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心田
摘 要:在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学生的个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教学目标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这也对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组合提出更高的要求。就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而言,传统的操作模式: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所谓的“老五段”的课堂结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为此,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更加关注课堂结构的高效性。就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浅议课堂结构的优化。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结构;优化组合
一、课堂结构形式要不断变化,不能单一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的结构,如果说一成不变地运用于不同内容的课堂而不做形式上的变化,那么长时间下来学生必然缺乏新鲜感,兴趣会大打折扣。因此,我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采取不同的课型结构,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新奇感。常用的授课模式除传统的“老五段”外,还可用启发式“大历史教学”活动结构,即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宏观历史教学,只讲解该阶段历史阶段的大背景,当时的世界大趋势、大潮流,总结该阶段历史事件中的共同特征和发展规律性的认识,把每一课、每一节的具体史实表现为“小历史”,教师仅对学生没有接触过的少数名词、概念进行讲解,大部分则组织学生总结讨论,以理解教师讲解的“大历史”。比如,在讲授《汉唐盛世》(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先总结历次太平盛世都有其形成的时代背景、主导者或领导人、形成原因、名称由来、发展过程、最后的盛极而衰及其原因,这是共性的东西。进而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一条思路去学习、讨论并掌握汉唐盛世是如何形成的?汉唐盛世杰出的人物的事迹,重大事项的作用和历史意义。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以“确定目标、初级测试、组织教学、形成概念、紧扣目标、诊断测试、及时反馈、个别矫正”为基本结构的历史知识学习模式等。总之,课堂结构的问题涉及面广,因素复杂,我们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选择适宜的课型结构,以便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二、课堂结构要能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教师的职责中传递知识的部分越来越被弱化,而越来越被强化的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并且善于思考,教师是顾问,而不是授课机器。古人说:“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型结构时要充分考虑到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是使学生有参与的机会、参与的热情和胆量,同时可以运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参与的有效性。如,在讲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一课时,我只出示“日军占领沈阳,开枪射击中国人民”“杨靖宇将军图片”“张学良人物像”“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抵抗日军”等几幅幻灯片,让学生从书上自己了解,这几幅图涉及了什么事情?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然后,让学生根据图片,以分组的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对几幅图片的认识,这样学生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过程构建了一个粗略的线索,然后结合课本还可以再进一步充实与完善。最后,我只用了十几分钟的时间归纳、整理。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热情高涨,气氛十分热烈。学生不但在很愉悦的氛围下牢牢掌握了该课的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如何轻松地归纳、掌握历史知识,极大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这实际上是一种“设疑—解疑—形成概念—巩固”的学生主体参与成分较大的课型结构。
三、课堂结构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21世纪是一个注重创新的时代,江泽民同志说过:“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因此,对学生的教育要强调培养创新意识,这也是时代对历史课型的结构改革提出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创新模式,给学生塑造一个创新的氛围。针对一节课,我们要科学地构思与授课内容相匹配的课型,认真推敲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调动学生的创新欲望。同时,要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堂结构类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并从中获得成就感,体验成就的快乐。本着教就是学的深化的思想,在授课中,对于难度不大的课程,我曾經尝试过与学生调换角色,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其中一课的授课计划,让他们自己思考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学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该如何教才能让大家掌握本课的内容?于是,他们学会了从基本内容中挑出重点、难点,学会了整理历史阶段线索,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思考,激发了创新意识。通过对结果的观察,老师发现:角色互换能够使学生找到更多的视角去了解历史,他们会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而寻找相关的素材支持,更加“身临其境”地理解和把握历史人物所在的背景,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内化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多媒体的运用是优化课堂结构的重要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媒体的种类越来越多。幻灯投影、计算机的运用等,无不在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结构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教学实践证明,对学生的大脑刺激反应,动画最佳,图形次之,文字说明最弱,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需要,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印象,增大课堂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着重大意义。比如,在学习历史上著名的文物古迹和重要文献资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复原出原物供学生观察;重大历史事件、历史难点,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影音重现,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印象更加深刻。
总之,历史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组建,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如何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授课对象,设计不同的课堂结构是一个很复杂、很值得动脑思考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新路子。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