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
- 为一年级新生开笔启智
书启蒙仪式包括正衣冠、知礼节、勤学识、点启智四个环节。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丝不苟地理衣冠、束裤腰,展现出精神饱满的状态。在“知礼节”环节,孩子们鞠躬谢父母、敬老师,齐诵“知礼”感言。之后,老师们将精心准备的“勤学礼物”赠予一年级的孩子,并在他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寓意孩子们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启蒙仪式后,一年级的孩子各展所长,为大家带来了形式多样的才艺表演,无一不体现了一年级新生的朝气蓬勃。最后全级学子同声高唱《我今天上学了》《国旗国
都市人 2021年11期2021-12-20
- 中华服饰之美
国自古就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中华服饰一直都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文化载体之一。中国传統服饰不仅承载着极其丰厚的历史信息,还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审美风尚、审美观念的外在表达。除此之外,服饰还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形象。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千万里山河的滋养,56个民族智慧的创造,成就了中华“衣冠之国”博大精深的服饰文化。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各民族服饰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展示整个社会的风俗人情和历史文化。要真正地了解中国文化,彰显文
疯狂英语·新阅版 2021年10期2021-12-08
- 心灵之镜
晓丁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镜子前面。镜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实映照出一个人原本的形象。就算一个人固执地坚称自己的领带没有系歪,只要他往镜子前一站,是正是歪一目了然。如此一来,他就只能承认失误,然后改正。镜子尽管可以正衣冠,却无法映照出人心灵的扭曲。所以,一个人很难察觉出自己言谈举止方面的差错。由于没有一面心灵之镜,出现这种情况也可理解。不过,只要拥有一颗求索之心和谦逊之心,心灵之镜就会随处高悬。身边的人和物,均是自己心灵的映照,是自己的心灵之镜。所有的事
领导文萃 2021年6期2021-04-02
- 上古汉语名词作状语辨析二例*
加以辨析。一、“衣冠而见之”句法语义辨析王力先生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文选“冯谖客孟尝君”中有一句:例1: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战国策·齐策四》)教材注释“衣冠而见之”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来接见他,以表示恭敬”,并明确“衣,冠,都是名词用如动词”[1]104。同时,教材“古汉语通论(十一)”讲“词类活用”,其中“名词用如动词”小类,即列举了例1[1]344。可见,这里把“衣”“冠”二词看作名词用如动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5期2021-01-17
- 心灵之镜
之助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镜子前面。镜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实映照出一个人原本的形象。就算一个人固执地坚称自己的领带没有系歪,只要他往镜子前一站,是正是歪一目了然。如此一来,他就只能承认失误,然后改正。镜子尽管可以正衣冠,却无法映照出人心灵的扭曲。所以,一个人很难察觉出自己言谈举止方面的差错。由于没有一面心灵之镜,出现这种情况也可理解。不过,只要拥有一颗求索之心和谦逊之心,心灵之镜就会随处高悬。身边的人和物,均是自己心灵的映照,是自己的心灵之镜。所有的事
读者 2019年19期2019-09-24
- Marker-assisted selection of YY supermales from a 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derived strain
持人随后宣布“整衣冠”,我们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衣帽。紧接着行祭拜礼:附手、高揖、拜,整套动作一气呵成。然后我们就面向所有的老师行礼,老师也向我们回了礼。老师回礼后,一年级的同学代表击鼓,并大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We harvested 1356 F1 generation individuals(WLG-Fam1-F1)from the three groups(Table 1).In group 1(treated with 1 g DES/kg feed
Zoological Research 2019年2期2019-04-29
- 过去有哪些开学礼
