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行:从平凡中来,到平凡中去

2013-04-29 00:44檀越之
醒狮国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方文山同袍衣冠

檀越之

从高中时第一次接触汉服至今已有六七年的时间了。这些年,我和大多数汉服同袍都被问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们说汉服是汉族的民族服饰,可我也是汉族,我怎么不知道呢?你们穿的服装我只在古装剧上看过,那么你们最初又是通过什么知道汉服的呢?

我想,在怎么知道汉服的这个问题上,很多同袍与我有同样经历的。最初,我也是在电视剧中看到,我也习惯的将其称之为“古装”。直到读高一时,我才第一次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几位女大学生穿着汉服游西湖的报道。看到报纸后我首先是觉得汉服很美,自己很想有一套,但因报道中并未详细的解释汉服的定义,所以我也便望文生义以为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心里依旧将汉服当作“古装”来看待,而“穿汉服”顶多只能算是一种个人爱好。至于将汉服带入生活,那是想都不敢想的。

其实说起来,我真正了解汉服含义还是因为一件挺乌龙的事。2007年春天,我因为喜欢秦始皇而独自到西安去旅行,在景区穿着所谓“秦始皇的衣服”照相,之后又买了一套这样的影楼装带回家。当时的我满心欢喜的将自己穿“秦始皇衣服”的照片发到百度汉服贴吧,心想,既然这贴吧主题是“汉服”,我发发“秦装”貌似也是离题不远吧。结果可想而知,后面的回帖是责骂的,叫删帖的,阴阳怪气什么都有,但好在有几个很有心的同袍知道我是对汉服的定义不了解,便很耐心的打了许多文字向我解释。不管怎么样,我很感谢这些同袍,因为他们让我了解汉服的真正定义——汉民族的服饰。

那年冬天,我拥有了第一套自己的民族服饰。

当我们穿上汉服时,常听见有人这样说:“服饰是会演变的,汉服已经不适应今天这时代,她被时代淘汰了。”但实际上真是如此吗?那么我们亦可以反问,为何同是在今天这个时代,诸多少数民族同胞的服饰依旧保存着,每到过年过节,他们依旧会穿上自己的民族服饰?为什么跨国的我们都能知道日本的和服与韩国的韩服,却在自己的土地上对自己的民族服饰一无所知?他们与我们可生活在同一时段啊!为何历史巨流独独淘汰我华夏衣冠呢?

面对这样的问题,总是不得不再次去提起明末清初那段不太愿意去触碰的痛史。相对其他民族服饰而言,汉服又是不幸的。1645年,清廷一纸“剃发易服”令,使得汉民族延续千年的服饰习俗遭到毁灭性的割裂。面对清廷的恶法,亦有无数先烈为保卫民族的衣冠而奋起反抗,例如壮怀激烈的“江阴八十一日”,例如血流成河的“嘉定抗清”。但他们最终都倒在清军的屠刀之下。而汉服,也因这种政治力的“霸道”被迫中断近三百年之久。三百年间,汉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自己民族衣冠的赤裸民族。

既是民族服饰,那么它就既非“古装”,亦非“个人爱好”。按孙中山先生的话说,民族是由自然力而形成,是属王道。汉服亦是由这种“王道”伴随着华夏民族的文明自然形成。由“王道”而生,因“霸道”而断;有“霸道”令其离去,自有“王道”令其归来。我所做之一切,只是在顺应这个历史的必然。

大学四年是汉服真正融入我生活的岁月。那些年,我以汉服作为自己的生活着装,并蓄了长发。有人反对,有人赞同。反对者自不必说,而不少赞同者多是认为我是在提倡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支持。我感谢他们的支持,但不敢以他们说的“提倡中国传统文化者”自居。因为在这一方面,我仅仅只是个学生,对其更多的是敬畏之情。我之所以能不顾一切将汉服带入生活,想法其实很简单,即:我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我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饰,没有为什么。尽管媒体报道时,我身上的汉服不止一次被冠以“古代服饰”之名,但我绝不认为自己是在穿的是所谓“古装”。因为华夏没有作古,民族亦未亡种,汉语既非古语,汉服又何来古装之说呢?她作为民族的衣冠,属于过去,属于现在,亦属于未来。正如苗族同胞的苗装,藏族同胞的藏袍一样。

