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
摘要: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关键词:音乐教学 欣赏 民族民间音乐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授高中音乐鉴赏《高亢的西北腔》一课时,我请同学们欣赏一首陕北民歌《脚夫调》。音乐播放完毕之后,我请同学们谈谈初听后的感受。同学们都低头不语。这时,一位男生举手,给了一个我认为是能够真实的代表他当时感受的答案----“太难听了!”。同学们一阵哄笑纷纷抬头向他投去赞同的目光。在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的强烈冲击下,学生沉迷其中而失去了学习传统民族音乐的兴趣。一句“太难听了”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内心感受,甚至有些学生公开排斥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希望教师能在音乐课上播放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然而,我国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国民族艺术的精华,是整个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当今世界东方古老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音乐课程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和反映近现代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音乐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高中《音乐鉴赏》教材共十八章三十二节,其中有19节涉及中国民族传统音乐,内容包括丰富的民歌、民间器乐曲、民间歌舞音乐、歌剧、传统戏曲等等。教材在内容及篇幅上都体现了注重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教育与熏陶,弘扬本民族音乐文化这一理念。
如何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认识自己国家的民族音乐,培养热爱民族音乐文化的感情,并将其发扬光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引导学生充分了解学习、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意义
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思想和音乐精髓的积淀。我们的音乐教育要体现中华民族所固有的文化特质,要在自己的文化中理解和建构音乐教育体系,不能够脱离自己的文化根基,否则在迎合或模仿他者文化而陷入文化殖民的陷阱之时就失去自己的文化身份。尤其在东西方文化碰撞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让青少年在民族文化的氛围中呼吸,接受熏陶。引导学生通过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树立对中华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能够传承下去。组织学生开展“我为弘扬祖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做些什么?”的讨论,让我们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重任,我们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关注与学习就是对传承、弘扬优秀民族音乐文化所作的贡献,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使命感、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二、引导学生正视西方音乐、流行音乐,逐步树立正确
的民族文化价值观
自二十世纪初“新文化运动”开始,中国的音乐教育开始受到西方音乐文化的影响。西方音乐文化的大量渗透,对人们的音乐审美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学生们知道贝多芬、莫扎特的很多,而知道嵇康、朱载堉的却甚少;学习钢琴、小提琴、萨克斯、长笛的很多,学习琵琶、二胡、唢呐、竹笛的很少。这也是我们的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力度不够带来的后果。音乐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西方音乐文化的确有它先进之处,我们学习西方音乐,应取其精华、为我所用,为更好地发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服务。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琵琶协奏曲《草原英雄小姐妹》,钢琴协奏曲《黄河》,交响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春节序曲》,小提琴独奏曲《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等等深受人民喜爱的乐曲,都是“洋为中用”理念之下产生的经典之作。
高中生对流行音乐的偏爱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征,符合年轻人追求时尚,求新、求奇、求异的心理。尽管流行音乐作品中也有很多积极向上、新颖独特的优秀作品,但很大一部分以“爱”为主题的流行歌曲、网络歌曲情绪悲观、低靡、浮躁,并不适合学生听赏。而这些作品因其时尚化、通俗化、市场化的特点又决定了它昙花一现的命运。现在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人认识到这一点,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周杰伦的“中国风”系列作品、“彝人制造”、 “阿里郎”、“凤凰传奇”等演唱组合的迅速走红就说明了这一点。要引导学生懂得这样的道理:我国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是流行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之一。音乐创作只有将根深深扎在本民族的音乐沃土里才能获得更为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三、灵活把握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提高民族音乐教学效果
重视本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是音乐教育发展的趋势。学校音乐教育是民间音乐传承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在音乐课上,灵活把握课堂教学,将欣赏、表演、创作、交流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实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高亢的西北腔》一课,当学生给了我一个“太难听了”的答案时,我首先表扬了这个男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然后请同学们就“难听体现在哪些方面?改成同学们喜欢的演唱方式来演唱可行吗?”进行讨论、发言交流。接下来我再运用对比法让同学们欣赏《脚夫调》、《茉莉花》,从节拍、节奏、速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分析、认识信天游的风格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信天游高亢的风格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了解信天游是陕北人民抒发情感的一种最自然、直接的表达方式。最后我让学生套用《脚夫调》的旋律,将他们的烦心事编成歌词演唱出来。大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性。学生唱到:三月里(那个)太阳红又红,为什么我的作业(呦)这样多。学生通过创作、表演环节,对信天游上下句的结构, 5 1 2 5 ,2 5 1 6 5 ,这种典型的音调框架以及风格特征有了更深的体会。当然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转变学生的观念和感受,从而热爱民族音乐是不现实的,但通过这节课学生能认识信天游、能够把握信天游的风
格特征就是走出了成功的一步。又如,我在讲授民族器乐这
部分内容时,设计了“民族乐器知道少?”的主题活动。将音乐课的前五分钟时间教给学生,他们将搜集到的关于民族乐器的相关知识用语言、图片、乐器实物、甚至有同学做了精美的PPT,进行展示、交流。几周下来,同学们搜集介绍的民族乐器共计近百种,就连“箜篌”这样少见的乐器都列举其中。再如,我校高一年级决定在下学期开设书写课,得知此消息我就将教学进度做了调整,将第二十四节《高山流水志家国》古琴音乐欣赏往前调,设计了“我为书写课设计背景音乐”的教学主题环节与古琴音乐欣赏教学相结合。由于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动态,扩大教学外延,拓宽学生音乐视野,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在当今传媒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大众媒介为民族音乐传播提供新的途径,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央视音乐频道《民歌·中国》、《风华国乐》、《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以及对艺术大师访谈等栏目让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艺术可以实现远播。这些节目资源经过音乐教师敏锐的捕捉和整合都可以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最鲜活的资料。例如我在讲授湖北民歌时,选听了宋祖英在维也纳个唱音乐会中的《龙船调》、选听了青歌赛原生态组湖北代表队的《撒叶儿嗬》;讲授《艺术大师梅兰芳》时,选看了湖南卫视《天天向上》栏目邀请京剧大师梅葆玖、著名男旦表演艺术家胡文阁讲析《贵妃醉酒》的片段;讲授土家族《打溜子》时,欣赏了作曲家谭盾的实地景观音乐会《地图》的第三乐章:《打溜子》的视频;欣赏《黄河大合唱》时,选看了央视《讲述》栏目“《黄河大合唱》及其秘闻”节目片段……这些优秀的节目资源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让音乐课堂更加鲜活生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力。
深入推进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也是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有效途径。利用校园广播,开办民族民间音乐主题栏目;举办“民族乐器演奏会”、“民歌·卡拉OK歌手大赛”等活动;举办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系列讲座;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民族音乐网站,组织学生观看民族音乐作品演唱会、音乐会等,让民族音乐文化成为高中校园文化生活的亮点。
1997年,中国艺术研究院馆藏总时间量达7千小时的“中国传统音乐音响资料”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成为世界第一例以音响资料形式列入《名录》的项目。这足以说明我国及世界人民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为己任,努力学习,加强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的积累。用自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情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 在弘扬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一路前行!!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国安、吴斌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音乐学科教育学》 .曹理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