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超 李海英 秦文
摘 要: 校本培训是提高一线教师素质简易方便、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在培训体系、资源整合、教师自身、评价体系等方面依然存在许多不足。经对河北省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的调研,文章对此项工作提出四项建议: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创立合作式校本培训体系,提高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完善教师校本培训评价体系。
关键词: 河北农村 小学教师 校本培训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已显得愈发重要。根据农村教育的实际,应着力开展以校为本的农村小学教师培训,将农村基层学校作为农村小学教师培训的主阵地,但由于农村地区培训信息少、学校经费不足、培训观念旧、缺乏因地制宜的培训评价机制等因素,导致并非所有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必将影响和阻碍校本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
一、当前河北省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培训体系缺乏针对性
校本培训应基于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校的发展方向,同时兼顾校内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培训内容要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计划性,但由调查情况看,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内容往往在这些方面存在问题。
一是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培训内容没有考虑到城乡教育的差别,没有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读书笔记交流会是学校向教师指定学习书目,限定教师在一定时间段内完成阅读任务,其间没有任何交流、汇报过程,结束后以读书笔记或反思体会的形式作为培训考核的依据,学校这种流于形式的读书笔记交流会,必然使教师放松学习,达不到读书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二是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大多数学校还是采用统一地点、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的讲座式,以全员集中培训为主,分散培训少,缺乏灵活性,难以兼顾个体差异,对教师专业自我发展关注不够。
(二)培训资源整合不充分
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校本培训往往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省农村小学教师的校本培训大部分是校内自行进行的培训,开放性不足。一是纵向很少与县级培训中心、高等师范院校合作、交流。农村学校没有相应的教育经费将专家、学者“请进来”为教师做前沿的学科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论培训,指导教师教育教学工作,带领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研究,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让教师在专家指导、同伴学习、交流过程中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二是横向与周围的学校合作交流少。由于学校间不同的管理方式、运行模式等多种原因,导致农村学校间的校际交流和城乡学校“手拉手”活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为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提供师资保障。三是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者多为本校校长和骨干教师,他们在参加上级教育理论学习、教学能力培养和优质课观摩后,多以简单的学习汇报方式和其他教师交流、共享,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进而针对学校、教师的问题进行培训。由于参培人员自身素质不同,对培训内容的理解、认识程度必然不同,将获得的知识转化为个人经验的能力有限。
(三)农村小学教师主体意识缺失
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缺失。在对农村学校教师校本培训走访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多以领导、骨干教师讲座或学校优质课评比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的培训形式势必造成大多数教师无法参与到校本培训的活动中。
首先,农村部分小学教师对校本培训模式的理解是片面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常被日常的教学工作所累,过于密集的教学工作和培训学习,让教师对校本培训产生了抵触情绪。另外,一些处于“高原期”的中年教师和老教师满足于已有的教育教学知识,缺乏学习充电的意识和动力,造成参与校本培训的态度不积极。
其次,农村学校在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运作中,重点集中于知识的传授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精神的灌输,似乎无暇顾及受培训教师精神文化层面存在的问题。这种关注职业技能的学校校本培训,把教师职业技能需要置于首要地位,强调知识和技能在教师职业成长中的作用,但缺乏对教师整个生命历程统合的审视。强调帮助教师实现职业上的适应与成功,缺乏对职业或经济视野以外的教师的多种人生体验乃至幸福观的文化审视,使得校本培训在培训目的上缺乏应有的终极关怀[1]。
(四)缺乏相应规范的评价及激励机制
对教师的校本培训进行评价直接关系到培训质量。目前农村小学进行的评价大都来自于学校内部的自我设计,缺乏对其科学性的考察,缺乏对教师实际工作能力、实践水平的评价体系。各校是各自为战,无法评定高下优劣,难以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在实施评价模式的过程中,往往由于难以操作而降低对评价目标的执行力度。例如,在对教师自学书面的考核中,仍然是传统的纸笔考试评价,学校将检查教师学习笔记作为衡量教师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的唯一标准。在整齐划一、刚性的评定标准面前,忽视了教师个体差异性的存在,导致评价缺少人本化,不利于不同类型教师的个性发展。
二、河北省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工作策略
(一)培训内容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培训内容要符合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实际,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职业道德和教育教学能力为确定培训内容的基本依据,突出前瞻性、实用性、问题性、创新性等基本特点,通过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听课评课、研究探讨,观摩学习、个人自学等形式进行,同时做好人员和时间的安排。主持培训的人员有学校领导、骨干教师、教师及专家学者。每周可划出固定的时间,较长时间的培训可以安排在双休日和假期,并按集体培训、小组研究、个人自学等方式灵活进行。要帮助教师切实解决一些当前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和难点问题,开发教师的工作潜能,提高教师素质水平。
(二)创立合作式校本培训体系
合作式培训应该贯穿于校本培训的整个过程之中。农村学校的校本培训应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和高等院校、当地教育部门甚至当地资源沟通联系,建立起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能力相结合的校本培训体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聘请专职和兼职的教师培训师资队伍。
高校或教师培训机构的专家、学者能够为校本培训增加教师的知识储备,指导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深入、有效开展。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一个较单个教师的努力更为可靠的基础,有利于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群体”,这正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农村学校要与其他兄弟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由于缺乏培训资源,因此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采取农村普通学校与农村中心学校教师轮流制,可以把中心学校的教师学校的先进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带到普通学校,带动这个学校的校本培训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应激发教师的学习动机,培养教师的学习需求,强化专业发展的主观追求意识。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教师的特点设计相应的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力求让每个教师都能在校本培训中收获成长,感受教育事业的创造与快乐[2]。同时,应充分发挥校内年级组长、骨干教师的作用,帮助身边的教师成长,注重平时的传帮带,让教师感受到专业成长的前景,从而激发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兴趣和教育教学研究的动力。
(四)完善教师校本培训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培训的管理、激励、评价机制。组建由校领导与教师代表共同参加的学校评价小组,负责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方案的具体实施、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为每一位教师建立专业发展的个人档案,详细记录教师的发展需求、中长期及阶段性培训计划、反思日志,培训及教学工作取得的进步等情况;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中,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将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学习成果和其岗位业绩有机联系起来,不仅要看培训的终结性评价,更要考察其在教学岗位上的实际效果;把培训和职务聘任、晋级评优等挂钩,激励和推动教师通过学习获得更大的物质和精神回报,让每一位教师都能通过校本培训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闫文军.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选择,2009.
[2]侯晖.河南农业.农村师资培训的现状与对策,2011.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科联民生调研课题,课题编号:201301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