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2013-04-29 09:00:38辛巧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工程师隐喻师生关系

辛巧莉

所谓师生关系,是指师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相互的态度、认知和情感基础上,通过各种形式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多结构、多类型的稳定的人际关系体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回顾以往中西方文化,对教师和学生关系的隐喻,不难发现许多误解与误区。

一、让我欢喜让我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耳熟能详的七律诗正是对教师职业的一种隐喻。把教师比喻为“蜡烛”,照亮了别人,折磨毁坏了自己。一方面,教师作为天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站在三尺讲台,把知识技能教授给了学生,功德无量,让人欢喜。另一方面,教师靠燃烧自己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付出一切,把学生培养成才,让人担忧。这一传统隐喻,显现出了教师的光辉形象,是对教师职业的歌功颂德,也表明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全以学生为中心,可以说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细细体会,不难发现这一隐喻所体现出的功利主义思想。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礼记·学记》中的这句话可谓道出了师生关系的真谛,也可以称其为“蜡炬说”的一个悖论。“教学相长”,本意是指通过教和学,学的人获得进步,教的人也得到提高。教和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而且教师是先知者,教师的教可以促进学生的学。教师当然也可以向学生学习,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每天都与学生相处,身处童年中的学生们对待事物无时无刻都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那种认真的态度,那种执着的精神追求,身为一名教师,应该感到对一个生命尊严的敬畏。“心何以知?曰:“虚壹而静”。《荀子·解蔽》中的这句话,本意是指虚心、专一而冷静地观察事物,就能得到正确的认识。作为一名新课改背景下的现代教师,必须随时“虚壹而静”。

二、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也是对教师的隐喻,它表明了教师这一职业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目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而工程师这一字眼,不由联想到工业时代机器大生产,为了追求生产效率和产量,进行着批量生产。这种隐喻把学生看成一种生产的原材料,工程师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蓝图来设计出成品。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J.洛克继承和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蜡块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这和“工程师论”有着些许相似。现代教师为了适应整齐划一的教育,强调统一性,把具有不同性格和特长的学生培养成了相似度极高的一类群体。

当下新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心理世界,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性格、气质、兴趣和爱好。独特性,也可称之为差异性,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要求具有强烈的生命教育观并关注学生的生命长成。这也可以说是对“工程师论”的一种悖论。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也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每个学生身上都是有独特闪光点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呵护,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最终使幸福之花处处开遍。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现象学作为影响西方哲学发展的重要思潮之一,影响了众多学科的发展,也必然影响了教育学的发展。20世纪四五十年代,伴随着一批又一批学者的研究,教育现象学产生了。“主体间性”便是现象学教育学的研究主题之一。所谓主体间性,是指人与人交往,双方都是主体,并且交往双方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够相互承认,相互尊重。教育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构成的,传统教育学派代表人物赫尔巴特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具有绝对权威的人,占有主体地位,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被动状态。师生主体间性的出现,确立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双主体地位,学生是具有独特自身发展特点和年龄特点的人,相对于教师的教,学生通过学与教师的教保持了一种联系,因此学生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尊师和爱生,民主和平等,便是新课改背景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1、尊师和爱生。“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得到了学生来自内心的信赖与支持;另一方面,学生的信赖和支持使教师努力工作,激发教师的教育教学动力。

2、民主和平等。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有自己的意识和情感。创造性,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教学过程中,个别学生会不满足于书本上的现成结论,不满足于教师提供的解题方法,这时候作为教师千万不能遏制学生的这种创造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严而道尊”的封建师生关系应该被摈弃了,教师要理解学生,善于倾听学生意见,领悟学生生命的存在。

新课改背景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思考和反思的。每一位教师都要随时把自己置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置,从自己内心深处反思并审视新型师生关系。

【作者单位:锦州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

猜你喜欢
工程师隐喻师生关系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英语文摘(2021年10期)2021-11-22 08:02:40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2:04
青年工程师
安徽建筑(2020年4期)2020-05-23 01:37:12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活的隐喻》
民俗研究(2020年2期)2020-02-28 09:18:34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人间(2015年24期)2015-12-26 18:48:19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剑南文学(2015年1期)2015-02-28 01:15:08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
创业家(2015年7期)2015-02-27 07:5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