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彩浩
素质教育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为切入点,核心之一是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传统的单纯讲授式生物教学己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下形势下对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创造充满活力的生物课堂才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倡导的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活课堂,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生物课堂教学上深入实践,大胆改革,逐渐摸索出了一条适应新课改理念、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分组探究讨论教学模式,效果明显,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主动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分组讨论式教学模式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的实施情形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小组内部的分工,这要求小组成员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第二阶段是小组成员个人任务的完成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中必须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和途径,也必须学会对众多信息的初步分析及初步舍取,这才能更好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从高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不难看出大部分学生的好胜心及表现欲较强,不会甘心落在他人后面,则会在这一阶段中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才能,让自己做到最好。用心的投入及投入后所取得的成绩会让学生产生满足感和充实感。这样的学习过程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学生也易感受到他是学习的主人,而不再仅仅是学习的接受者,被“灌输者”。
第三阶段是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在该阶段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整理所获取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讨论、整合,得出该小组对某一问题的最后结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有着一颗“父母心”,总担心学生不会,于是自己辛辛苦苦地将一次次知识点组合、整理、讲解。这种现象尤其出现在复习课和试卷讲评课中,但教师也深刻地感受到这样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一次期末试卷分析课中,笔者尝试着用分组讨论式组织教学,结果惊喜的发现各组学生都能认真地准备,所归纳总结的知识点也十分的详细、全面。这充分证明了学生完全具有收集、整理信息的潜能,学习上也完全具有独立性。
第四阶段是小组之间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相互评估,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性途径。在这一阶段中重点可体现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通过我们反复进行教学反思,进行总结,认为在目前的生物课堂分组讨论式教学中还存在些许问题有待解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一是每一堂课都使用探究方法,生搬硬套。不管时机是否成熟,不管问题是否值得研究,教师都给学生讨论,使探究教学内容无实效。二是没有科学体现课改理念。不少教师提出一些特别简单或特别复杂的生物学问题之后,认为不能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得出答案,尽量让学生自由探究,花费较多的时间,同样是违背课改的理念。三是片面追求合作效果。经常是教师提出一个生物学问题后,马上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都有记录员,还有补充的学生),各组记录员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每小组还有学生进行补充说明,最后教师统一大家的认识。四是交流时间仅由教师控制。不少教师留给学生进行探究的时间很短,根本达不到探究的目的,教师在无形中控制着学生,致使其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被扼制。五是选题随意,缺乏研究。个别教师对选题不够重视,课前没有认真准备,对教学内容和学生个体缺乏深入的研究,课堂教学中探讨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甚至出现了学生想学什么教师就教什么的现象。六是分组之后很多时候都是小组长来回答,其他成员在听。长期以往,小组的其他成员就会依赖于小组长,小组长不回答问题,其他成员就没有站起来回答问题的。最后,可能该生物课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活动中去,这就有悖于我们进行生物课堂分组探究讨论式教学模式改革的初衷了。
探究式学习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但不是万能的,不能滥用。首先,应把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明确探究的主题,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其次,学习内容较多,单凭个人的努力很难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的。第三,在分组活动前慎重确定组员,力求避免随意性,分组以中等生为基础,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平时成绩等因素,明确组长职责,注意课堂氛围的驾驭能力。第四,教学应力图把知识的传授和探究的过程结合起来,教师必须做到在生物学核心概念及原理的学习和探究能力的发展之间保持平衡。对于有些问题让学生研读课本,能够直接给出答案的就直接讲解。第五,教师要适当提问一些不爱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督促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让课堂真正成为高效的课堂。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寓科学素质教育于生物教学之中是生物学科教育教学改革中一项突出进展,其对生物教育教学改革的意义是十分深远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努力提升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合理性。这样,才能使课堂分组讨论探究式教学模式避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其目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