十年后还在老地方见面。但是谁又曾想到,为了去西部寻求机遇的伙伴却成为了警察逮捕的对象;而另一个伙伴则成为了当晚会面地点的巡警。这一颇具反讽式的情节构建,无疑在欧·亨利的笔下增加了一种生活的不易和心酸。小说正是借助这一情节的构建,来进一步说明了小说中涉及到的小偷与警察、善良与罪恶的反讽主题内涵。这两对相互对立的矛盾体赋予了读者对话的机会,并创设了更加开放式的自由话语空间。

西部大开发是指向西部进行疯狂掠夺的行为,其实就是小说中塑造的西部客这一形象。从西部客佩戴的戒指、胸针以及自我得意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他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获得了可观的财富,而在他脸上显露出来的疤痕则足以说明他曾经也历经过凶残的斗杀场面。在关乎利益的面前,他并没有表现出一丝的仁慈之心,而是不顾生命危险地与人残杀;但是当他满足了金钱的欲望后,才猛然发现人生中最为珍贵的淳朴友谊早已经遗失了。对于他来说,人生中最为美好而又真挚的情感已经成为了遥不可及的事物,欧·亨利也在这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进行了揭露,并对其施行猛烈而又辛辣的讽刺书写。回归到社会生活的视角来分析,西部客在二十年的光陰中过着惊险、自由的生活;而警察则是在二十年的时光中过着如同一日的单调生活。无疑前一种生活更令人憧憬,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钳制下受到的约束,后一种生活虽然并不理想,但是却成为了资本主义社会极力鼓吹的对象。在这个社会中,人是难以做出选择的,唯独被不断地同化,就好像是警察一样,只能勤恳地做好自己的工作,极力地克制自己的天性。站在人性的视角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西部客不顾自己被逮捕的危险而赶赴了伙伴的约会,当描写到他独自一人站在寒风中,我们不禁为他对友谊的真诚而深深动容。而警察也如期而至,但是他当时的心情显得十分的平和,当友谊和职业规范产生了矛盾的时候,警察可以做到不显露情感的高超技巧。从中我们可以得知,欧·亨利在《二十年后》中运用了反讽的技巧,无疑要展现出在友谊这种无比珍贵的人性光辉,也不能避免地葬送在资本主义的制度钳制下;人性在法律面前显得微不足道。

2 反讽的人物形象塑造

在《二十年后》中,欧·亨利对人物形象的介绍只是简单地描写了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特征和神情,但却栩栩如生地印刻在读者的脑海中。在小说的开头部分,欧·亨利就运用了“气宇轩昂”等词来描写人物的形象,这样一个威风凛凛的人物,手中还夹带着警棍摆弄着多样的技艺;一边巡逻时还用敏锐的眼神扫射四周,简单的笔墨就把一个忠诚的警察形象刻画出来了,并为后面的描写实现了反讽的对比。而从千里之外赶回来的西部客则是嘴里松散地叼着没有点燃的烟,显露出一副散漫、个性化的形象,从他的外形描写就可以得知他在西部的生活也较为自由;当他看到警察的时候也会主动地上前逢迎,显得十分的熟络;他点烟的时候则露出犀利的眼神,从他的右眉处可以看到一个疤痕,这就可见他在西部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事情;从他的穿戴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爽朗、富有的人,当他返回老地方与昔日的好友相见的时候,他也没有忘旧把自己打扮得亮堂,这就凸显出他内心中的归乡情感,希望能在好友面前展现出自己在这二十年的生活成就。两个形象的剧烈反差,在无形之中构成了反讽的意味。另外,从语言角度来分析这两个人物,也能进一步的探知两人之间的反讽对照。西部客的话语较多,而警察则显得内敛,话少;西部客采用的是直接的说话方式,警察则是婉转的说话。欧·亨利正是借助这样的人物形象构建,再一次为故事情节的戏剧效果埋下了铺垫。西部客一看到警察走过来,他就细细地把自己停留在此的原因、朋友的具体情况一一说明;而警察却是出于职业操守地询问了西部客的生活状况。从西部客的言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许多信息,首先西部客在交谈中多运用俚语,这就表明他在西部是与底层人民打交道。他在讲明年少好友时经常使用“家伙,好友”等词汇就足以说明,他们虽然已经有二十年没有见过面,但是在他的心里却一直记挂好友。

