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俊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主张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辩证统一体,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引领者、点拨者、创作者,学生是数学学习的探究主人。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四基”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
一、 构建氛围,激发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兴趣
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氛围,充分调动起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情感,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应努力遵循初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征、认识基础与知识经验,以激发起学生探究学习数学的兴趣。现代数学教育研究认为学习的最佳刺激,便是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有兴趣的学习内容能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兴趣,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智慧潜能,引领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学生在探究与发现中,有效地巩固自身已有的数学知识与经验,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途径与策略。
初中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教师在数学教师中应在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抓住初中学生思维活动的“焦点”,为学生构建有效氛围,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途径发现数学问题,孕育探究数学的动机,让每一位初中学生都产生迫不及待、跃跃欲试的数学探究意识,进而自觉地、主动地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比如,教学“概率”时,一位教师先引领学生进行观察,组织班级五至六人表演“街头游戏”,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来,游戏活动中学生们兴趣盎然,思维被激“活”,人人主动探究游戏“输少赢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学生们自发地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原因,通过自主动手实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通过讨论交流将自己的想法、猜想、探究与同伴一起分享。学生们对“概率”的学习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乐趣,使自己的头脑得到解放,双手得到解放,在丰富、有趣的探究活动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创造性。
二、 拓展方法,开启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大门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特别倡导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注重对学生数学探究方法的渗透。
1. 鼓励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不能仅仅依靠教师传统的“注入式”、“灌输式”
硬性让学生死记硬背数学的法则、定理公式,而应该让学生有一个主动的探究发现的过程,探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教师应以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为指导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探究性活动,让学生主动学数学,动手操作学数学。因为有效的动手操作有利于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静态的数学知识动态化,有利于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真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提倡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主张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在操作中体验、感悟、提升数学思想与方法。
2. 鼓励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实验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猜想、判断,推理等进行探究性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发现、创造。比如,侧面积的计算教学时,课前可以让每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准备一些纸质的圆锥,再让学生自己剪开,通过实验的方法去自主或同伴合作探究出结论。
3. 鼓励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初中学生对游戏也充满着好奇,让学生在游戏中探究数学问题,又带着数学问题继续进行合作性探究。比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教学中,一位教师将学生按3人分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要求每一小组在硬纸板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并剪下这个三角形,再将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剪下,将三角形拼在一起,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0 。学生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既得出了结论,又探究了定理的证明方法。
4. 鼓励学生在猜想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再凭借猜想探究数学规律,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继续进行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欲望。
总之,学生数学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待于师生积极探索,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之下积极主动地发现数学、去构建数学,探究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从而真正让学生在探究性学习在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持续好、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让学生收获人生的精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