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实践任务设计,激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2013-04-29 08:08冯怡
考试周刊 2013年64期
关键词:任务设计初中信息技术

冯怡

摘 要: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实践任务设计的好坏对教学效果好坏有直接影响。为此,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灵活运用实践任务设计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熟练掌握知识。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任务设计 任务评价

初中信息技术是由以前的微机课、计算机课转型演化而来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可以说信息技术充当着教育现代化主力军的角色。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多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大量实践基础及众多教学方法当中,受广大教师欢迎的是实践任务设计教学法。但是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中,设计出恰如其分的实践任务并非易事,只有对任务设计的目的、意义有一个真正的了解,才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任务设计的方法、程序,才能实现真正的实践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一个好的任务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就会同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让学生对本不理想的学习印象更加模糊,也使教师本不轻松的教学任务更加繁重。本文就实践任务的设计策略谈谈初中信息技术的任务性教学的益处。

1.通过实践任务的设计策略,激活信息技术教学

所谓任务,即需要通过某些活动来完成的某件事情。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特指的是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完成的具体任务。比如可以是图形、数据库、一篇文章、表格等,也可以是一个信息展示作品,一份调查报告,或者一个网站。教师对任务进行设置,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评价。

教师在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取材,并对学生当前的学习和生活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再进行变型和整理,最后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任务。教师必须有一定的预见性:学生是否愿意放弃随心所欲的行为而努力完成任务,一个有价值的任务应该能促使学生做出这样的选择。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1任务设计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师要明确把握学习总体目标框架,也就是说要清楚当堂课要学生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要培养的品格和行为,要养成的态度和情感。从而把总目标划分为一个个子目标。并对每个子目标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析,使之成为学生容易掌握的任务,并通过完成这些小的任务达到总的学习目标。教师在对这些任务进行设计时,其最终的认知目标一般分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比如应用Word进行编辑时,往往涉及输入文字、复制、粘贴、分栏、缩进、插入表格等内容,要想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操作、基本知识,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黑板报并向学生展示,在对这个综合性任务进行设计时,教师首先应该考虑此次Word教学涉及的技能和知识,需要运用那些方法,同时要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性目标、技能性目标、知识性目标等各方面。然后把这个总的任务划分成几个小任务,并对学生进行分布指导,从而完成任务。

1.2注重情境创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精心创设富有挑战的教学情境,比如把完整问题转变成缺陷问题,把静态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的问题,把网络的信息交互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合理应用学生分组中的方案调配和学习资源库等处理信息的功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自觉自主地学习,主动自觉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

现代心理学教育研究表明,学生最有效的学习时刻就是所有学习因素达到最和谐状态的时候。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创设尽可能真实的、同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学习情境,带领学生带着确切的实践任务投入到学习中,这样会使学生的学习形象化和直观性。从学习理论的观点看来,学习知识总与相应的情境相联系,这是因为只有通过情境的媒介作用,一些直观生动的形象才可以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联想激发,调动学生原始的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表象及经验,从而让学生通过有关经验和知识“顺应”或“同化”所学的新知识。所以,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实践任务设计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像、动画、图形、声音及视频、文字等信息的功能,从色彩、声音、情节、过程、形象等多个方面,设计出具备相应情境的实践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进行实践和探索,使学生的判断、联想能力得到激发,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3合理贴近学生的生活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更应当注意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和扩展。所以,实践任务设计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置身于实际生活中,产生真实感、亲切感,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任务活动。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学任务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1.4任务设计要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学科。通常情况下,教师先对知识进行演示、讲解。关键是让学生能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方法、把握真知[1]。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最重要的是应该注重任务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设计出的任务应该只能依靠上机操作完成,而用非计算机手段是难以实现的。教学实践表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理想教学状态是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学生的最佳上课状态是边听教师讲课(或者边看书)边进行操作。2000年11月教育部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初中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课时不能少于总课时的70%。

同时,设计任务时还应该考虑初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注意知识点的含量,任务的大小,重点、难点的分散,以及前后任务之间的联系。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还应该循序渐进,由易到难,通过合理安排,从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比如对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的管理,虽然很基础但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内容。如果安排在信息技术的第一堂课,则学生会不理解,更不容易掌握。所以,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绘画任务,让学生能够通过画图程序保存绘画作品,从而对文件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画图任务的铺垫,则文件管理问题自然而然成了学生的需求,接下来教师就能布置下一任务,即运用资源管理器,建立各个层次的文件夹,同时指导学生对建立的文件夹进行复制、改名、删除、移动等操作。

1.5教师设计的实践任务应力求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教师在设计实践任务时应该力求趣味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不断激发。比如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网页制作这一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制作网页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精美的网页,在网页中加入优美的文字、漂亮的图片,还可以加入一些优美的音乐及具有视觉冲击的动画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当学生完成了一个个小的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赞赏、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和信心。

2.通过任务评价,激活信息技术教学

任务评价是指通过对学生能力进行客观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及时、适当的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创造激情有重大意义。初中信息技术课通常采用的书面评价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所以教师可以采用笔试同实践相结合,师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做任务时的表现。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促使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和自主学习。激励学生积极进取,鼓励学生发挥特长。让评价过程成为学生欣赏别人、发现自我、学会反思和实践的过程。从各种角度,尽可能多地找到学生的优点。多激励、多引导,让学生树立起赶超他人的信心。同时教师应善于结合各种学习内容、区分不同学生的个性,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给予评价。

3.结语

教师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对任务进行设计时,要对每个知识点进行仔细推敲、统筹兼顾,从而为学生构造、设计出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强的实践任务。只有好任务才能够起到驱动作用,从而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技能、方法和知识[2],真正体现教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教师和学生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不仅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并增强面对和挑战信息时代的能力和勇气。

参考文献:

[1]方坪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中“任务”设计的反思与探索[J].福建教育研究:综合版,2011(3):73-75.

[2]余禄富.信息技术课中任务设计应关注三个“点”[J].湖南教育:下旬,2010(10)56.

猜你喜欢
任务设计初中信息技术
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探析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微课”
初中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与优化
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如何引入生活元素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游戏化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任务型学习研究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谈项目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