最后,当警察冒名前来相认的时候,他还误以为好友是久别重逢才无法按捺住内心中的激动,西部客把自己这些年的发家史一一地讲述出来,这一生动的场景描写更是凸显出一个在外的游子见到亲人时的喜悦和焦急之情,把先前在人前伪装的一面全部抛去,就好像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欧·亨利着重描写了这些细节,向读者真实地表露出一个真诚而又热烈的友情,读者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没有花费任何笔墨来描写警察关于友谊的认识,欧·亨利在着重通过西部客来讲述两人的友谊,以及他对好友的赞赏,这一反讽的写作技巧正是愈加生动的体现出警察内心中的矛盾情绪。从小说的开头之处对警察执勤进行了描写,而警察展现出来都来的形象也正如同西部客对好友回忆中的形象,“他拥有翩翩的外表”,他长期累计起来的职业素养不容许他轻易地纵容任何一个坏人,即使是自己的好友他也无法做到视而不见。事实上,他也很想和久别的好友倾诉自己的牵挂之情,多想再一次趁兴喝酒,但是作为一个忠诚的警察,他清晰地认识到,好友从千里之外带着罪名之身前来,他一路上必然会尽力的躲藏,可以想象到他一路上的坎坷经历。但是从好友口中对他的赞赏、多年的友情,以及警察的职业规范都在深深地直击他的心灵,所有的一切都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严明,反讽手法在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更加鲜明地展现出两个人的内心情感,透露出深刻的苦痛。

3 反讽的结构编排

站在结构编排的角度来分析小说《二十年后》,小说中分别描写了人物出场或者接触时共出现了三次的明暗的场景描写,小说正是以此为切入点,把故事情节的曲折描写得惟妙惟肖。小说中第一次出现的明暗对比是在开篇部分,警察在巡逻,在大街上昂扬前进,这是明;而西部客的身份其实是逃犯,他刚出场的时候倚靠在一个幽暗的五金店门口,这是暗。一明一暗的描写把主人公的身份和职业都清楚表达出来了,并暗示了两人形象的反讽对比,为故事的戏剧性效果做好了铺垫。第二次的明暗描写则是西部客在点烟的时候,我们可以从西部客交谈的言语中发现他是为了与好友相见的,而此时点烟的动作正是把他的面部相貌显露无遗,警察不动声色地看在眼里,并装作毫不相关地离开。此时,或许会有人对作者在开篇指出着重描写警察的意图并不了解,并对警察和西部客之间的关系感到很好奇,而欧·亨利在此处正是进行了铺垫,当读到小说的结尾部分,才深深地领悟到作者的巧妙构思,西部客角色的“鲜明”与警察心理的“阴暗”。最后一次的明暗描写则是进一步凸显出小说的反讽意味,便衣警察假装是西部客的好友与他相认的时候,两人一同来到了光亮处,故事的高潮由此展开:警察和西部客二十年的友谊都是真诚的,双方都如约而至,只是碍于两人的身份,这时就一现实中的残酷作为明线,而二十年的友谊隐藏在心里则是暗线,读到此处,读者无疑也会被这赤裸裸的现实所惋叹,更加为欧·亨利的匠心独运的反讽构思称奇。

欧·亨利把警察和罪犯这一对颇具反讽性意义的矛盾放置在纯粹的友情面前,把作为正义代表警察的心理世界推向了兩级世界,使其处在友情和法律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情感反差,也让读者跟随着故事高潮的深入而感受到警察自身在职业操守面前,自然的情感显得毫不足惜,从人物复杂的内心情感中获得反讽的审美感受。在欧·亨利笔下,无论是从主题的表达还是人物形象的构建中,都没有对其做出任何的褒贬看法,他只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讲述,给读者留下了更加广阔的自我思考时间。文本中不乏幽默化的笔墨、戏剧性的情节设置,无不给读者的心里带来了些许的伤感以及温情。

三 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探析欧·亨利在短篇小说《二十年后》的主题、人物刻画以及结构编排的反讽书写,可以得知他在小说的创作技巧方面无疑是一个杰出的人物,他采用简短而又灵敏的侧面描写,并从反面吸取素材,从而站在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出他对人物命运和人性的关注,反讽技巧的灵活运用更是使小说增添了别样的艺术魅力。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的分析,我们看到在欧·亨利的笔下,并没有对他表达任何的偏见,而是客观地给予了一个公正的描写,或许会让我们为两人二十年的友谊感动,或许也被无情的现实社会和残酷的资本主义制度而感到愤懑。

参考文献:

[1] 刘华、冯进:《〈二十年后〉中的反衬手法》,《世界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

[2] 李洁:《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魅力——〈二十年后〉解读》,《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8期。

[3] 周莉薇:《如此抉择——从〈二十年后〉看欧·亨利笔下的复杂人性》,《时代文学》(双月版),2009年第15期。

[4] 丁伯林:《“试论欧·亨利式结尾”的反讽追求》,《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第7期。

作者简介:韩芳,女,1980—,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主题亨利人物形象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找找看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大公鸡亨利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岩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谈
近十年武侠电影主题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