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松 蒋丽丽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投入情感,获得乐趣;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但实际中,以我自己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能够站在足够高的位置理解好信息技术课程,甚至是没有理解好教学本身。忽视了课堂中学生的情感,将信息技术课堂简单理解为软硬件的使用教学,然后带着这样的功利思想,投入教学。这种想法,有时让人并无明显觉得它有欠妥之处。
一次信息技术听课的机会,是Logo语言画正多边形一课,课的最后涉及到学生自己创作图形的练习。教师设计新颖,学生参与投入,课堂气氛充满活跃与诙谐,以至于下课后学生都是怀着恋恋不舍的情绪离开的课堂。课后的讨论中,因为本课内容属于选修,教者提到了他自己之前对这门语言是否有必要开设的困惑。最终他说到开设的决定,是作为一个实验课题,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是他这个实验课题的主要目标。这一课上得非常好,他课后的发言也很启发人。
Logo语言作为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的难点部分,考虑是选修内容,我一直没在课堂中实践过。特别它是作为一门学习性语言,在“日后生活中”中绝无用处。这更坚定了我这个想法,毕竟学以致用的思想并无错误。但这个老师的发言,不禁让我陷入思考,为什么主要的目标一定得是学会、掌握、操作、应用这些词语呢?乐趣也可以是唯一的目标!
我想,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要做到有效的认识和改进,我觉得,教师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一、提高认识,理解目标
受社会上很多计算机培训机构、书籍的影响。我们很容易把信息技术课程与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联系,把课堂设计得更像培训。培训的唯一目标是掌握,所以教学的目标也变成了掌握。讲解的操作步骤是固定的程式,学生只需要学会模仿,然后反复练习,直到熟练,这个过程因缺乏乐趣而显得机械。这种“为技能而技能”的过程,使“培养人”变成了“培养人的操作”,工具性在这里彰显无疑,并凌驾于学生主体之上。学生在被动的适应中逐渐会丧失主体,丧失主动适应与创新的意识,进而在学习中丧失热情。
教学中,我们的目标应该更贴切学生一些。要获得好的效果,必要的一点是你的目标是让学生首先获得快乐。
二、回归生活,放手学生
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做“应做的事”,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往往除了在课程中有需要上网的内容时才允许学生上网,并且上规定的网站、甚至是规定的页面,平时杜绝学生上网、更不可能让他们开QQ聊天,而这些方面恰恰又是学生之所以喜欢信息技术的关键所在,其实静静地想一想,这可能也是我们喜欢计算机的所在。
教学不能脱离现在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我们这样生硬地分离信息技术课堂与生活实际,就是在做死的课堂。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要回归生活,首先要放手学生。给学生练习打字的时间,我们可以允许他们使用QQ进行聊天来达成,在学生自学的时间,我们可以让他们“百度一下”,从网上获得比课本、比教师更完备的知识。
三、创设情境,融入情境
创设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有吸引力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学习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在过程中还需要组织好过程,任务是不是有难度,哪些地方超出学生的知识能力范围,都需要教师事先充分考虑。通过创设充满着乐趣的情境,把情境与学生的学习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到情境中的问题。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内驱力,使其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也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中运用的过程,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去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或工具去解决它。
“我为班级写日志”,“今天……”,“我的每一天”等等,都是学生在开通博客前的预设;“班级名片”,“我的一家”则是学生在学习幻灯片前我为他们制定的一个个方案。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把自己融入了学习,在愉悦中得到了提高,增长了见识。
四、利用已知,探索未知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要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的心理活动,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使学生凭已知去探索未知,利用已知去除疑解惑。问题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要具有探索性和启发性,通过思考可以达到的。
信息交流不仅可以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技术与技巧,更主要的是促进了学生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化,在学生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做不是限制学生的上网,而是培养学生网络行为的自律和自我保护。引导他们在不损失学习乐趣的情况下,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才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没有乐趣的信息技术课程,活力将难以得到滋养。只有我们在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世界,让他们发现学习中的乐趣,才能在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自我得到发展,最终,让学生学会适应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交往方式,理解信息化社会中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形成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
【作者单位:镇江市丁卯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