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人与海》看人与自然之间的回归或融合

2013-04-29 11:29:03刘明王晓娟
作家·下半月 2013年6期
关键词:人与自然回归老人与海

刘明 王晓娟

摘要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界具有探讨价值的主题,美国小说家海明威在其晚年作品《老人与海》中更是揭示了这一深刻主题思想。《老人与海》描写了一个古巴老人在海上的猎捕经历,阐释了人类不可能打败自然规律征服大自然,而应回归自然,与自然界之间和谐共处相互融合,才能达到双向自由。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的分析,来阐述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又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老人与海》 人与自然 回归 融合 关系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老人与海》是欧内斯特·海明威晚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了一个古巴老渔夫在海上的捕鱼经历,通过起初老人怀着强烈的愿望和目的出海捕鱼,到期间遭遇马林鱼和鲨鱼并与其进行搏斗,到最后老人疲惫地带着马林鱼的骨架驶回岸边的故事,可以看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人类热爱自然并依赖自然而生存,希望能和自然和谐相处,但是人类的欲望和贪婪的本性破坏了这种和谐,而人又企图用自以为的智慧和经验来征服自然,到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人类对抗自然界所产生的后果,即使人类有着顽强和抗争的精神,但在面对自然界的规律时,依然显得无能为力,揭示了人类最终还是要回归和融合到自然之中,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一 爱与杀戮

小说在开始时,我们能感受到人类热爱自然,享受自然的宁静,并向往能够融合其中,但人类的傲慢、贪婪和欲望破坏了这种和谐,进入人与自然相互对立冲突的状态。

黎明时分,在老人出发时,大海还是静谧的、安详的,老人轻轻地划着桨,享受着大海清新的气息,尽管是孤身一人,但他有海上的飞鱼和鸟雀为伴,他把它们当做老朋友。他热爱大海,他眼中的大海是仁慈而美丽的,他一边悠闲地划着船,一边欣赏着美妙的大海风光:天边的云彩像棉花一样洁白柔软,远处的山和海面连成一条地平线,阳光照射在深蓝的海水中,映出五彩斑斓的光柱。老人热爱这美妙的风景,也喜爱海中的水母和金枪鱼,他抱怨人类对海龟的残忍,羡慕水中海豚们的嬉戏玩耍,把它们当做自己的“朋友”或“兄弟”。总之,这一切在他到达深海这一目的地并达到捕杀大鱼的目的之前,都是那么的和谐和美好,而此后在他与大马林鱼周旋的过程中,更能体现出老人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能融入其中的愿望。马林鱼的一举一动通过绳索传到老人手中,老人能感受到它情绪的变化,随着老人与马林鱼较量的加深,老人对它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刻,他能感受到它尊贵高尚的灵魂,他敬佩它、崇尚它、热爱它,把它看成自己的“兄弟”。他甚至对人类产生怀疑,认为人类并不在动物之上,并想融入大海之中成为海中家族的一员。

然而,老人出海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欣赏海上风景,也不是为了和海洋生物嬉戏,而是为了捕鱼,捕一条大鱼。尽管他热爱它,但他还是要置它于死地,在他悠闲的神态背后,暗藏着残忍的杀机。老人的目的地是远海,他的目的是捕一条大鱼,虽然他把它们当做自己的“兄弟”和“朋友”,但只要一到达目的地,他就会将它们猎杀,“现在可不是想着垒球的时候了,现在要做的就是打鱼”。当他捕到一条金枪鱼时,他会用脚狠狠踢它,并毫不犹豫地刺入鱼叉结束它的生命。而老人与自然的真正对立和矛盾是在他遭遇大马林鱼开始的,当他发现上钩的是一条大鱼时,心里暗想:“把鱼饵吃下去吧,让钓钩戳穿你的心脏弄死你。赶快上来吧,让我把鱼叉刺进你的身体。”他的言行透露着狂妄与狡黠。尽管他爱它,尊敬它,赞美它崇高沉着,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将鱼叉刺进它的身体,作品中用了大量细腻真实的描写来刻画老人刺杀马林鱼时不忍目睹的血腥场面,表现出了人类在面对自然时存在着爱与杀戮的纠缠和矛盾。最终,老人战胜了马林鱼,但还有更艰险的情况发生,要保住自己的战利品,就要与同样觊觎马林鱼的鲨鱼群做斗争,而这一次远远没有那么简单了。鲨鱼不再是美丽而和蔼可亲的了,而是张着血盆大口疯狂向老人袭来,他仍在奋力地还击,“他在扎向它们的时候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他有的是坚定的信心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可以看出,人类在面对自身与自然的利益冲突时所暴露的本性。最后马林鱼还是被抢得精光,只剩一具骨架,他也最终一无所有。老人也终于懊悔不该如此贪婪,“我内疚的是不该把船划得离岸那么远,以至于把我都毁了”。在这里,海岸成为了一个标准。老人捕杀这只大马林鱼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多的是出于贪婪、傲慢和虚荣,“你把鱼弄死不仅仅是为了卖钱换东西吃。你弄死它是为了需要,是为了光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相互融合,人类的生存要依赖于自然,但由于贪婪、傲慢和虚荣“走得太远”而对自然利用过度时,就会遭到大自然的反击和报复。

