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亚
摘 要: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因素,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长时间单一的教学方式,会引发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因此,变化课堂组织方式,采用课堂活动来调节学生的注意力,能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满足学生成才需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体验;观察比较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指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首要的任务是组织好课堂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运用一定的课堂组织的艺术,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美国著名课堂纪律研究专家库宁认为,维持纪律的最佳方式是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课堂活动。那如何组织课堂活动,提高教学实效,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满足学生成才需求呢?
一、组织体验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体验是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外在知识内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只有用心去感悟、体验,才能自己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做到融会贯通,达到“真懂”“彻悟”的境界。学生在操作、探究、体验时,外部操作活动和内部思维活动相结合,当表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学生由外部感知逐渐内化,思维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因此,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体验,提高教学实效。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已有认识,通过“摸一摸”初步感知;再让学生进行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最后进行交流整合,小组汇报制作过程和自己的思考以及发现。学生在尝试、合作、讨论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出长方体时,获得的不仅是结论,更多的学习过程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当他们用自己语言将获得的感受表达出来,已经将感知上升为认识。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活跃,思维积极,对问题的感受能力最敏锐,对问题的理解最真切,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得到发展。
二、组织观察比较,深化学生思维
观察是思维的“触角”,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加的知觉活动,是思维的源泉和开端。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组织学生对具体形象的事物进行观察,建立表象。再把观察、操作、比较、表述和思维有机结合,使观察成为思维的源泉,操作成为启迪思维的手段,语言成为表述思维的工具。
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好观察活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懂得观察什么,从哪些方面去观察,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等。这些方法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结合一个个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渗透,使学生逐步掌握观察方法,养成观察习惯。教学中,还要及时让学生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一年级的“百数表”,教学时告诉学生百数表里藏着很多的小秘密,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孩子想寻找秘密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根据已有的观察经验,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思维一下子就活跃了,课堂就更富有生趣:横着看,每行的数都是按每次大1的顺序排列的,每行个位上的数都是1、2、3、……眼睛观察、口头表述、动脑思考三位一体,使学生眼通、心通、口通,以彻底达到理通,从而使学生思维能力真正提高。
三、组织学生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练习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基本途径,又是运用知识发展思维的重要手段,更是用来解决问题有效途径。有坡度、多角度、多层次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实现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练习,通过设计开放性、思维性、实践性强的习题来促使学生思维,提高练习的作用,达到巩固的效果。如三年级上册 “认识分数”,练习时,根据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设计四张同样长的纸条。先出示第一张纸条,全都涂红色,学生都能很快说出用1来表示。接着教师出示第二张纸条,并把它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一份涂红色,学生一看就知道用1/2表示。然后教师又出示第三、第四张,上面不标出平均分的份数,只是把其中的一份1/3、1/6涂成红色。当第三张纸条出来时,学生愣住了。经过几分钟的思考与讨论,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有的认为是1/3,也有学生认为是1/4。此时,教师适时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在互相启发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然后再在纸条上呈现出分的份数,验证刚才的猜测、想法,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计意识,还发展了学生的估计策略。当出示第四张纸条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说正确了。由1到1/2、1/3、1/6,不仅使学生对数的认知结构得以完善,对分数与整数、分数与分数的大小有了直观的比较,而且还对极限思想进行了适当的渗透。这样的练习,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教师的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也就显得尤其重要。课堂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观察中思维,在练习中巩固,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逐步走上成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