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职业教育人文素养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3-04-29 19:57张淑艳等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张淑艳等

摘要:加强人文素养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涵与核心。本文针对河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欠缺现状,指出了人文素养培养体系构建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并提出了构建以“更新职业教育理念,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建立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对人文素养,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保障机制”为框架的人文素养培养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人文素养 培养模式

1 概述

自2011年来,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从规模开始转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阶段[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育人为本,面向人人,强调人的终身发展。人文素养教育的任务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方位进步和终身学习提供基础,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并实现和谐发展[2][3]。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是全面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撑的关键,人文素养是职业院校毕业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人文素养的内容包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但是,人文精神并不等于人文知识。因此,要培养人文素养,仅仅增进人文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身体力行,加强人文修养。那么,如何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学生人文素养,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2],这也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2 加强人文素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2.1 进行人文素养研究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展的必然 2011年全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职业教育发展步入了体系建设的新阶段,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今后10年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中心任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为目标,而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升则需要通过人文素养教育来培养。

2.2 开展人文素养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开展人文素养,能够铸造优秀的人文精神,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和繁荣,人们思维活动在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方面明显增强,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彰显。职业教育学生作为”四化”事业的核心力量,加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升职业核心能力,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中重塑人文素质教育既有理论上的必要性,又有现实的迫切性。

3 现代职业教育人文素养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3.1 现代职业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现状

3.1.1 人文知识欠缺。目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尚处于改革试验阶段,也没有完全建立起一套系统化的成熟的体制机制, “重技能 轻人文”旧有的教育理念还存在,部分职业院校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就业率,偏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往往忽视了人的发展,造成了学生对人文知识认识不够,不感兴趣。主要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差,领会理解项目任务能力差,项目组成员交流有问题,难以快速融入到团队之中,特别是在撰写工作方案时,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专业素养难以体现。

3.1.2 人文涵养不高。职业院校学生人文知识的不足与欠缺导致了人文精神的缺失,以致人文涵养不高,主要体现在理想信念模糊、精神空虚、责任感不强、缺乏奉献精神[3];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意识较强;与人发生矛盾时,埋怨对方,不从自身找原因;心理素质较差、抗挫折能力弱。人文教育的弱化与精神文化的缺失导致人才培养上的缺陷,并直接影响社会的良性发展。

3.2 现代职业教育学校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由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在人文素养教育上存在着较大差别。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遍存在着对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人文素养教育课程逐步被弱化;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由于过多地关注学生就业率,将精力集中在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人文素养教育,造成学生学习人文知识没有兴趣,觉得是负担,以致导致了就业质量的提高。职业院校在人文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重复设置,缺乏有效衔接;教学形式死板,缺乏生动性。有些职业院校还存在着人文素养教育归口管理部门较多,重复的教育较多,全面深入的教育做不到,从而影响了人文素养教育的实际效果。

4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人文素养培养体系框架

4.1 更新职业教育理念 理念是指导实践顺利开展的前提,但是不少职业教育学校仍然存在“职业教育具有功利性”观念,有意无意地违背了职业教育发展的初衷,忽视或者削弱了职业教育的育人功能,这势必阻碍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众所周知,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经济社会联系最为密切,职业教育人才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够胜任转型升级后的产业,否则,我们的产业就形不成经济规模和效益。因此,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彻底更新思想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尽展其才”的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紧抓社会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大好机遇,树立明确的培养目标,将人文素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出职业岗位“满意”的毕业生。

4.2 打造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校园精神文化被称为“学校精神”,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精神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观念文化,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情感、思想境界,因此,通过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工作作风和学术气氛等软环境建设来提升凝练校园精神文化,打造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中华优秀文化知识传授和教育熏陶下,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4.3 建立人文素养课程体系 人文素养培养目标需要通过完善的人文素养课程体系才能实现。人文素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人文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树立整体课程观,遵循职业人才成长规律,合理顶层设计,全面协调,在课程设置上要避免因人设课现象,在教学内容上要有明确目标,在教学进程安排上要体现科学性,在教学形式上要注重创新性,将人文素养教育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互融合、有效衔接[4],注重专业课程与人文素养课程的高度统一、升华内化,使学生在轻松愉悦氛围中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人文素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相互渗透、协调统一,形成强有力的课程整体优势,促进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和谐发展,科学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4.4 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 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在学校,教师最贴近学生,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最直接、也最深入和持久,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平。因此,建设一支具有较好人文素养的优良师资队伍是现代职业教育实现人文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这就需要领导高度重视,通盘考虑,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全体教师的人文素养。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优秀人文教育人才引领人文教育工作的飞跃或把加强人文素养类课程教师的业务进修提到与专业课教师培训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促进人文素养类课程教师业务能力;通过要求专业课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人文因素、总结人文精神、渗透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4.5 构建人文素养教育保障机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决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必须具有系统性、层次性、开放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学校必须从学校整体出发,转变职业教育观念,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管理职责,加强合作,密切配合,通过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保障人文素养教育的执行,使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到方方面面,形成人文素养教育的文化氛围,从而有效促进现代职业教育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5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人文素养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与突出,尽管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只要我们精心规划,狠抓落实,就能够不断接近目标,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 决策参考,2011.21:1-6.

[2]赵卫东.加强高职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思考.中国校外教育,2012(09):120-120

[3]韩文涛.高职人才人文素养培养模式研究.中国人才,2013.3:216-217

[4]陈元福,韩春.大工程观视野下的工科人文素质教育研究.南方论刊,2009(12):48-50。

项目来源: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HB13JY035。

猜你喜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人文素养培养模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角色重塑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的研究
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高职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中高职计算机类现代职教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