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芳
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获得,能力形成的过程,也应是一个体验的过程。在当今的语文学习中,原先的“传道授业”已不能满足需要,这就需要真正意义上的体验,需要学生的经验获得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所谓体验性学习是重视学习主体的直接经验,是亲身经历,联系自身体会,它是通过学生自身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过程,强调的是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理体验。
一、在识字中体验
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课标中提出“让学生喜欢学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采用列表法、图像法、讨论法、媒体介入法等多样手段,引导学生体验和感知,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有目的地创设体验学习情景、体验学习气氛和体验学习的契机,能使学生对认知活动产生兴趣,产生爱意,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去体验和感悟,能动地拥抱知识,认识知识,学习主体与知识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在主客体的交融体验学习中,知识融入了学生的生命之中,使学生尝试到每一次学习体验都是生命意义的升华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在识字中感受到快乐,体验到成功,因而获得对学习汉字的持久兴趣。
二、在情境中体验
实践是认知的基础,实践是体验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体验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不仅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身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体验性学习就是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充分刺激学生的视觉、触觉、听觉,从而获得感知认识,完成对客体的认知。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一起走进课文呈现的感情世界,和学生们一起用深切的感情来朗读课文,品味亲情。这样的过程,体验绝不仅仅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它是学生融入生命的直接参与,它使学生与课文人物进行着生命和情感的沟通,使得学生在掌握课文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教材知识和教学情境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审美意义。
三、在联想中体验
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已有了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阅读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的经验,引导联想,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感情朗读。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炎热的夏天,你走在街上,口渴得很。这时你有什么感受?(很想喝水——焦急)当你看到冷饮店里摆着矿泉水,你心里怎么想?(有水解渴了——惊喜)可你一摸口袋,没带钱,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不知怎么办好——犯愁)突然你发现邻居王阿姨也来买东西,你会怎么想?(我有办法了,借钱买——兴奋)当你喝到水后,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心满意足——舒畅)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教师说:“你们刚才所体验到的就是找水喝的心理变化过程。现在你就是那只乌鸦,请你读书,体验一下乌鸦找水喝的心理过程,然后有感情的朗读出来。”学生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得感情饱满。
四、在活动中体验
对于游戏、表演,小学生大多有一种表现欲和表演欲,可以借助游戏、表演这一活动方式让学生来体验和品味课文内容和内涵。在表演之前,就必须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的理解和感悟,这样才能演得逼真,才能将课文中的情、意传达出来,不仅使演出的人得到深刻的体验,而且未担当角色的同学也能获得较具体而形象的感知。比如有位老师在教学《梅兰芳学艺》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梅兰芳的刻苦精神,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来扮演梅兰芳当时“紧盯空中飞行的鸽子”和“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的动作。在要求学生做到一动不动地昂着头或低着头的同时,教师朗读课文“小梅兰芳紧盯住了飞翔的鸽子和活泼的小鱼儿,鸽子飞到哪儿,小鱼儿游到哪儿,他的眼就紧紧跟随到哪儿……”让学生在教师的朗读声中表演一个个“小梅兰芳”,去想象鸽子、游鱼,转动着自己的头,两眼眨也不眨在盯着。经过几分钟后,再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学生们纷纷表达——“累死了”“实在受不了”“梅兰芳能坚持下来,我真佩服他”此种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效果明显。
五、在写作中体验
“活动体验”型习作指导课是活动矫揉着习作指导——即伴随着活动,进行动态的生成的习作指导,赋予“观察、想象、描述”等作文训练及指导以浓厚的活动色彩,教师以高超的习作指导艺术,用随机的“提问”“谈话”和“交流”去拨动学生的作文之弦……这样的课,既不冲淡学生盎然的活动兴致,又能激活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一节作文课上,于永正老师组织学生在5分钟时间内完成一次“知识渊博型小学生”的测试。测试前,于老师特别强调要按要求去做。测试开始了,学生个个奋笔疾书。5分钟后,于老师收卷,然后阅卷测试结果:“全班48人,符合要求的有9人,得0分的39人,正确率为19%。”全班顿时一片哗然。于老师接着请学生读读第一题和最后一题,说说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原来,试卷上虽然有12道题,但按要求只做第2题和第3题即可。学生由于没有仔细审题,结果造成了“出力不讨好”的结果。一时间,兴奋、懊恼、伤心、后悔……各种表情出现在学生的脸上,他们纷纷举手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下来,于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把这次测试的过程如实写出来。于是,很快的,一篇篇洋洋洒洒的作文出炉了——《一个会“骗人”的老师》《都是粗心惹的祸》《一个“陷阱”》《高招》……
在这堂课上,于老师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独具匠心地设计了这么一次特殊的考试。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了真实的切身体验,自然就激发出了强烈的作文愿望,写出一篇篇佳作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体验性教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路,它为枯燥的课堂注入了活力,只要我们运用得法,并能适时创新,必将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使学生的人生因学习语文而平添一抹亮色。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习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