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繁荣 鲁道君
摘要 休闲体育专业,是一项是近几年才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兴的专业,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专业的形成,它既离不开体育学又离不开休闲学,换句话说,它正是休闲学与体育学相互交织的结果。而正是因为该项专业在我国新兴不久,所以我国各高校都处于对该项专业建设的摸索状态,也导致了目前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从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力图对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提出建议对策。
关键词 休闲体育;专业建设;高校
休闲体育活动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以增进身心健康,丰富和创造生活情趣,完善自我为目的的身体锻炼活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接触休闲运动的群体很少,它主要是针对贵族和统治阶级的一类休闲活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钱买健康”的意识在人们心中逐渐增强,追求“练身又养心”的人群不断壮大,且又在当今消费价值观念的引导下,休闲体育已从少数人的奢侈行为逐渐过渡到现在大众的休闲活动,国人心中体育就是竞技、体育就是金牌的狭隘思想已逐渐被改变,国人休闲体育的观念逐渐被正能量感染,为休闲体育市场创造出了更多的人群,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毕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有市场就有竞争,目前我国开展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有首都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杭州师范学院、成都大学、四川旅游学院以及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等。休闲体育专业指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强的策划、组织、管理与操作能力,具有较强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从事休闲体育研究、体育旅游、休闲养身指导、休闲运动管理和服务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我国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现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够明确
休闲体育活动的大众化为此项活动创造了广大的消费者,各地高等院校开办休闲体育专业的积极性高涨,纷纷迅速抢占市场先机。但办学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也缺乏准确性、合理性,主要是体现在培养目标不够清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把握不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知识不集中,结构不合理,学习目的不明确,积极性不高,实习期间工作适应能力不好,没有达到高等体育教育应有的效益,造成毕业生就业的压力非常大。
(二)课程体系不够合理
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该是以休闲运动为对象的各相关课程组成的有机的联系的整体,但目前各高校在课程体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着重对休闲运动实践课程的建设,而相关辅助性的文化课程如运动损伤、体育营销与策划、体育产品经营与管理等文化课在休闲体育专业课程中占的比重过轻;二是开设的各课程与休闲体育的逻辑联系差,这都不利于休闲体育与其真正相关课程的均衡发展,也不能满足学生社会实践的需要,使得学生只能完成技术技能部分,而对于休闲体育其他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各高校休闲体育专业普遍缺乏一支稳定、高水平的专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许多教师是半路出家或者是校外企业工作人员,一部分对专业缺乏了解,不能给予学生最新的知识内容,导致学生在校学习知识的与快速进步的社会脱节;另一部分缺乏教学经验,擅长纸上谈兵,采取灌输式方法,学生被动的接受,独立思考和实践能力未得到发掘,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四)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开放
体育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市场,休闲体育更是一个开放的市场,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进入社会适应生存的基本素质,更要培养学生从事休闲体育的行业素质,学生要具备一定的休闲体育理论和技能知识、较强的组织策划、管理操作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等,学校与企业要形成互助的均衡体系结构,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二、对高校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一)专业定位要有自身的特色
高等院校休闲体育专业教育是造就休闲体育专业创新人才的支柱和基础,各高校应准确把握休闲体育运动发展的趋势,专业建设必须跟踪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根据对休闲运动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后,明确办学目标,合理、准确的定位,并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提升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和人才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要有适度的前瞻性
课程体系建设应以社会休闲体育运动的需求为定位,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逐步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明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制定课程设置规划,休闲体育专业的课程设计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宗旨,应有适度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加强实践基础与相关文化课程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教学方法上,力求形式多样,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满足社会需求;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能力。
(三)扩充师资队伍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对于一个年轻的专业项目,各高校更应该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等,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将最新的知识体系带给学生,另外,可利用企业单位的师资力量将学生的课堂搬进企业基地,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直观感受各项目特色。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休闲体育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休闲体育专业学术带头人,建成一支整体水平较高、充满活力的适应社会和学校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四)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人为本、双管齐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等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同程度地不适应社会需求的转变,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人才培养从学历本位转变为能力本位,需重新审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所以各高校应实现以教、学、实践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利益和前途放在第一位,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一专多能”为基本原则,不断积极探索适应当代体育经济快速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成才教育和成人教育,双管齐下。
休闲体育运动正以异军突起的态势迅速发展,逐步成为人们的主要运动方式,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依据新时期休闲体育思想的指导,加强学校休闲体育专业文化的建设,注重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面对即将从事休闲体育的广大青少年,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观念,把课堂知识传授与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一方面通过社会实践,与客户直接接触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沟通能力,使技能素养和人文精神不断升华,形成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践,了解、适应社会,促进学生学习目的的明确性,提高学习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从事休闲体育指导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华平.21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01.
[2]方新普,王慧娟,杨叶红.从文献计量学看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现状与趋势.[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
[3]彭文革.休闲体育与体育教学[J].O体育学刊.2001.05.
[4]肖朋.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反馈意见看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4):54
[5]刘世昕.体育经济不缺市场缺人才.[N].中国青年报,2004-09-09.
[6]马林霞,郭建如.从高新技术企业需求看高层次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5):45-47.
[7]陈林祥,杨起宇.武汉体育学院设置经济学本科专业(体育经济)的论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8.(1):1-3.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银杏酒店管理学院 成都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