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汤包进课堂

2013-04-29 00:44佴慧莉
江苏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佴慧莉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通过身体力行的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体验来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为此,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的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选取研究课题,并通过有效的策略使得实施趋向便利,让学生在活动中研究,在实践中提升。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无论是课程结构的设置,还是课程内容的安排都具有独特之处,但是,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我们却发现,这道“靓丽的风景线”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归纳起来有这样几个方面:

现象一:选题阶段,苦无“下米之炊”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不少教师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有限,所选取的课题范围比较狭窄,难于捕捉学生的兴趣,不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更谈不上锻炼综合实践能力。而很多学生面对教师们寻找出来的研究内容,无兴趣,难深入,无滋味,多应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四大指定领域,即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其中的“研究性学习”虽然是作为课程形态呈现,但它并没有具体教材,需要自主开发,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储备“米”,精心准备“炊”。

现象二:实施阶段,“操作与设想”之困局

为了激发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参与度,很多教师选择把权力“下放”,与学生共同研讨实施方案,可是到了课题具体实施的时候,才发现操作与设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许多前期设计的方案遇到的具体问题很多,难以进行实际操作。而且,由于受到知识、能力、外部物质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与限制,学生们虽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课题研究,也开展了调查、采访等等活动,但他们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并不显著,从而影响了后续的学习兴趣,失去继续深入研究的动力,虎头蛇尾,甚至无疾而终,遭遇困局,整个课题研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现象三:课程延伸阶段,期待“长尾”,曲终人不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延伸及反思部分,对于教学效果的影响很大,不仅是教师在其中获益,学生们也能从中品味课程成果,体会研究方法,启发创造性思维。可以说,这一部分是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但是,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带领学生顺利地完成研究活动,使得他们习得了知识与能力,有了一定的收获,可仔细审视一下,却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这单纯的热闹背后,是否还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价值追求,反思更多维的研究视角,启发更多元的方法,从而把课题研究向纵深处延伸,为课程画上一条理性但不多余的尾巴,做到曲终人不散,余音绕梁的效果呢?

面对以上种种现象,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识到: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让研究从学生的身边扬帆起航。

一、课程取材源于生活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要做,要真正做,只有到社会上去,以社会为学校。这样,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的确,社会是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材,它为我们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提供了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因此,我们可以回归生活,从实际出发,就地取材,这样既节省许多开支(时间、财力),同时又能帮助学生认识家乡、了解家乡,增进对家乡的情感。[1]但是,面对纷繁的课程资源,并不可以拿来就用,因为假如选择不恰当的话,就会造成学生对研究活动兴趣的缺失。为此,我们不仅要在学生日常生活中选取研究课题,而且还要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2]如此操作,不仅可以让研究的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用饱满的精神状态去迎接即将开展的研究活动。

在我们南京城南有一家名为“小李汤包”的汤包店,那里的汤包“皮薄馅多”,味道鲜美,而且价格也比较实惠,所以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红火。恰巧,这家店又在我校的旁边。如此的美食,它来源于学生身边,是他们经常吃的食物,让它进入到课堂之中,不仅使得课程和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实际相关联,而且也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汤包也可以去研究,从而调动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化“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引发学习的内在需要。同时,由于这一研究主题具体而生动,符合中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年龄特点,所以学生的爱学、乐学也就显而易见了。

二、具体实施趋向便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但是在现实的学习中,这门课程在学生的眼中却有些黯然失色,究其原因,除了对研究内容的不感兴趣外,还有学业紧张、能力有限、家长的不支持等等方面的问题。要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生眼中焕发魅力,就要在不增加学生、家长过多负担的情况下,方便学生进行研究,以此为标准选择和实施课程资源。以“火火的小李汤包”这一主题活动为例,由于这家店面就在学生身边,通过课前的调查,我们知道了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吃过这家的汤包,有的甚至是常客,他们的父母与老板小李师傅也是老熟人;而小李师傅曾是本校的学生家长,他也乐于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活动,这样的便利,成为此次研究性活动能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在随后的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设计问卷,在学校、家庭以及食客中展开调查;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汤包,享受自己劳动的快乐;同时又让学生为小李汤包店的环境卫生、口味的变革提出中肯的意见……如此,有了教师悉心的指导以及活动时间、安全的保证,得到了学生的欢迎、家长的支持,研究活动也就圆满完成了。

三、深入研究依托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世界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终身学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的课程、体验的课程,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及自主性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真正放开手脚参与实践的机会,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不能将学生圈在学校之中,囿于课堂之上,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回归生活和社会,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体系,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开展有效、系列、科学的活动,使得学生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研究生活,在做中学习,全面实施教育。像在“火火的小李汤包”这一研究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研究,教师就特别对学生进行了实地考察的指导。在那节实地考察指导课中,通过教师的预约,在得到老板小李的许可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店堂,进行实地考察。这时我们的课堂已不再是教室,而是实际的社会——小李汤包店内,这样的转变,使得学生对研究活动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会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是,是不是把学生带进汤包店里就可以了?该如何进行实地考察呢?这是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因为确立考察内容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品质训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使所研究的问题逐步明朗化的过程。因此我通过三个活动帮助学生走好这一步。

