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艳
二次备课是与一次备课相对而言的,是对一次备课教学方案的再备课,备课活动实现质的提升,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工作。二次备课时,教师对集体备课的初步方案进行重新审视,或增删或调整,是他人智慧与个体独立认识的有效组合,是教学素材的深入把握与有效使用,是基于具体班级具体学情的教学方案最优化。那么,不同的时段,二次备课有不同的做法,也有着不同的备课意义。
一、课前二备
这是二备的主要时机,主要是熟悉教案、增删调整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预见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等。
1、注明二备时间。我们提倡一个单元的整体二备。在新单元的教学前,教师已经通篇了解了整个单元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思路,做到了心中有数。
2、活动调整。
1)改——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合本班或个人教学风格的教法学法。
如4A-Unit 6第三课时学习句型:Try this pair on. 时,教师拿出自带的鞋子,让学生上来试穿。为了让学生了解特定的环境下具体语言的运用,我把原教案修改为——教师戴上面具: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Look at the clothes and shoes. Which one shall I put on? 学生们会很有兴致地帮我搭配服装和鞋帽。在整个过程中,使用和练习了句型Try this pair / one on, 和Oh, its too small / big / long / short. 等重要句型。这个活动的修改,突破了教材,建立了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知识点,催化学生将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促使新知识、新行为的形成。
2)增——除了对新授单词注上音标意外,还可以增加自己认为有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如6A-Unit 1第五课时Step 2 Presentation,总结字母组合ea的发音时有两种可能[e]和[i:]。这时在二备栏中可以增加一些ea组合发[e]和[i:]的其它单词,也可以增加一些其它字母或字母组合发[e]和[i:]的情况,如:e [e] bed, pen, desk … /ee [i:] meet, see, need …等等。
3)調——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如3A-Unit 8 Lets go to the park. 我尝试着进行任务教学,把整个Presentation环节调整为:
呈现任务:(出示图片)星期天,阳光明媚,Helen一家准备出去游玩。Helen想去公园,她该如何表达呢?
执行任务:给学生4个任务情景,故事中的人物想去park / zoo / cinema / supermarket,怎么说?怎么走?
创造性运用:如果你想去游泳,该如何邀请你的好朋友或家人一起去?
评价任务:学生各自表演自己的对话后,由学生小组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奖”。
4)删——删改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及环节。
如原教案中经常会有多媒体演示,可在实际教学中,根据个人需求,有时不需要使用多媒体课件,我们可以将此环节删除或调整为其它方式。
5)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以便教学中引起注意。
二、课间二备
英语教师一般担任同级的两个以上班级的教学工作,教学方案在前一节课的实施不可能完美,且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追求卓越的过程,一般会发现新的问题,会有不满足感,会产生新的思路和追求,课间需要调整处理,以提升下一节课的课堂效益。这就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在上完前一节课后挤时间再备课,再认识,对前一节课上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行梳理,检查教学中的得与失,总结分析原因,克服缺点及经验不足,进行改进,进行提升性思考。
如在6A-Unit 7“名词性物主代词”的教学中,我不断反思与实践,不断修改教案。
第一节课:六(2)班
T: Whose watch is it?
S: Its your watch.
T: Yes, its my watch. Its mine.
( Teach: mine Bb: my watch = mine )
在“第一节课”新单词的呈现中有真实的语境,真实而自然,板书也能揭示出mine与my的区别。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是颇有成效的。然而,纸上得来终觉浅,从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他们对于mine与my的区别不是很清楚,作业正确率特别低。尽管教师后来再三强调,效果还是不太理想。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不得不进行深入的反思。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学生只有经过自己深入的思考,自己得出的结论才会印象深刻,练习中才会得心应手。在上面的课例中mine=my watch这一结论是教师自己总结的,没有学生的独立思考,作业中当然错误不断。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在第二个班的教学中改进了教学方法。
第二节课:六(4)班
1、复习形容词性物主代词,根据图片编对话。
2、练习:
A: Whose book is it ? Is it (you) ?
B: No, its not (I).
A: Is it (he)?
3、在学生完成练习之后,教师出示答案。
4、学生自学单词。
5、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6、再用刚才上课时用的图片,让学生用名词性物主代词编对话。
7、完成一个课堂练习。
经过修改,这节课上得还算成功。学生自学单词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很感兴趣。他们通过自学就掌握了单词,又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名词性物主代词与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且把他们自己发现的规律熟练地运用到练习中。这节课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啊!
三、课后二备
主要是课后回顾,对某个单元整体的教法学法、反馈信息进行理性分析。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记录以及处理方法,对某些教学环节的再理解等。
记录“欣喜”。如4A-Unit 9时,学习hot, cold, hungry, thirsty, tired, ill等表示感觉的词时,我让学生们做高抬腿动作十下。之后,我让学生说说这时的感觉,有的说累,有的说热,有的说渴……,这时很自然地进入新单词的学习。
记录“遗憾”
如6A-Unit 6,由于受教科书C部分的影响,以及对西方文化不够了解的缘故,在学习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at Halloween?一句时,我只讲了They dress up in costumes,并补充了make pumpkin lanterns. 后来讲到练习时,我发现还有很多可以说。如At Halloween, people usually make pumpkin lanterns and go to parties. Children like to wear masks and dress up in costumes. 我把这一点也放在教后记中反思,提醒自己在教学时尽可能地补充知识,扩大视野,展示到位,让学生的表达更得体、更到位,让他们得到的更多。
3、记录“反思”。课后反思需要的是教师真实的教学感受,少一些过程性的描述。在教学6A-Unit 2一课时,我曾执教其中的两个课时作为学校的研究课,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准备工作很充分,学生学习的过程也较以往的课堂有所不同。我能明顯地感受到这种不同,所以我在教后记中这样写道:良好的行为在得到不断的夸奖时,就会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并为他们的继续发展推波助澜。这样的教后记能够鞭策我端正态度,改进方法。
其实,二次备课的目的说到底就是为了更有效地组织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正如苏霍姆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无论是课前、课间或是课后,“这节课”的所有准备,不能只局限于传统的“一次备课”,而是“二次备课”,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学习的更有效的备课。
【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