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国乾
摘 要: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是一个变化的过程,是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它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质变进行升华的过程。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指课堂中所出现的新的观念、新的问题等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来源,教师不仅要能善加利用,更重要的是为以上资源的出现做好条件,促使生产资源的产生,进而促使学生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让课堂教学绽放光彩。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生成性资源;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学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节和问题,这需要我们教师能及时进行调控,善于发现和运用这些生成性资源,让课堂更加灵动。信息技术学科就有极强的实践操作特点,这也就是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会出现许许多多的不确定因素,如果善加利用这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发展。笔者就如何做好准备工作,促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生成性资源产生进行一些探索。
一、课前——进行弹性预设
预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没有精心的预设,就没有精彩的生成,预设和生成是辩证统一的,预设是对教学进行整体把握,提前准备,是促进课堂生成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课前预设中要做好策略准备,创设条件,为生成资源的出现做好前提准备,主要关注学生、教材、教学策略等。
1.以生为本,分析学生
传统的教学预设往往把假设学生的平均水平作为教学对象,但这种假设是不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其发展也是不尽相同的,这样的预设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因此,要从学生出发,以生为本,进行弹性预设。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全面了解学生的现实发展状况
包括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状况、学习动机、学习主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思考学生潜在发展的可能性
为学生提高多种发展的可能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3)从具体学生出发
此方面是为了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个性体验,获得发展,不至于牺牲一部分学生的发展机会。
2.解读教学,善用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但是现行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仍存不足,如,教材犹如软件说明书,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教材内容无法和实际信息技术发展相接轨,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教材过于重视技术轻人文,学生很难从教材中感受信息文化,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信息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教学,而不是教教材,这就需要我们深度解读教材,如从生活出发解读教材。学习知识是为了能够运用知识,教师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要关注知识的实际运用,不是单纯地学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用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材是大量的命令的堆积,学生只是模仿步骤,所掌握的不过是一些零碎的操作,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找不到头绪,不知如何下手。如,学生学习了Word相关知识,但是制作不出一份完整的宣传单等。因此,要对教材进行重组,预设的时候,要为学生建立整体的知识框架,而不是零碎的知识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弹性预设教学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整体预设
此预设一般运用于新课导入,教师对新旧知识进行整合,通过预设问题情境,给予学生充分体验、感悟的时间和空间,把学生引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新知识能解决的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同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成环境,促进学生积极生成。
(2)学生自主探究,发散预设
学生在预设的问题情境中,通过思考仍对所学知识存在着疑问,不能马上解决,这个时候就要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以围绕情境进行发散预设,把整体预设分解成几个小部分,给学生指明探究的方向。此环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放手,把提出问题、预设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让给学生,尊重学生对探究任务的预设权利,这也将为精彩的生成埋下伏笔。
(3)加强师生互动,宽泛预设
通过发散预设,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的结论有时候仅是表面的,不够细致。此时,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走进学生,与学生共同探讨、宽泛的预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生成,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挖掘、宽泛的解读,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挑战教材和老师,引领学生更加精彩的生成。
二、课中——开发利用生成资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要能对课堂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激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更乐于进行探究,让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1.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促成生成
课堂教学环境一般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一般情况下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学习环境、积极的学习态度等。课堂教学应该是轻松快乐的,这样的环境更能激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思维等,让课堂更富有生命力。下面介绍浅谈一下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想要学、想要做
如,教学中回归生活创设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学习寓于生活情境中,更能彰显知识的活力,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探究学习中。
(2)鼓励学生动起来
只有学生动起来,才有可能出现生成性资源。动起来主要是指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说出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敢于挑战等。
2.善于扑捉生成性资源
生成资源往往是即现即逝的,这种资源变化极快,教师要能及时扑捉,否则很可能错失这些资源。教学中要想及时捕捉生成性资源,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在师生操作和演示的过程中捕捉
由于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具有多样性,所以操作中能产生丰富的生成性资源,教师要能够及时进行捕捉。如,在学生演示中出现的错误操作,可以通过这些错误引导学生辨析知识,对错误进行思考、纠正,从而生成新的资源。
(2)从学生分歧、质疑和问难出捕捉
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这种个体差异,使得每个学生对知识都有自己的见解,知识的解读具有多元性,常常出现一些分歧或是对知识、教师、同学等的质疑和问难,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生成性资源。
(3)在课堂突发事件中捕捉
如教学中,一些硬件或是软件出现问题的时候。
3.促使生成的策略
(1)设置教学矛盾
教学矛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也是信息技术课堂生成资源形成的重要途径。教学矛盾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心理认知的不平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实施启发教学
启发教学往往是通过教师的“问”,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动态生成,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给学生预留思考空间
由于信息技术学习的特殊性,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去思考、体验、感悟,这期间会出现一些生成性资源,教师要能够抓住这些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有规律可循,又因为其动态的生成而出现一些非预测的“意外”,教师要为这些意外创设条件,更要善加利用这些资源,为课堂教学增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瞿荣.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动态生成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3(17).
[2]李祎,涂荣豹.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特征与设计[J].教育研究,2007(01).
[3]刘锦兴.信息技术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0(08).
(作者单位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