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荀鹤,晚唐诗人,有《唐风集》传世,辑诗三百余首。他的诗虽有名作,但我统已忘记,唯有“安禅未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一句,倒是时时在心,每到夏季,便用以自勉,或劝诫他人。
杜荀鹤的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不难理解。诗中所说的悟空上人,今已不可考究。三伏天关闭门窗,身披衲衣,静坐室内,周围虽然无松竹遮阴,悟空上人却不感到炎热。于是杜荀鹤感概道,坐禅不一定非要选择青山之巅、绿水之畔,只要灭却心头火,就能达到禅的境界。这句诗后来成为禅宗公案之一,著名禅师大德如黄龙禅师、雪窦重显禅师等,均有引述。后人因这首诗而闸发的佛理禅机,洋洋洒洒,不知其几!
引述杜荀鹤的这首诗,并不是要大家参悟禅机,而是想告诫大家,夏季养生,灭却心头火是一项重要措施。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脏属心,在五行属火。夏季养心,除了要注意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护外,最重要的就是调心,做到心态平和,以静养心。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心,与现代解剖学的心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心之官则思”,心是管思想、情绪的。夏季酷暑,人体除了皮肤、汗腺、呼吸散发热量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夏季的暑热义使人寝食难安,气血、津液、元阴等物质必受亏损,导致人体出现产热散热失调,体内热量相对过多。在体可引起虚火上炎,在心则表现为烦躁易怒;而躁怒义使心火更旺,加剧了产热散热的失调,形成恶性循环。
有人说,现在有空凋等降温设施,可解夏季酷暑。孰知夏季心阳发散,需要散热。若一味以降温压抑,心火不能发散,瘀滞体内,必致发热。又有人问,既要发散心火,又何必要灭却心头火,不让它发散?岂知中医养生以平衡为要,心火若发散太过,会伤及根本,耗伤心阳。何况灭却心头火,所灭的是无明业火,如此则能更好地固本护阳。需知,“阳者,生之本;阴者,死之基”(《中藏经》)。
实际上,灭却心头火,主要是灭却妄念。因此,夏季要少欲、少思、少言,不动妄念。不要为营营小利而耗伤心思,也不要为汲汲小事而妄动心火。民间说“心静自然凉”,如此,便能减少一丝烦躁,增添一丝凉爽,也就多了一分濡养心脏的机会。因此,度夏何必非空调,灭却心火体自凉!消暑养生两得益,应知修心是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