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艺术节如何从“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化浅析

2013-04-29 05:17孙介操
参花(上) 2013年3期

摘要:在社会变革、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农民艺术节”或“农民文化节”,渐渐成为参与意识强烈,影响广泛,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群众文化活动逐渐由原来的观赏型向参与型过渡,走大文化的道路是群众文化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农民艺术节;小文化;大文化

【中图分类号】:D412.65

【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在当地群众文化活动较活跃的基础上,当地政府为满足农民群众的要求而将文、教、科、卫、体活动集中在一起,根据农时确定活动时间的节目展演形式。办好农民艺术节必须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不断加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建设,把先进的社会主义向上的、鼓舞人心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呈现给广大群众。

这一活动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文——文艺表演、歌咏比赛、广场扣踏、篝火晚会、摄影展览、民间美展、花灯展览、电影、录相放映、图书阅览等,并且其中的每一项又包含了许多内容;教——读书演讲、诗歌朗诵、有奖征文、少先队日等;科——科技咨询、科普宣传、科技讲座、科技有奖问答、科技影片汇映、科技成果展览等;卫——卫生宣传、计生宣传、检查身体、义务诊疗等;体——田径、球类、棋类比赛、武术表演、团体操表演以及登山、游园、垂钓活动等;商贸活动——商品展销、广告宣传、贸易洽谈、饮食服务和集市贸易等。此外,诸如形势宣传、法制宣传,各种咨询活动等都可以同时展开,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以上这些活动无论其内容多么丰富,都是以文化活动为中心,以群众体育和活动为两翼而展开的一组活泼而又有秩序的群众性活动。

一、活动具有较强的地域性

这种地域性,不仅仅局限于行政区域的狭义界定,它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也同样具有地域性特点。如地理条件的不同:山区、林区、牧区、渔区和主体之区别:农民、牧民、渔民,而形成的不同的形式、内容和时间。

除此之外的地域性特点,还应包括地域性的文化传统。如当地的农、牧、渔民剪纸,农民画、戏曲创作和表演已形成传统,并独具风格,在节日展览中,必然成为人们所喜爱的内容。同时也必然是最高水平之展现。

二、活动的民族性

各地的群众文化活动,往往带有不同的民族特色。一个民族必然有共同的文化特征和心理素质,从而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活动形式,内容和审美习惯。

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是当地举办艺术节的主要内容。如朝鲜族聚居地区,也就必然带有浓烈朝鲜族的民族特色。

三、活动的群众性

农民艺术节既不同于我国城市以专业为主的艺术节,也有别于国外诸如篝火狂欢为主的美国“感恩节”、以驱魔焰火为主的印度“十胜节”和以化妆游行为主的巴西“狂欢节”由于地理环境,文化素质等诸多因素,农民艺术节多以业余的,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民间歌舞表演,民间美术,群众体育竞赛、科普、商贸等乡土气息浓,农民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主要形式。这就是它的群众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艺术节同农民艺术节是一母所生性别不同的双胞胎。两者某些活动形式可能互相借鉴和吸收,如通俗歌舞演唱、民间美术等。但是,城市艺术节既不是农民艺术节的高级阶段,它也永远不会以农民艺术节的基本功形态作为主要内容。原因就是前者是以专业为主体;后者则是地地道道的群众文化活动。二者虽然有着一种互通互补的关系,但却有着不同质的区别。农民艺术节是一种真正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农民的创造物,是一种群众文化节。

四、活动主体的参与性

强烈的参与意识趋使下,不仅本乡乡民几乎倾家出动,大量的外籍乡民也被吸引到了这一活动中来。无论是农民、乡企业工人、乡镇干部、商贩、服务人员、教师、学生、民间艺人、医务人员还是家庭妇女、老人、儿童……可谓无所不包。强烈自我表现欲和竞争心态通过农民艺术节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宣泄。歌要自己唱、舞要自己跳、秧歌自己扭、诗要自己吟、书法自己写、画要自己动笔、田径、球赛也上场,就连科技知识竞赛也当仁不让。这种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参与意识在农民自己的节日里才能得到如此充分的表现,也只有这样的大文化活动领域里广大农民才能实现心理上的自我超越。

五、活动时间的创造性

农民艺术节的活动时间既不含在我国重大节日、纪念日之内,也不为春节、元霄节、端午节、中秋等民俗节日所左右,而是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特点、农时和工农业生产形势等诸多因素因地制宜地安排时间。少则一天,多则几日。往往在集贸活动、中小学假日或农闲时间开展这一活动。具体时间又因农区、牧区、林区等地域上的不同,在季节上也有所差异。

此外,农民艺术节活动内容的可塑性,活动经费的节俭性,以及活动间的随意性等,也都是这一事物所具有的特征。农民艺术节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结语:农民艺术节,是农村“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化的产物。所谓“小文化”是指单纯娱乐型活动。“大文化”是融科、教、文、卫、体于一炉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怎样从“小文化”向“大文化”转化,“大文化”理想的模式是什么?经过几年的实践,农民们创造出真正集文、教、科、卫、体和商贸活动为一体的“大文化”形式,这就是农民艺术节。

作者简介:孙介操,男,(1956.1-),四平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艺术,新农村文化建设和骨干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