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起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委托代理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解决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带来的问题成为现代公司治理的一大难题,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新型的激励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委托代理问题。本文将在分析股票期权的定义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剖析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
关键词:委托代理 股票期权 激励
1 名词解释
1.1 委托代理 该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伯勒与米恩斯首次提出,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由于掌握的信息的不对称性,契约的一方通常无法低成本地控制对方,因此会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问题,代理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惜牺牲委托人利益,所以该理论核心在于委托人如何通过最优契约的设计对代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使代理人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做出对委托人最有利的选择,对代理问题通常使用监督和激励的方法,但是再严厉的监督都离不开代理人的自觉,所以为了更好实行监督,通常剩余控制权的所有者会通过让代理人参与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对地实施监督[1]。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就是利用该原理而设计出来的激励机制,通过让代理人有机会分享收益对引导他的行动与股东利益相吻合。
1.2 股票期权 “期权”原本为经济学的一个名词,指给予当事人权利在一定的时间内按照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售出有价证券的契约[2],如果到期约定价格高于市场价格,则可以通过行权赚取差价获得利益,如果低于市场价格最多损失为权利金,所以将受益无限损失有限的期权引入公司的管理,作为公司的激励制度,其具体做法是公司股东或者董事会通过授予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及骨干,在给定期限内,以约定的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的股票,让其持有公司的股权。采用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够让管理者享受股票升值的收益,从而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和约束力,也可以形成对管理者的长期激励,该报酬能否实现取决于管理者能否通过努力来实现公司的激励目标。
2 实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 对于企业而言由于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会给企业带来代理成本。代理成本是指企业所有者委托经营者管理企业所产生的所有费用[3]。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所有者难以得知管理者是否有为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而努力,而股票期权将管理者与企业的长期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使管理者做决策时能更加考虑股权权益。此外企业对于管理者的薪酬激励中的工资、福利、津贴都是企业为激励所支付的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无疑是一笔较大的支出,尤其对于刚刚设立的,处于起步阶段的企业而言,难以支付给管理者较大的现金流,但是如果薪酬水平不合理又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股票期权激励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股权激励对于管理者而言是不确定的预期收入,这种收入是在公司经过多年发展增长在股票市场上得以实现,既不用让企业为激励管理者而支付大量的现金,同时也将管理者的经营绩效与其薪酬结合起来,将管理者的薪酬与公司的长期绩效集合起来,达到开源节流的效果。
2.2 有利于吸引和留任优秀人才 一个企业经营的成败很大程度是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判断和决策,股票期权的激励制度在吸引选择优秀人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股票期权机制,需要企业有一套合理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只有给予管理者充分的股权激励,才能够吸引优秀的人才前来就职,在企业的绩效考评那些能够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带来利润的管理者则通过股权获得更多的利润,既为企业选拔出优秀的管理人员,也可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绩效。由于股票期权激励是一种长期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者转换工作的机会成本,有利于留住人才,并且利用股票激励也可以促使管理者站在长期发展的角度,有利于人才的稳定和企业经营的稳定。
2.3 有利于纠正管理者的短视心理和行为 由委托代理理论我们可以看到,股东追求的是企业的帕累托最优,考虑的是长期绩效,但是管理者作为一名经济理性人考虑的如何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这种情况管理人员更多的以自己任期内的经营绩效作为评价和考察自身能力的指标,因此相较而言那些需要长期才能凸显成果和回报的项目,管理人员并不愿意进行投资,因为这些项目发挥作用获得收益的时候管理者可能已经离职或退休,无法享受到其利润,所以管理者更多是追求短期利润,但管理者的做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长期发展而言是不利的,所以股票期权可以解决委托代理中代理人短期行为,通过让管理者持有公司股票而享受公司长期发展带来的收益,避免其短期行为。
3 结语
虽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国外已经发展相当成熟,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经历股权分置改革,现又处于大力推进现代企业的制度建立,期权激励制度发展仍较为缓慢,但是实施股票期权对企业,股东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目前在国内大力推广股票期权仍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张锦.现代公司管理[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1.P101.
[2]汪伟农.期股(权)激励方案策划与设计[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熊敏鹏,余顺坤,哀家海.公司薪酬设计与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P328.
[4]杨蓉.证券市场与公司治理研究[M].上海财经出版社,2007.P 183.
[5]陈维杰.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效应研究[J].山东财经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刘沛玲(1991-),女,广东汕头人,华南师范大学在读全日制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