以下几个方面:正衣冠: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行拜师礼:步入学堂后,先要举行拜师礼。学生先要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神位,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是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所谓六礼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师礼时弟子赠予师父的六
乐活老年 2019年4期2019-01-12
- 再论“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
中“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一句,因上下句间存在的逻辑矛盾,引起了后人的不同解读。朱乾、余冠英、王依民、徐仁甫诸人虽都提出了不同的解释,但均有难以疏通之处。其实这句诗应以曹丕《艳歌何尝行》中的解读最为准确,它是指小子凭借家庭的煊赫地位,虽无官职却可以如同做官一样出入往来于洛阳上流社会。汉乐府相和歌清调曲《长安有狭斜行》古辞:长安有狭斜,狭斜不容车。适逢两少年,挟毂问君家。君家新市傍,易知复难忘。大子二千石,中子孝廉郎。小子无官职,衣冠仕洛阳。三子俱入室,室
文学与文化 2018年4期2018-11-13
- 以铜为镜,可以整衣冠
梁镜子,是供人整衣冠用的,是照人的。在没有镜子前,人,只能看到别人长的模样,而看不到自己长的啥模样。自从有了镜子,才看清了自己的本来的面目。但都是反着看自己。自己看自己是看不清全貌的,后背上有几个痦子是看不清的。别说看不清,就是挠痒痒,够不着时,还借助痒痒挠呢。看来有时自己挠自己的痒痒也难。而他人看自己,却一清二楚。自己看不见自己的痞子,而满眼却看到的是他人的痞子,可见了自己的美丽、漂亮和帅气。从此,眼睛也就望着天了。岂不知,那痞子就长在自己的身上,不比别
西部散文选刊 2018年8期2018-09-13
- 明清时期西江流域社会教化的物化体现探究
——以汉族服饰变迁为例
层面的引导手段,衣冠改易则在物质层面上成为礼俗改革的重要标志。通过儒家文献可知,衣冠在儒家的礼仪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符号化象征意义。衣冠穿着与风俗改易密切相关。因此,本文结合方志、考古报告与地方家礼文献,以西江流域汉人衣冠的变迁为视角,探讨明代岭南地方士人如何将汉人衣冠视为形成中国认同的一个关键元素。在明清鼎革的特殊时期,衣冠的改易已不是简单的权力构建与播迁,而是清帝国权力构建的一个重要立足点,其结果是汉人族群认同的立足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衣冠在汉
肇庆学院学报 2018年1期2018-02-09
- 衣冠取人
浪费大脑的功能。衣冠取人,就是常被借用的成见之一。这句话贬意,常用来形容庸俗之人的势利眼,只看外表,不看内在。甚至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最后展示实力,让势利小人赔笑脸。这么做有意思吗?一点意思都没有。你把精力放在教育“势利小人”身上,你是有多闲?而且,无论你怎么教育,大脑的运行规律是不变的,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还是习惯衣冠取人。正确的做法是,尊重“衣冠取人”这个规律,它害你吗?没有,它只是要求你穿得清爽体面一点。我们每天见的人,很多都是临终见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7年11期2018-01-02
- 衣冠取人
□连岳衣冠取人□连岳一个人若是始终衣着干净得体,怎么会是表象呢?它宣告了一个健康得体的系统在后面支撑。这样的人,给予他尊重,高看他一眼,怎么会错呢?我有个富豪朋友,穿得像个捡垃圾的,聊天时愤愤不平地说,某天,有个新客户来谈事,开始颇看不起他,后来通过谈话,知道其真实身份,姿态才放尊重。我说,当然啦,有修养、见识多的人,开始应该隐藏住对你的轻视,人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别因为这失误让自己难堪。但是,重点来了。人的大脑很珍贵,运行要消耗能量。如果碰到的每件事都仔细
党员文摘 2017年10期2017-11-22
- 衣冠不整
衣服,冠是帽子。衣冠不整是指穿的、戴的不整齐。也形容人衣冠不整,十分狼狈或困苦之状。奇葩说衣冠不“正”◎朱晴榆一个城市的中心地段开了一家高级酒店。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这家酒店的菜食有多么的美味可口,里面的装修有多么的富丽堂皇。一个男士听说了这家酒店,也想去见见世面。当天晚上,那位男士穿着笔挺的西装来到酒店门口。酒店外面灯火通明,很是热闹。当男士准备进去时,却被门口的服务员拦住了,他说:“不好意思先生,您衣冠不‘正,我们不能让您进去。”男士听到后一脸疑惑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40期2017-11-07
- 人生第一大礼
生四大礼之一。正衣冠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追忆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朱砂开智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启蒙描红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
农业知识·百姓新生活 2017年9期2017-10-28
