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中作文教学与人文内涵的培养

2013-04-29 06:58孔建河
学子 2013年12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内涵人文

孔建河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正确地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角度界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也是说“人文内涵”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新课标着重突出“人文”一词,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学者一个暗示,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进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指的是对人和社会的终极关怀,比如对人和社会的价值、命运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我们学生的作文,往往文学色彩浓重,但文中缺乏对人性以及人在社会中的价值的判断,于是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久而久之,学生就只会关注自己行文是否流畅、是否文辞达意,而没有了对人以及社会的思考与探索,以致学生选材面极为狭窄,大多以风景、游玩或自己的亲属为写作对象,缺乏激情和生命力,缺乏撼动人心的力量,缺乏敏锐的社会洞察力。有的只是一些无厘头的伤感,莫名的忧愁。让我们感到的只有学生心灵的锈钝,精神家园的荒芜,人格的破损,人文精神的泯灭。对于目前的现状,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应该高举人文教育的大旗,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力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自由,以及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而,引导学生将作文介入关于社会,关于自然,关于人生的思考,这是作文教学的一个迫切任务。鉴于此,我于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培养学生自我审视的意识。自我审视意识就是个体对于自身的行为、思想的把握和认知,是对于自我的一种深层思考。一个人自我意识的强弱影响其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自我意识的正确与否,和人文精神有着密切的联系。自我意识包括对价值取向、道德准则、情操观念、人生目标等等的把握和认识。文如其人,学作文与学做人应是一致的,引导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就是在教育学生学做人,自我意识增强了,行文的思想火花和人文意识就提升了。

首先,调整价值取向,张扬学生个性。中学生的价值取向一般很狭隘。崇尚名利,追求荣耀,心理的急躁和浮动,特别是商品经济大潮和拜金主义的影响,许多学生美好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在弱化,人生定位不明确含混,因而重塑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念尤为重要。要用美好的情感占据学生的心灵,鼓励他们崇尚美、热爱美、赞扬美、追求美,让学生在作文课堂中去感受真情,感悟真理,陶冶性情,升华思想。学生只有在美好情感和观念的支撑下,才能彰显文字背后的力量,真正做到作文以情动人。对于学生作文中显露的个性,要去倾心地呵护,密切地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对那些崇尚真善美的闪光点,要充分加以肯定和鼓励,并用尊重学生的民主教学思想点亮学生,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情感丰富、思想活跃的人文学科。

然后,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生活,打造美好心灵。作文是源于生活的,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泉,我们的作文课堂要紧紧圈住生活,让学生深入生活,接触社会中的人或事,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和关注,培养他们关心社会、热爱自然、同情弱者、爱护生命的心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生活中积累丰富而又具有人文情怀的作文素材。

所有这些,都是让学生去审视“自我意识”,树立正确的作文理念,让生活去陶冶人,让人去生活中观察自己,继而磨励和打造人文的眼光与精神。

二、引导学生去读书,读好书。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凝聚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极好教材。

其一,诵读中外名著,关注作者。中外这些先贤的忧国忧民、追求自由、乐观豁达的情怀,与人文精神是一脉相连的,诵读它们能够让学生在熏陶中受到情感的教育,道德的教化。我们的教学中,也要援引当代文学的例子,树立学生的当代意识。

其二,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同时,应多写勤写读书笔记。学生在畅游书海的同时,必定会感受到作者光辉的人格魅力以及崇高的人文情怀,这种触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此时的作文学生会有的放矢,也更有真情实感的流露,久而久之,学生的人文精神就会显现出来。

三、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社会生活。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全部,生活犹如万花筒,万般色彩尽在其中,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因而,脱离生活的作文教学,割裂了学生生活的脉搏,钝化了学生思维的触角。我们许多学生作文就是过于含情脉脉,甚至醉心于安逸,这不是中学生应有的心理存在。他们应和时代紧密相连,为社会及个人的不幸而潸然泪下,为社会的丑陋而愤怒,为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他们的目光应该经常投注在这些事关民族进程和社会进步的大事上,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趣事风波,未免会钝化心灵思想的敏感度。

其一,关注社会热点焦点,了解时事动态。我们的生活瞬息万变,每一个变化点就是生活的原汁原味之所在,它透露着社会进程的焦灼和艰难,折射着世态百相的曲直方圆。可以有意识的指导学生多读报纸等媒介,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关注社会热点。利用“黑板报”、“时事一角”等形式渲染一种关注氛围。要使学生渐渐地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还有一个异常广阔的社会空间,那里时刻上发生着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保持对社会生活的关注,有利于把握时代脉搏,拓展自己的人文关怀。学生在接受这样的认知后,在作文选材时,就会把触角有意识地投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摒弃那些老生常谈的琐事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热点,都有关乎“人”的思考,潜移默化中就形成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

其二,评论大众话题,引发人文思考。媒体发达的今天,不乏热点的凸显,如“PM2.5”“高房价”“医疗”“教育”等都是很好的大众话题。在教学中经常引入这些热门话题,引导学生进行评论思考,激发他们探索其意义和折射的意蕴。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真正成为关注社会利益的一份子,进而提升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总之,人文内涵的培养是一个永久的课题。它要求作文教学必须从应试中解放出来,多角度地开拓作文教学的层面。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去走近人文,真正在语文教学中贯彻人文教育的内涵是必须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淳辉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内涵人文
人文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