活动一:看制作过程,了解小李汤包“火”的原因

在观看汤包的制作过程之前,教师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主题来确定考察内容,使得考察的目标指向更为明确。孩子们提出了这些考查内容:“我要尝一尝汤包,看看汤包到底好吃在哪里?”“我想看看汤包的汁是怎么进去的?”“我们想看看汤包的制作过程卫生不卫生?”“我要看看制作汤包用些什么材料,对人的身体健康怎样?”“我们想问问小李师傅,他们是怎么得到美食铜牌的?”……然后再让学生观看汤包制作的过程,并在观看的过程中允许学生随时提问,让小李师傅答疑解惑。当学生看到在小李师傅灵巧的双手操作下,雪白的面粉被揉成了有劲道的面团,面团又被搓成细条,下成了一个个小剂子,随后擀皮、包馅,不一会儿饱鼓鼓的汤包就成型了。学生们不仅新奇不已,而且也问题迭出:“小李师傅,您的面粉是什么牌子的?价格怎样?可以选择价钱更低的面粉吗?”“这面粉里要加多少水才能和成面团?”“这馅里面用的是什么肉?有多少肥肉,多少瘦肉?会不会放猪的下脚料呀?”“汤包里有汁,可是我刚才看见您只是放了肉馅进去,并没有汁水呀?这汁是怎么进去的?”“包子要蒸多长时间呀?”……这一个个鲜活的问题涉及到汤包原材料的选择、配比,以及制作的工艺、秘方等,可以看出学生们是带着问题去观察汤包的制作过程的,而观察前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由于小李师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够做到知无不言,就更激发了学生提问的信心。

如此操作,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小李汤包红火的原因,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持久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其实,只有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考察,才会使考察更具实效性,也才可能发现更多的现象、问题,进而深化和拓展问题。

活动二:练习包汤包,体会小李汤包“火”的不易

本节课特别设计了包汤包这样一个操作环节,不仅让学生在实际包汤包的操作中感受到了汤包制作工艺的“难”,而且也使得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领域之“研究性学习”和“劳动与技术教育”以融合的形态呈现,这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小李师傅给每个学生两个放好肉馅的面皮,教学生包汤包。在小李师傅手上听话的面皮,到了学生的手中,可就成了顽皮的孩子,为了包住肉馅,很多孩子把面皮给拽开了大口子,有的学生就自作主张地把肉馅去掉一半,这才马马虎虎地包出一个像馒头似的汤包,为此不少学生向小李师傅“诉苦”道:“小李师傅,这肉馅就不能少一些吗?”“像我们这样,包到天黑也包不完两笼包子呀!”小李师傅听后哈哈大笑,反问:“假如让你吃只有一点点肉馅的汤包,你愿意吗?再说了,什么事情都是熟能生巧,多练习,包得就快了。”如此的话语更引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确,小李汤包的红火与他们的勤劳是分不开的。

活动三:品尝汤包,领悟小李汤包“火”的道理

当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汤包出现在学生的面前时,学生更是兴致勃勃。提起汤包,那晶莹的面皮内汁水在晃动着,咬上一口,劲道的口感与满口的肉香相混合,使得学生都不忍丢下筷子,叫好声连连不断。而对于自己那没有什么卖相的包子,学生更是吃得津津有味,因为劳动的滋味是最甜美的。如此实际的感观,使得学生再一次了解汤包这么好吃的原因。而小李师傅的口中“七分利益饿死人,三分利益吃饱饭”这样朴实的话语,更使得学生感受到了小李师傅质朴的品格,领悟到小李汤包红火是有道理的。

通过以上三个活动,学生对如何进行实地考察,有了实际的感知,如果此时戛然而止的话,学生还不能算真正地学会这一个研究方法,所以还应该进行整理回顾——在小结板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去思考:“经过如此的实地考察,你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是需要现在问问小李师傅的?而在本次实地考察之后,你们这组准备再进行哪些研究呢?”从而指导学生对有价值的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培养了他们进一步思考的习惯。有学生说:“我们想制作一个社会调查问卷,去调查一下是不是大家都觉得汤包好吃?有哪些人喜欢吃汤包?”“我们想去发美食铜牌的地方询问一下他们发铜牌的标准是什么?”“我们想采访一下卫生局,咨询一下汤包制作的卫生标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们通过学习,他们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都在拓展着。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传统教育中的配角——学生在这里成了课堂和学习的真正主人,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有着自己需要的学习主体,他们不仅获得了快乐和愉悦,同时也得到了发展,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探究,学会了主动地收集资料,学会了讨论与合作,他们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得到切实的发展和提高。

四、价值提升基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深层次的价值追求不是对儿童进行科学训练,而是使教育在理论和实践的层次上回归儿童的本性、建构学生的健全人格。[3]从学生来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仅有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的需要,而且还有发展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的需要。因此,我们在选择课程资源时,不仅要让它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还要充分挖掘资源的内在情感因素,引领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探究、发现时,亲自获得对社会、对自然、对自我的认识和体验,并在这一过程中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像在“火火的小李汤包”这个主题活动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城南的美食——汤包,而且还因为这一美食,认识了小李师傅与他的同伴们,这群努力工作的人们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们是如此的勤劳、质朴。也许城南不如新街口繁华,各种设施老旧,但是它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气息,以及一代又一代生活在城南的朴实的人们,是那么的可敬、可佩。于是学生也就开始认同城南,关心城南,热爱城南,有了自豪感,从而形成了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这种认识和体验是学生在课堂上、在书本里无法获得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教师和学生成为了合作者与互助者,它给了教师一个实施自己教育理念的舞台,但它更给了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们能自主地建构自己的学习领域。请不要把学生放在被遗忘的角落,就让研究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在他们的身边起航吧!

参考文献:

[1][3]顾建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1,250.

[2]林淑媛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行动手册[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对高师教育类课程设置的启示
心理效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让语文插上综合实践的翅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评价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