- The Roles of Culture in Translation
slated “衣冠之家”(literally, the family who wear hats) as “a scholars family”, and “骨肉重圓”(bone and flesh was again together) as “the family was reunited”. In the first case, what is lost in the translation is the background culture or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2017-08-12
- 衣冠取人
浪费大脑的功能。衣冠取人,就是常被借用的成见之一。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庸俗之人的势利眼,只看外表,不看内在。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最后展示实力,让势利小人赔笑脸。这么做有意思吗?一点意思都没有。你把精力放在教育“势利小人”身上,你是有多闲?而且,无论你怎么教育,大脑的运行规律是不变的,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还是习惯衣冠取人。正确的做法是,尊重“衣冠取人”这个规律,它会害你吗?没有,它只是要求你穿得清爽体面一点。我们每天见的人,很多都是临终见面,即意
感悟 2017年5期2017-05-26
- 衣冠取人
浪费大脑的功能。衣冠取人,就是常被借用的成见之一。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庸俗之人的势利眼,只看外表,不看内在。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最后展示实力,让势利小人赔笑脸。这么做有意思吗?一点意思都没有。你把精力放在教育“势利小人”身上,你是有多闲?而且,无论你怎么教育,大脑的运行规律是不变的,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还是习惯衣冠取人。正确的做法是,尊重“衣冠取人”这个规律,它害你吗?没有,它只是要求你穿得清爽体面一点。我们每天见的人,很多都是临终见面,即意味
读书文摘·经典 2017年4期2017-04-11
- “衣冠取人”真的是一种偏见吗
广为接受的成见。衣冠取人,就是常被借用的成见之一。这句话是贬义,常用来形容庸俗之人的势利眼,只看外表,不看内在。甚至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最后展示实力,让势利小人赔笑脸。可是,你把精力放在教育“势利小人”身上,无论你怎么教育,大脑的运行规律是不变的,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还是习惯衣冠取人。正确的做法是,尊重“衣冠取人”这个规律,它害你吗?没有,它只是要求你穿得清爽体面一点。我们每天见的人,很多都是“临终见面”,即一生再也不见第二次了,面试者、顾
意林·作文素材 2017年2期2017-03-01
- 人生第一大礼
——“开笔礼”
生四大礼之一。正衣冠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追忆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朱砂开智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启蒙描红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
农业知识 2017年36期2017-02-02
- 衣冠取人
浪费大脑的功能。衣冠取人,就是常被借用的成见之一。这句话常用来形容庸俗之人的势利眼,只看外表,不看内在。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穿得破破烂烂,最后展示实力,让势利小人赔笑脸。这么做有意思吗?一点意思都没有。你把精力放在教育“势利小人”身上,你是有多闲?而且,无论你怎么教育,大脑的运行规律是不变的,一千年一万年以后,人还是习惯衣冠取人。正确的做法是,尊重“衣冠取人”这个规律,它害你吗?没有,它只是要求你穿得清爽体面一点。我们每天见的人,很多都是临终见面,即意味
特别文摘 2017年2期2017-01-24
- 中国古代衣冠漫谈
范云飞衣冠是人的外在修饰,衣冠整齐,干净得体,是我们应有的修养,也能展现一个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在中国古代,衣冠的意义尤其重要。我们常说中国是“礼义之邦”,而“礼义”的外在表现,最直接的就是衣冠,所以我们又说“衣冠礼义”“衣冠文物”,等等。可见“衣冠”是和礼义紧密相关的。“衣冠”和“礼义”有什么联系呢?“衣冠”又为什么对于“礼义”如此重要?《周易》中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就是说,黄帝、尧、舜这样的古代圣明君王,只是把衣裳穿得很得体,就这样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16年2期2016-05-30
- 古代的开学典礼
第一个环节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在这个环节,学童们并排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整理好衣冠,童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带领下,跨过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泮池)之后,便会进行第二个环节——拜师礼。拜完孔子,再拜先生。拜先生时,学生要向先生赠送六礼,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红
