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职能的转变

2013-04-29 00:44肖明
教育界·下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信息服务转变网络环境

肖明

【摘 要】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信息服务。传统图书馆信息储存量小、查找速度慢,服务对象单一,制约了图书馆服务职能的实现。为此,将知识服务研究视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核心能力,以高层次信息服务为目标转向,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 信息服务 转变

一、传统图书馆的职能与特点

图书馆的职能是在其发展历史过程中随着社会变革及其自身发展规律而变化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界定。如果说封建社会藏书楼只有收藏储存人类文化遗产的职能,那么,近代以来的图书馆首先是增加了教育职能,然后是文化娱乐职能、情报交流或信息交流职能,后来又扩大到学术研究职能。各种职能的拓展和增强最终在服务这一职能的完成过程中得到实现。

传统图书馆主要以纸张作为文献载体,存在着占用库容空间大、信息储存量小、查找速度慢、服务对象单一、重藏轻用、受时间地域条件限制等缺点。由于图书馆信息平面载体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是一种被动的服务。此外,图书馆普遍缺乏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特色数据库,缺乏对特色信息服务的支持。

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图书馆将知识服务研究视为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并作为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新增长点。以高层次信息服务为目标转向,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高质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

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克劳福特(W.T.Crawford)提出的图书馆学“新五律”中的第一条就是:图书馆服务于人类文化素质。图书馆要把承认、尊重和实现人的价值放在第一位来考虑,以服务读者和用户为中心,以提高用户的科学文化素质、技能和思想道德素养,推动科技、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进步为根本宗旨和主要任务。

服务工作是图书馆一切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各个环节或部门工作都要围绕着馆藏文献的传递而展开,满足广大读者不断增长的文献资料情报的需求。图书馆唯有在为读者服务中才能实现本身的价值,没有读者,图书馆就失去存在的意义。能否提供优质文明的服务,是图书馆能否得到读者认可和社会赞赏的关键。为此,图书馆应牢固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观念,正确认识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使二者在互为作用中不断改变对方,完善自我。同时,图书馆应完成以“藏书为轴心”的被动服务模式向以“读者为中心”的主动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根本上处理服务观念被动问题。

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图书馆必须牢固地树立起服务是灵魂、服务是核心、服务是基础、服务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即“服务第一”的价值观,从根本上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水平与信息服务文化。

三、充分发挥信息服务职能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的新型技术的发展,信息生产和更新的速度成倍提高,呈现出信息载体的多样性、信息获取的多渠道性和交互性等新特点。同时,随着全民信息素质的提高,用户对信息社会的理解以及与外界做有意义的沟通所需要的能力也得到不断增强,在理论知识素养、信息实践能力、信息意识、信息需求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发展潮流的推动下,新时期图书馆的发展和服务职能也随之得到了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各项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服务内容、方式、手段以及服务对象、范围、深度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图书馆的各项业务流程、服务手段的自动化、网络化程度大幅度提高,使文献信息资源的采编、典藏、流通、阅览、咨询等服务功能的集成化、一体化、专业化成为可能。随着数据库技术和用户信息需求向纵深发展,利用数据库开展信息服务,成为现代图书馆搞好信息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现代图书馆将以文献单元的信息加工模式,并借助计算机网络和其他信息技术使信息产品获得充分传递。

随着图书馆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 服务主动化、开放化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围绕馆舍展开,以馆藏资源为中心,等待读者上门请求服务,图书馆满足于书刊的阅览、借还、归取等服务模式而缺乏主动服务精神。

由于传统图书馆的馆藏空间结构为单一的物理馆藏,因此其服务环境主要局限于图书馆的建筑空间及其馆藏容量,使服务范围局限于某一较为稳定的群体和专业领域,文献信息得不到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的记录方式和传播手段,使得图书馆可以将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变为自己的“虚拟馆藏”。所形成的虚拟馆藏极大地提高了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能力,并与物理馆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改变了信息服务环境,使信息服务可以更多地依赖于网络,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信息服务将是全天候、开放式、交互式、网络化的数字化服务。

在网络环境中,数字图书馆应主动面向社会、面向需求,把服务送到读者家庭、单位等各个需求的角落,主动面向高等院校、各类中等学校以及大中型企业,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编辑专题数据库,主动提供服务,以收到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同时,随着使用服务人数的增加、需求的增大、要求的增高,单个图书馆往往难以同时满足多个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图书馆需要增强彼此之间的合作,在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增加资源的调配和使用效率。

2. 服务复合化、深层化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集中在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国家机关、专业人士等比较固定的读者群,服务渠道主要是读者到馆服务的比较单一的服务模式,这就影响了读者借阅率和书刊的利用率。

传统图书馆是一种以纸张为主要载体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其服务内容,主要以文献的保存和提供为主,其流通形式,以单本、单份、单张文献为主。若提供少量馆藏文献,亦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的检索、阅览、复制等浅层次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需求日益增加和多元化,浅层次文献服务模式显然落后于形势。

数字图书馆把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分类、检索、阅览融为一体,以读者为中心,满足各类读者需求的复合多样的服务模式,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载体把信息资源送到读者面前,读者各取所需;同时开展信息深加工,在信息检索、文件分类、信息互动、网上专题信息服务等方面均有较完备的体系,克服了传统图书馆被动单一的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信息资源的范围和载体更广泛,方式更灵活多样,信息资源传递更方便快捷。

在知识经济时代,读者知识性需求越来越高,图书馆要以提供高智力附加值的知识性产品和优质的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发展重点,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品质和服务形象,在知识创新、生产和传播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3. 服务专业化、特色化

随着读者对专门性领域知识的需求的增加,对服务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书馆需要开展专业化服务来满足读者的专业性需求。数字图书馆深层次专题服务,弥补了浅层次服务的不足,它能根据社会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特色专题服务,既能满足广大用户的深层次信息需求,又能为广大专业研究人士提供信息保证。

在激烈竞争的服务环境下,如果所有图书馆都建设同样的资源,提供相同的服务,则不仅会造成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而且会逐渐丧失竞争力。因此,图书馆的服务要特色化,建立自身的特色数据库,以特色吸引读者。

传统图书馆具有一百多年悠久历史,其社会职能逐步地得以拓展,服务模式趋于完善,具有数字图书馆不具备的优势,仍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和历史使命。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并不是对传统图书馆的一种否定,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必须强化自身的信息服务职能,深入探索新的信息服务方式,并随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不断变革、发展。只有这样,图书馆才能在信息服务工作中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使图书馆由传统观念中的知识仓库真正变为新知识的发源地和加工厂,使其在未来知识型社会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淑芝. 谈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趋向——知识服务. 网络财富, 2010(1).

[2]张树华. 我国图书馆观念的变迁和发展. 图书馆,2006(3).

[3]周风坤. 浅谈公共图书馆的知识服务. 图书情报通讯,2006(1).

[4]宋文军. 论数字图书馆理念的十大转变.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6(16).

猜你喜欢
信息服务转变网络环境
公共图书馆科技创新服务探析
农业高校图书馆专利信息服务研究
基于价值共创共享的信息服务生态系统协同机制研究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