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防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欺诈行为,经济有效的使用企业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现代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功能完善、反应灵敏、协调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又能防范可能出现的各种舞弊现象和欺诈行为。本文通过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研究,分析内部控制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探讨如何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建议和策略。
关键词:内部控制 有效性 制度建设 监督
1 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与执行的政策及程序。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会计数据记录的真实与完整,合理配置企业的有限的资源,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并遵守合理保证企业的经营活动能遵守各种法律法规。内控专家认为:“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它需要由企业和管理层来实施,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并贯穿于整个过程。”有效的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企业要制定相对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要了解企业关键控制点。另一方面是指内部控制得到有效的运行。目前有许多企业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的发挥作用。主要表现为:企业财产物资流失、提供的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现象不断,甚至直接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企业管理者必须完成的一项具體工作。
2 建立有效内部控制制度的意义
2.1 能提高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真实的会计资料可以帮助企业经营管理者了解过去、控制目前、预测未来、做出正确的决策,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岗位科学地进行职责分工、批准授权、使会计资料在相互牵制的条件下产生,可以有效地防止各种错误和弊端的发生,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目前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禁不止,要解决这类问题,就必须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完善并能有效的运行。
2.2 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既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及人员履行职责,明确目标,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还能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2.3 能帮助企业防范各种风险。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即便发生了错误和舞弊,也能够发现并及时纠正。企业应当建立规范的风险防范和应对措施,风险管理部门对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评估,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通过内部控制实现风险得到控制的最终目的,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离不开内部控制这一强有力的工具。
3 内部控制制度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
3.1 内部控制制度本身不合理。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制定得不合理或不适合企业具体环境,制度没有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及时修改,制度不具备可操作性或不适合企业,自然就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
3.2 缺乏保证制度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一些单位对
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没有监督检查,又没有对应的奖励和
惩罚措施,内部控制制度只是一纸空文,起不到任何作用。
没有监督的制度,再好的制度都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此,企业为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运行,一方面需要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制度执行力度,奖惩并重。
4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管理的策略
4.1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
4.1.1 完善内部控制环境。“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①企业治理层、管理层首先要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的设计和实施要进行必要监督和大力支持。内部控制要真正成为管理者的一种内在需求,企业通过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取信于社会,企业管理者的利益和企业兴衰息息相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才不会流于形式。②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企业全体职工共同愿望的基础上,借助价值观、道德观等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其产生一种心甘情愿为企业奉献的动力,这就是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这样做既能科学、合理的构建内部控制制度,还能使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有效弥补内部控制的不足,使内部控制始终处于有效状态。
4.1.2 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首先要明确企业控制的目标,根据经济活动的内容和特点,充分考虑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选择该项内部控制的要素;然后从控制点出发,对可能发生错误和舞弊需要控制的业务环节进行控制设计。设计贯穿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步骤和流程;对所有关键点进行控制设计,通过设置具体的技术和方法确定内部控制措施,比如授权审批、签字确认、不相容职位等等;最后要确认是否所有控制点都实行了控制,能否达到预期的控制目标。
当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不能一劳永逸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随之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
4.1.3 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只有使内部控制成为企业的内在需求,企业领导者才有动力去实施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决策层要了解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首先有效的内部控制能提高企业效益,加强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合理的调配各种有用资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完善与否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标志之一。内部控制将权利和受托责任相结合来控制个人在限定范围内发挥主动性,组织结构简单化增加组织授权,正确的授权有利于培养胜任能力和责任感,在组织内部建立报告关系和授权程序。其次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促进各相关单位或部门之间信息的对称和透明,加强部门之间在授权、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独立业务审核、资产和记录的接近限制等具体控制环节的协作和配合,按照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内部控制结构,并根据各部门沟通反馈的管理环境或业务性质的改变情况,适时调整、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从而保证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企业要做到“以人为本,制度先行”。
4.2 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策略
4.2.1 加强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实际就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经济活动的一个过程。单位内是否存在监督内部控制的职能部门;是否定期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层是否及时纠正控制运行中的偏差;监管部门的报告和建议是否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这些要素直接影响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运行。要实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执行,且执行效果良好,被监督是必要的。企业内部应设置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人员,设立的部门级别越高,监督的效果越好。企业需要针对内部控制建立自我评估系统,以便在控制运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隐患和问题,并随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
4.2.2 强化外部监督。外部监督要依靠政府的权威性,要充分利用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在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完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执法力度,对因自身内部控制不完善并违反法律法规,导致错误或舞弊发生的,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
外部监督还要依靠民间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利用其双向独立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履行鉴证和监督职能。另外还可以发动社会各方面参与监督,通过网络、电视等新闻媒体对企业行为实行监督,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
4.2.3 提高相关人员素质。相关人员的素质是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人员的素质包括專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企业在人才招聘时,注意选择专业技能强、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在人员使用上要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如岗位轮换制、不相容职务等,并定期对人员进行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综合考核,优奖劣罚,充分激发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在培养人才上,既重视对其业务能力培训,更重视对职业道德及法制观念的培养。
4.2.4 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目标顺利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内外部各种风险与企业的发展如影随形,因此对企业实行科学的风险管理,势在必行。首先就要求企业建立起防范风险的意识,通过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对可能发生或存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控制,及时将风险扼杀。现代企业管理由纯粹的内部控制转向以风险为导向,突破了涉及决策层面的管理,企业的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风险管理也要随之调整和完善。
所谓“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能够确保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能推动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有助于促进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合理有效的整合有限资源,增加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会越全面,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参考文献:
[1]翟志华.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J].资产与产权,2003(3).
[2]魏凤仙.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8(3).
[3]陈冬燕.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几点看法[J].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2003(2).
[4]崔海霞.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研究[J].现代经济,2007(8).
作者简介:周剑飞(1974-),女,江苏如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财务管理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