初中生学习·低 2016年2期2016-05-30
- 伏羲实验班开班啦
贤教导我们“先正衣冠,后明事理”,“正衣冠”是小朋友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开学第一天,鸭暖镇中心小学伏羲实验班的小朋友们穿上了干净整洁的汉服,在整理好衣冠后,精神抖擞(sǒu)地走进了校园。“请同学们向先师孔子行拜师礼,向任课老师行拜师礼……”在老师的带领下,伏羲宝宝们恭敬地向孔子画像和老师们行拜师礼。老师孜(zī)孜不倦地教给我们有趣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所以尊敬老师是大家入学时首先要学会的。和其他普通班不同,伏羲实验班的小朋友们在上课前需要先静神养心,排除
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版 2016年9期2016-05-14
- 有趣的古代入学礼
开学仪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师礼、净手净心、朱砂开智等内容。正衣冠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第一课即是“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课。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学生衣冠整齐地排着队到学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行拜师礼步入学堂后,要先举行拜师礼。学生先叩拜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双膝跪地,九叩
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6年8期2016-04-28
- 心灵之镜
。”人如果想要正衣冠,首先要站到镜子前面,在镜子里看清自己,正视自己,时刻保持良好形象。镜子是公正的,它能如实地映照出一个人原本的形象,照出的不仅有优点和成绩,也有缺点和问题。古人照镜以修身正己,看到自己平时忽视的问题,是非得失,善恶美丑,一照便知,一目了然。无疑,刘禹锡说的镜子不仅是照一个人的外表仪容;它照的更是心灵深处,是精神面貌。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们自己喜欢照什么镜?又要怎样照镜子?照什么样的镜子,决定着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问题。“临清水而察形”,人
陶山 2016年2期2016-02-02
- 点赞《衣冠风流》
■王权点赞《衣冠风流》■王权扬州市扬剧研究所2013年新排了新编大型历史古装扬剧《衣冠风流》,经过4次大的修改,演出获得很大成功。《衣冠风流》讲的是东晋后期,权臣桓温怀篡夺之心。简文帝迫于其威,临终下诏,欲让皇位,为重臣谢安劝阻。太后为求安保,再度传命让国,谢安奉道守正,封还懿旨。桓温大怒,扬言“诛谢安,移晋鼎”,大举而来,陈兵新亭。褚太后心怯,欲以毒酒鸩杀谢安,被谢安识破,其唏嘘喟叹,主动请缨,前往新亭。这一天,谢安翩然白衣,担负着国祚存亡;也是这一天,
剧影月报 2015年1期2015-11-16
- 衣冠之殇:晚清民初政治思潮与实践中的 “汉衣冠”
辛亥革命前的“汉衣冠”含义与集体记忆1644年,满洲军事贵族进入山海关,开始了清对中国的全面征服与统治。顺治三年 (1646年),清廷当局下达了剃发令,根据清初叶梦珠《阅世编》卷八中的记载,归顺满洲贵族的汉人必须接收剃发易服。在剃发易服的早期阶段,剃发后的人们仍将小辫子包在明代的网巾中,看起来仍像是一个“发顶”,服装的变化还不是十分剧烈。但此后随着满洲军事贵族的持续施压,南方汉人社会才逐渐完全废止了汉族习俗,而改为满人的服装,所谓“钱顶辫发,上去网巾,下不
天府新论 2014年5期2014-08-15
- 漫话“正衣冠”
要将“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穿活动的全过程,突出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收到实际效果。党中央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实质上是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树立良好的形象,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要想正衣冠,首先就要照镜子。照镜子是正衣冠的前提条件。只有先照镜子,才能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为有的放矢地正衣冠做好准备。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都应当以《党章》这个党的根本大法和最高行为规范做镜子,立标尺,逐条对照,查找不足。毋庸讳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3年6期2013-08-29
- 为民务实清廉与“照正洗治”