在四年的汉服生活中也遇到过不少触动内心之事,方文山老师也是令我感动的人之一。2010年,方文山老师到我们学校演讲,老师觉得穿汉服的我正好符合他“中国风”这个主题,便让我坐在靠前排,并让我准备几个问题向方文山提问。

到了提问环节,我按自己的想法向方老师提出关于汉服的问题。因为之前并不知道方老师了解汉服,所以提问题时亦是小心翼翼,毕竟之前已经有学者名人提出过反对汉服复兴的言论。但方文山老师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他不仅了解汉服,并且很赞同。在他回答中提到了民族服饰的断代,提到了少数民族同胞穿着民族服饰过节的现象,提到了国外许多民族传统的延续与今天汉民族传统的失落……最后他说,这也是他心里的遗憾。那天我很感动,不是因为他的支持,而是因为他的理解。在他眼里,汉服不再是我的“个性”,而是民族的共性。我也终于不再是那个特立独行的所谓的“中国文化捍卫者”“文化斗士”了。汉服与我都回归了本质——一个穿着自己民族服饰的炎黄子孙。其实我真的很不愿意身着汉服的自己会成为 “个性”,因为,这样的“个性”正是我挚爱与信仰的悲哀!我自平凡中来,自当归于平凡中去。谢谢方文山老师的理解。

那天,方文山老师邀请我到台上与他合影留念,他说他要带照片回去宣传一下。后来的事实证明,方文山老师当日所说的并非只是客套话。不久后,方文山老师在他的微博上发起了汉服的投票;2012年春节的汉服春晚节目中,方文山老师再次出现,他说:“我再次预祝这个节目可以将汉服好好地推广流传,以后华人地区不管什么传统节日,我们可以大大方方、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穿自己的传统服装出来庆祝,甚至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不久,我又看见了方文山老师身着汉服的照片。今年,方文山老师在西塘举办汉服节,他再次穿上一身飘逸的汉服出现……

对我而言,毕业意味着穿汉服生活的日子告一段落,这是我心里一早就明白的。因为工作地在政协,所以蓄了四年的长发不得不剪掉,汉服也只能在传统节日或休息日穿著了,一切似乎符合常理,却也是心中的遗憾。

毕业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寻访抗战老兵”的事情上,于是又有朋友调侃问道:“你现在不搞古代的,转行搞近代的了?”

不久前的一天,我在贵州大学参加完“汉风府”的活动后,顺道去看望了参加过松山战役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抗战老兵谭祖幼老人。谭老和我比较熟悉,对我做的这些事情也蛮支持的,所以那天我穿着汉服与谭老合影留念。没想到照片传到空间后,有人评说不伦不类,他认为 “古代服饰”和抗战史是牛头不对马嘴的。其实这哪里是什么古代、现代的问题?对我而言,今日参与“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本就是昨日汉服复兴的延续。汉服是民族的衣冠,抗战老兵们是民族的英雄;传承民族衣冠,寻找民族英雄,本就一脉相承,又何来所谓“转行”之说?两者表现方式虽不同,但信仰却是相同的。汉服本就是属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衣冠,她自平凡中来,亦将走入平凡中去。

猜你喜欢
方文山同袍衣冠
同袍吟
与子同袍
衣冠中国:循礼与寻美
丰子恺漫画里的童年
把镜头对准自己
The Roles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
布衣相国指点江山
浅述西夏服饰文化
马未都与方文山的“青花瓷”缘
最佳搭档方文山为周杰伦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