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平
摘 要:高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优化体育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有效性的新方法。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角度,从教学主体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和教学活动设计三方面进行讨论,为未来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设计;高中体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7-059-1
教学有效性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追寻的目标,更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效率的决定法宝。针对高中体育教学,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了摆在眼前的难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另辟蹊径,尝试从高中体育教学设计入手,为高中体育教学打开一个新思路。
一、教学设计的内涵剖析
教学设计主要强调的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树立整体的教学体系,合理安排教学起点和重点,将教学内容以有序、优化的方式进行排列、讲解,以符合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知识的认知水平。教学设计作为一项利用系统方法统一规划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主要以优化教学程序,预计教学效果为主,为整体教学提供思路和蓝图,是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在有限的时间内使学生快速掌握和学习教学内容,大幅度地提升学习能力和学习技巧,促进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升,真正做到素质教育、人文教育。
二、优化高中体育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
1.突出设计主体,发挥设计优势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直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依靠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内容为学生灌输高中体育知识,完全忽视学生的内心感受,致使在制作教学设计时,混淆设计主体概念,很难取得最终的设计终点。而从教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学习本身的意义并不在于教师向学生单项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于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首先明确设计的主体,将学生放在主体性地位,一切设计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体会学生的内心感受,了解和假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准备状态,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生的准备状态主要指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基础状态以及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学习技能。教师在设计前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现状,确定教学设计内容的侧重点,找到设计的起点和终点,既满足学生的基本知识诉求,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调节。例如:在设计“体操类运动”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自身的身心特点以及身体发育状况。高中生正处于成长阶段,但身体的骨骼和肌肉基本已经定型。所以在教学设计时,针对体操类运动的教学,教师的设计要尽量以平缓和简易动作为主,避免一些高难度的体操动作。
2.明确设计目标,促进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是整体教学设计的引领者,决定着教学设计能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一般以定位教学意义,调节教学节奏,激励教学动力,检测教学结果,评价教学效率为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做到知识、方法与情感的三方面融合,建立情感、价值、态度之间的维度,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情感的教学维度旨在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带来兴趣、快乐以及热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价值的教学维度不仅强调教学目标设计本身为学生带来的知识价值,更在于深厚的人生理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三观构建;态度的教学维度强调的是学生对待学习、生活、社会的认知态度,思想态度和情感态度。合理的认识和明确教学设计目标的意义,可有效提高教学的整体质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在设计“武术运动”教学中,教师将教学设计的重点关注在中国传统文化武学知识的熏陶上,增加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对武术的兴趣,提升学习动力,激发学习潜能。
3.强调活动设计,培养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强、操作性灵活的学科,在活动设计方面应尽可能地扩展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好奇心,锻炼学生的整体素质。当然,在活动设计中,教师要更多得从传统教学只注重教学知识和教学内容的方面上转化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同时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方法的积累和技巧的掌握。同时,针对活动的设计也要循序渐进,有强有弱。从课堂初始的热身活动,到课堂中激烈的活动强度,以及在课程结尾处的舒缓放松。每一环节的设计都要考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身体的协调力,以免出现活动设计与实际实施之间的差距。在活动设计内容方面要有丰富的活动形式,既包括传统的竞技比赛,还包括新颖的课堂随机小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挑战学生的学习潜力,达到设计活动的合理目标。例如:在“田径运动技能”的活动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可能出现的学习状态,穿插竞技比赛,诸如中长跑竞赛、接力赛、短跑竞赛等。在课堂中后期时间段,教师要设计一些趣味竞技游戏,缓解学生的紧张状态,有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诸如:答问题赛跑、两人夹球跑、三人协作跑等。
三、总结
优化教学设计是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最佳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时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将实际教学与教学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才能真正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邹德敏.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实践[J].体育教学,2009(11).
[2]张吾龙,张艳芬,郝志风.对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02).
[3]桂成率.新课程理念下关于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探析[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