础。“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照、正、洗、治”,既形象生动,又简明扼要;既有现实性、针对性,又非常实际具体。“照正治洗”是要除掉脱离人民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照正洗治”与为民务实清廉是一致的,“照镜子”,认识自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照得失”。“正衣冠”,改正错误。勇于正视缺点和不足,端正行为
大连干部学刊 2013年6期2013-08-15
- 『正衣冠』要『照』更要『整』
■ 蔡建军“正衣冠”就要“照”,查摆出问题,找出病症;“正衣冠”更要“整”,真正改正缺点,解决问题。这是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具有的作风和标志。作为领导干部不论何时何地,只要干工作,就肯定会存在不足,只要做事情,就肯定会有缺陷,这是很正常的事情。问题越明显,我们就会对真实的社情民意了解得越多,解决的时机和办法就可能越成熟。当下,侥幸心理要不得,观风者应赶快动起来。领导干部敢于把自己“摆进去”,才能“找出”问题来;领导干部勇于主动“亮丑”,党员群众才
支部建设 2013年31期2013-08-15
- 对贯彻“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总要求的深入思考
贯穿“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将伴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扎实推进和成效显现,仅就这十二个字而言,作为一种务实有效的治党策略,必将在党内思想教育史上,书写更加灿烂的新篇章。一、贯彻“总要求”的重要现实意义我们党92年的奋斗史就是党的建设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历史,也是党内教育不断走向科学化的历史。早在1929年,毛泽东同志就富有远见卓识地提出:“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如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的“总要求”,以其鲜明的时代性、规
支部建设 2013年25期2013-08-15
- 反话正衣冠
国情而言,官员正衣冠绝非只是为了官服整洁、衣帽新鲜这么简单。官员正衣冠正的是民心向背。最近在“中国梦想秀”节目中,有一群贫困县孩子们的梦想令人泪下。“过一次生日,吃一块蛋糕,去一趟麦当劳”,却已成为这现实国度里的卑微梦想。反观一些领导官员,名牌手表、名牌皮鞋、名牌西装,在衬托出他们“高贵”身份的同时,也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拥戴。官员正衣冠正的是队伍形象。当前,各种运动一拨又一拨,各种口号一次又一次,大小官员因为贪腐栽倒的却是一茬接一茬。城市大街上铺天盖地的口
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 2013年3期2013-07-04
- 古代开学典礼
第一个环节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后明事理。”在这个环节,学童们并排站立,由先生依次为学童们整理好衣冠。《礼记》有云:“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先正衣冠,再做学问,看来这是古人们的共识。整理好衣冠,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集合于学堂前。恭立片刻后,在先生的带领下,跨过一个半圆形的水池(泮池)之后,便会进行第二个环节——拜师礼。拜完孔子,再拜先生。拜先生时,学生要向先生赠送束脩六礼,六礼包括:芹菜,寓意为勤奋好学;莲子,寓意为苦心教育
读者·校园版 2013年24期2013-05-14
- 浅述西夏服饰文化
供养人;党项族;衣冠中图分类号:TS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0-0109-02一、西夏历史背景西夏是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大致在现在的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公元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李元昊为西夏开国君主。公元1227年被蒙古灭亡。西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西夏的统治者团结汉族、吐蕃、回鹘等民族,从而使得各民族从服饰到文化的交融与统一,形成别具特色的西夏服饰文化。据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3期2009-08-20
- 南乡子
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赏析〕此诗为王安石晚年之作,通篇透露出一种愁闷的心境。金陵这帝王之地仍在,却已过去四百年了,曾经的绚丽光鲜的衣冠已经变成了苍凉的坟丘,怎堪回首!在江水边,作者孤独地漫步着,上了高楼,回想起悠悠往事,罢了!什么都不要问,不要再提起,只能看见窗外的滚滚长江,日夜不息地向东流去。末句中作者借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表达了昔盛今衰的怅然之情。将自己的理想寄托在过
意林 2009年16期2009-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