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冬
【摘 要】随着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些年中学语文老师在创新语文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不少实践,而笔者从事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工作,近些年在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教学心得和方法。据此,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进行论述,旨在为提升语文课教学水平、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做些有益的研究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自主性;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所谓自主探究学习法,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出发,充分地调动起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各种探究活动来获得知识或者提高自身素质的一种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在人的内心底处,都希望或者就把自己看成了发现事物、研究事物、探索事物的那个人。”在初中阶段,一方面学生的自主性比较强,另一方面又相对地比较依赖老师。初中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并且也有一定的简单认识,可是因为他们的知识储备还比较少,所以还需要进一步地来改进学习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所以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就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来改革我们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地学习,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会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努力探索“自主探究学习”的这一新型教学方式,让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更加具有活力,从而不断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创设语文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目标明确,它旗帜鲜明地指出学生要做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以培养学习兴趣为主,简言之,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老师要以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为出发点,进而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激励,以达到培养出适合学生个性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老师的讲授为主,这样的方法针对性差,不适合理解能力层次不齐的学生,新标准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鼓励领悟能力强的学生加深问题的深度,然后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的目的,旨在激发学生潜在的求知欲,以及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愚公移山》一课为例,课本中对于“杂然相许”是这样解释的:异口同声表示赞成;杂然是纷纷的意思,许则是赞同。而笔者经过研究论证,且联系上下文,觉得“纷纷表示赞同”更加切合文意。而盲目地告诉学生,他们或许不理解,因此,老师要创造一种气氛,也就是提出问题,诸如以课文中的“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为例,让学生们分析这两个问句语气是否一致?而愚公要移山,他的妻子是不是一开始就支持呢?他的做法是不是得到了全体家庭成员的赞同呢?这样的提问,会激发学生们的思维,课堂气氛由此变得活跃,学生们纷纷举手抢答问题。
有的学生说,愚公妻子是关切的语气,智叟的语气是冷嘲热讽的;笔者对学生们说,愚公是个大家族,在家庭成员回答愚公的问题时,不可能异口同声,而事实是愚公妻子首先开口提出了疑问,所以,“杂然相许”在文中的意思是,一则表示纷纷赞同;二则是经过了一系列的争论和辩解,最后才达成一致的意见。学生们恍然大悟,觉得老师的见解很独到,也非常合乎逻辑。这样宽松自由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们在思考中学习知识,并敢于提出不同观点,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认真阅读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而且是在学习中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敢于质疑诱发思考,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参悟性
众所周知,文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也属于艺术的一种,其手段在于一个“导“字,也就是说,老师应该把开篇导语和导读提纲放在第一位置。优秀的导语,可以构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自主学习。
本文以《艺术品》一文为例,老师的导语设计为:先将美神维纳斯的雕像传给同学们看,然后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维纳斯吗?”因为维纳斯是半裸像,学生们会感到羞涩,老师问,只能故作喜欢。当老师继续问:“既然你们喜欢,老师就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摆到书桌上,同学们同意吗?”有些学生坚决拒绝,理由是家长责骂,有的说,担心别人说闲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轻松愉快的,学生们得到了尊重,老师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文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也得到了学生的理解,就是不要用世俗的眼光去衡量艺术品,那是虚伪和不负责任的。再以《世间最美的坟墓》为例,老师的导读是提问、总结和归纳,如为什么说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个美从何而来?……层层递进,在兴趣盎然中,学生们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三、强化语文课外学习,不断丰富学生语文学习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老师的职责是利用教材,让学生们由课内走向课外;所以,老师合理地拓展课文内容是第一要务,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下面以鲁迅先生的《社戏》为例,老师要针对课文内容,问询学生们对当地传统“二月二唱大戏”的印象,并说出与课文中社戏的不同之处,以熟悉的生活做例子,结合课文讲授,既生动又形象,学生的兴趣极其浓厚,主动性学习态度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
总之,老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依此进行教授学习,也就是根据课文内容延伸并拓展,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基础上去学习,并养成自主学习思考的习惯。在这个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做好“导”的工作,而不是简单的灌输,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帮助学生们夯实自主学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永铭.初中语文延伸阅读的实施策略浅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2).
[2]顾菊芳.论“互动创新”式初中语文教学思维模式[J].中学语文,2011(21).
[3]程凤艳.对初中语文创新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
[4]李卿.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编辑:龙贤东)
课外语文·下2013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