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夕龙
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问作为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或生生互动的主要形式,可以使教师将关注的焦点从书本转移到学生身上。虽然好的提问有明显的教学价值,但是什么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问要选择合适的方式
一般说,教师提问的方式大体有四种:限答式提问、非限答式提问、诱导性提问、反思性提问。在这四类提问中,非限答式提问与反思性提问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因为这两类提问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更为宽广一些。
非限答式提问也就是开放性问题,不求固定模式的确定答案,允许提问对象不受问题性质的约束,可以自由发挥、阐释。开放性问题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可以体现以学生为主的思想,有利于推进实施素质教育。近年来开放性试题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如: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②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反思性提问是激发学生结合个人经验,来解释或总结自已的感觉、态度、立场和观点,通过将事件与学生的个人经历相联系,发展学生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吸引力,从而激励他们去主动探究。这些问题可以是基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能够与学生的个人经验、生活密切相联系。如:在学习《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时可让学生分析:我国北方有一个盐碱湖,当地居民“夏天晒盐,冬天捞碱”,能否说明其原理?在学习金属钠的化学性质时可提问:“能否用金属钠置换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铜呢?”等等。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把生活经验化学化,化学问题生活化,体现“化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对化学产生亲切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化学,从而加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性,增强化学学习的趣味性。
三、提问要结合学生水平,要恰如其分
总体来说,设置的问题要注意“三度”:难度、跨度、坡度。
1、难度。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低难度问题有效,而且还可以培养这部分学生的自信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但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而言,高认知水平问题更为有效。问题提得太简单,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之类的答案,这样就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反而会产生齐答和随声附和、不动脑子的不好现象,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问题提的太难,会使学生失去思考的基础,当然也不利于教学的进行。“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到所有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同一问题。
2、跨度。设置的问题要集中,抓住关键、扣准重点。问题之间应存在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使之环环相扣,使学生的思维通畅如流。
3、坡度。设置的问题要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促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寻找知识的真谛。
四、 提问的频率要适当
在教学中,究竟是采取高频率还是低频率提问,这要取决于问题的类型及教学实际情况。如果是师生对话,提问的次数可以多些,如果是生生对话,提问的次数可以少些。不过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课堂提问次数过多(一节课高达30多次),且大都是教师问学生答,所提的问题又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很难见到学生主动发问。 另外,公开课中有些教师所问是学生已知的东西,学生即使不懂,也无意发问,变成 “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 这样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气氛很活跃,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在本质上还是没有把学生真正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点,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仅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果。
五、要提供恰当的纠正性和鼓励性的即时反馈
在提供参与机会,学生有所表现之后,紧接着,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有助于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所以,这两个事件发生的时间间距要尽可能地短。
当学生提出与教师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教师需要思考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先肯定其优点,再指出其不足,如:“你的答案有一定道理”。如果有的学生还对该学生的回答再加以评论,老师可提出:“同学们还有没有不同观点?”“谁能把这个问题的答案说得更完整一些?”“谁能把大家的意见综合一下?”“谁能把他们的意思表达得更清楚一些?”等等。
对于学生错误的回答也特别需要注意,对于错误答案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如“开头不错”、“你的答案部分是正确的”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学生关注更有用的回答,而不因为学生的错误回答受到批评。学生行为之后紧跟着表扬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更有可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和迁移。任何回答,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以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提问作为一般的教学形式,运用的当,就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只有不断探索,深入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才能成功驾驭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陈集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