二 征服与被征服

人类总是以征服者的角色来利用自然,因为人类比动物聪明,还可以利用武器,应用经验和智慧,但是自然界有着强大而神秘的力量,任何破坏自然规律想要征服自然的,最终也会被自然所征服。

小说中的老渔夫有着丰富的捕鱼经验,“也许我的身体没有我想象中那样强壮,但是我掌握着很多诀窍”,他有很多用来捕鱼的工具,并且有着丰富的经验,当他饥饿時,可以弄来金枪鱼充饥,他把船桨绑在舵上将船速减慢,慢慢把大鱼拖到跟前,然后迅速地用鱼叉刺死它,于是老人在这场战斗中取得胜利成为赢家。如果说,在捕杀金枪鱼的过程中,老人处于征服者的地位,那么在和马林鱼的较量时,使他对征服者的地位产生怀疑。他与大马林鱼周旋了两天两夜,大鱼翻腾时掀起的海浪将他打倒在船舱上,他的脸被蹭破了,手心也磨烂了,肩膀被钓绳磨得流出血来,与马林鱼的搏斗结束后,他已经疲惫不堪,全身都累乏了。更要紧的是,他要忍受强烈的负罪感和内心的折磨,这来自于他对自己“朋友”和“兄弟”的杀戮,并且这个兄弟是强大的、崇高的、值得尊敬的。因为在和马林鱼的较量中,原本它可以拖着钓绳猛地向深海钻去,这样就会拽翻老人的船或者将钓绳拽断而逃走,但它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拖着他的船前行,这在老人看来,一方面庆幸它的愚蠢,另一方面又感叹它的崇高,没有使用卑鄙的手段争斗,而是想要进行一场公平的较量。如果说这些动摇了老人的内心,那么当他想起了之前捕杀的一对马林鱼时的情景后,他的内心彻底被折服了。那时也是在深海里,有一对马林鱼,当找到食物时,公的总会先让母的吃,结果在一次意外中母鱼吞下了老人的钓钩,上钩后的母鱼一直在拼命挣扎,此时老人心底暗自兴奋,因为当鱼上钩后,挣扎只会导致钓钩更深地扎进鱼的喉咙里,并且很快就会死亡。当公鱼看到母鱼被捕后,一直盘旋在它的左右不肯离去,像是要想法设法来救它出去。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什么,母鱼还是被老人残忍地杀死,公鱼看到伴侣死后在它周围游荡了几圈,像是在哀悼,之后钻进深水里走了。此时老人再也无法平静,他觉得是他残忍了使它们从此阴阳两隔,小说中有写“这是我这辈子看到的最伤感的事情”。尽管老人取得了胜利赢得了战果,但是这也让老人承受了巨大的心理折磨。而正是母马林鱼的死去和公马林鱼的守护刺痛了老人的心灵,“它的疼痛会逼得我发疯”,“我从来没有见到什么东西比你更美丽、更崇高的了。过来把我弄死吧,管是谁要谁的命呢”。马林鱼可贵的品质俘虏了这个自信傲慢的征服者,使他认为马林鱼有杀死他的权力,动摇了人类征服者的地位。

