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爱均
没有预想中的猎猎江风和滔滔江潮,没有叹为观止的千仞绝壁和万丈摩崖,当我走进古战场赤壁时,眼前呈现的青山绿水恍然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区,很难想像,在秀丽如画的景色中,曾经烽火连天、鼓角争鸣!
历史是被战争推动的,翻开泱泱中华的前尘往事,著名的战例不胜枚举,无论从战争规模还是从战略意义上来看,赤壁之战无疑是最经典的战例之一。一将成名万骨枯,在这场浩大的战争中,曹操、孙权、周瑜、诸葛亮……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载于史册,然而那些阵亡的将士,他们的名字谁人忆起?!他们的生死可曾与江水共浮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驻足赤壁之巅,无需放眼远眺,江对岸的田野山川全部收入视线,这么窄的江面,能容下曹操的百万大军吗?如果曹操果真使用了庞统的“连环计”,根本无需千艘,百艘就足够了。这些船只完全可以架成浮桥,从江北杀向江南岸。对于我的疑问,一位朋友不置可否,及至下到赤壁主峰临江的半山腰时,朋友指着一个水位标尺说:“1998年,长江发大水,红线上的点就是江水的位置。”
看着那红线位置,几近齐到赤壁山峰,我不由咋舌,恍惚问,眼前的长江呼啦啦地铺展开来,狭窄的江面瞬时变得开阔无垠,原先的江水恍如一根细腰带,及至水涨时,顿成了一块宽阔的幕布。江面上若再狂风大作,巨浪滔天,这看似平淡的守地实质上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险。也许,曹操大军挥师南下时,正好碰上了这风高浪急,江水涨潮的时间,此谓天时不济也。再观南岸诸山,虽山峰不高,海拔不过数百米,然群山相连,互为屏障,群山之中藏上百万雄师,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山脚下沟河纵横、湖水环绕,此等水网密布之地,显然不适合北方军队作战,此谓地利不济也。
天时、地利、人和,曹军已负其二,赤壁之战的胜负其实早就定下了。苦枉了那么多将士,为了一人天下,而葬身江潮之中,死后自当不能长眠矣!据传赤壁之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长江上阴风怒号,凄雨连连,当地百姓为求平安,在山上建造了一座关帝庙,以此来镇邪。同时,在赤壁主峰临江的一面,勒石刻上繁体的“和谐”二字,祈求和谐安宁。现今,我们看到的勒石“赤壁”二字系唐代文人所书,红色的字体上方,是白色的“和谐”相伴,将战争与和平的悲喜剧演绎得淋漓尽致!
战地黄花分外香,游览赤壁时,正值春季,黄灿灿的油菜花一坡坡地绽放,给赤壁的群山镀上了一层鲜嫩的金色。赤壁之战的号角己远去了近两千年,其后,赤壁再无大的战事,休养生息的赤壁已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沿江两岸,春来野花烂漫,秋来稻花飘香。
在赤壁,没见到“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场面。倒是怀想起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庚信写下的《赤壁战火》:“落帆黄鹤之浦,藏船鹦鹉之洲。路已分于江汉,星犹看于斗牛。”赤壁之战发生于公元208年,我游历赤壁,正是2008年。一个多出来的“0”,却让历史从风声鹤唳的战争中走向了繁荣富强的和平年代。
通往赤壁的路已经四通八达,仿古的栈道上,树木蓊蓊郁郁,各类人造的景点星罗棋布,出售纪念品的小商店四处可见,残酷的战争,却给后人们造就了一个风景旅游景区,这绝对是那场战争中的任何一个人所预想不到的。
落日的夕辉映照在波澜不惊的江面上,洒下了半江碎金,随风轻轻摇曳。我找了一个僻静的小亭坐下,看着眼前的美景,心里却在怀想那,“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的古战场”……
远处,城市的灯光渐次闪烁、明亮,那是一個古老而新兴的小城,原来的名字叫蒲圻,是由三国时孙权命名设置的县郡。1998年,为了适应打造旅游城市的需要,体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埔圻更名为赤壁市,地名更迭,终于又穿越了时空回到了起点。
小城仍在大拆大建,尘烟滚滚,热火朝天。但同样的尘烟,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底蕴,却在时间年轮的运转下,上演着不同风格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