如果说马林鱼高尚的灵魂将老人征服者的地位颠覆,那么同样“美丽、崇高、无所畏惧”但更为强大凶狠的鲨鱼则令他彻底认输。跟马林鱼的较量不同,鲨鱼的到来使他感到恐慌和惊惧,他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要镇定。当他杀死了几条鲨鱼后,又有更多的鲨鱼追上来,他感到自己体力不支,快要没有斗争的力气了,“他想:我已经没有能力再去杀死它们了”,并且他希望斗争能就此停止,“我真诚的希望不用再和它们斗下去了”。但是老人仍有着无比乐观的精神,并说出了代表硬汉的经典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毁灭他,但是绝对不会打败他。”老人经受住了巨大的艰险和险阻,孤身一人捕获了比他强大无比的马林鱼,又击退了更为凶狠强大的鲨鱼群,我们不得不承认老人的硬汉精神,也就是乐观自信的精神,然而在面对大自然时,这种精神的实质就是人类的贪婪、虚荣、傲慢和狂妄。老人自己也承认,捕杀马林鱼不只是为了生存需要,还是为了“光荣”、“荣耀”,为了向渔民们证明自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所以才会“走得太远”,践踏了大自然的规律,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原有的和谐。而当他受尽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还是没能保住战利品马林鱼时,他喊出了与他宁愿毁灭也不被打败的人生哲学相悖的话:“这一回它们可是把我打败了”、“他知道他最终被打败了,而且败得很彻底,一点补救的办法也没有”、“真的,它们打败了我”。他承认自己被打败了,人类被自然的神秘力量所征服,而任何试图征服大自然的破坏行为,最终会被自然的强大反抗力击败。最后老人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带着仅剩一副巨大骨架的“马林鱼”回到了村庄。当有人请他下次带他一起出海时,老人说“我的运气不好,而且恐怕以后也不会再走好运了吧”。与其说他不认为自己运气不好,不如说是他已经丧失了信心和勇气,一向自信的老人在出了这次远海后被彻底打败了。而那具马林鱼的骨架被遗弃在垃圾堆里,又被海水冲回到了大海里。

在这里,马林鱼和鲨鱼都有其独特的象征意义,都象征着自然界的生命力量,马林鱼代表着自然被人类征服,而鲨鱼象征了自然界的摧毁性。老人捕获了马林鱼,征服了大自然,然而鲨鱼将马林鱼抢夺,老人最后一无所有,疲惫地带着一具骨架返回,代表了自然界在遭到人类的破坏时用其反击的力量征服了人类。马林鱼作为自然力量的一部分最终又回到了大自然的环境中,且是更具有生命力更为广阔的空间,而人类也为自己的贪婪和错误而遭受损失,付出代价。这是自然界生态系统的必然规律,它神秘而强大的力量也让人类敬畏和叹服。

三 结语

《老人与海》是一部寓言性的小说,从这部小说中可以看出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人类与自然界的其他物种都是以伙伴的关系平等共处的,尽管人类作为高级物种,有着较之于其他物种更为发达的智慧和才能,但在生态自然圈中,人类并不会存在着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人类依赖大自然,利用自然而生存,但如果人类不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盲目无度,那么大自然也会反作用于人类,给人类带来惩罚和灾难。同时,人类的生命价值不应该体现在征服其他生命物种或是自身的相互残杀上,而是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义务,维护生态的平衡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相互融合的,人类应该回归自然之中,爱护自然,合理适度利用大自然的资源,如果“走得太远”,破坏了大自然的潜在规律,那么势必就会受到大自然给予的惩罚。

参考文献:

[1] 孙娟:《〈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思想解读》,《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1期。

[2] 陈春生:《人与自然的和谐:〈老人与海〉的生态伦理读解》,《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0期。

[3] 杨理桃:《〈老人与海〉:孤独搏斗中的和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4] 卢超群:《〈老人与海〉的人类与自然解读》,《管理学家》,2011年第8期。

[5] 李萃:《〈老人与海〉中体现的“人与自然”的观念》,《群文天地》,2009年第7期。

[6] 邰晓:《解读〈老人与海〉的生态思想》,《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1期。

[7] 龚欣:《分析〈老人与海〉中简洁自然的语言》,《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8] 冯雪芳、李艳:《敬重生命融入自然——生态批评视野下的〈老人与海〉》,《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4期。

作者简介:

刘明,男,1981—,河北邢台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工作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王晓娟,女,1983—,张家口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河北体育学院。

猜你喜欢
人与自然回归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切实做好防沙治沙 努力建设生态文明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毕肖普生态精神一瞥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商情(2016年43期)2016-05-06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