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

2013-04-29 04:53:20刘攀
西江月·上旬 2013年7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道德校企合作

【摘 要】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人们发现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现象时有发生,现有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对职业道德教育并未有侧重,这是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的软肋,为弥补其不适应的地方,寻找更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和途径,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道德;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即教高〔2006〕16号①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说明,职业道德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占有极高地位。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现实表现让学校必须反思,不可否认,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对强化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

一、学生职业道德缺失的现实表现

1、职业理想目标模糊。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高考志愿上有了选择,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选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没有认识,跟风报考热门专业或是由家长代劳的现象极其普遍,而真正从自己的职业理想目标出发的较少。

2、爱岗敬业精神不足。毕业选择工作时,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不能准确自我定位,过分看重工作待遇和工作环境,有意回避能发挥所长、能够获得到真正锻炼的基层或一线岗位。同时,功利思想严重,讲索取,不讲贡献,很多毕业生把所从事工作岗位作为自己的培训场所,缺乏踏实工作的精神。

3、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多为独生子女“90后”已经占据了高职院校的校园,百般呵护下的他们多经不住挫折,受不得委屈,意志力、忍耐力较弱。部分学生顶岗实习时,挑剔工作岗位,因工作任务繁重,顶不住工作压力,不顾企业和学校的管理规定擅自脱岗的现象屡屡发生。

4、诚信公道品质缺失。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求职时提供虚假证件或资料,随意毁约,特别是涉及自身利益时,处事欠公道,缺乏基本的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

5、团队合作意识薄弱。部分独生子女家庭出生的学生,从小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不善于与人合作,集体意识弱,难以融入到集体中,不能将自身的作用和他人的作用充分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大效益。

二、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安排

一般来说,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有职业道德培养的要求。在培养规格上会对素质能力作一定描述,其中会作职业道德的要求;另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政课,从“05方案”②实施以来,在高职院校必开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两门课中,有部分章节对职业道德知识的体现,《形势与政策》课可以灵活安排讲座,但总的说来,课时所占的比重较小,通识性强,对各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有限;最具影响力的一门课程应是行业职业道德和法规课,多数专业培养方案中都有这门课,它成了学生获取本专业职业道德知识的主要途径,然而,其不足在于,课程的教学可以传授知识,但难以有效地培养职业感情和职业素质,实践的缺乏是该课程无法真正达到目的的软肋。

2、学工职能部门和思想政治辅导员

学工部是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接处室和校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主管部门针对的是全市所有高校,一般性强。若上级部门没有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专门体系和总体方案,学校的学工部单靠自己的小打小闹难以形成效力长久的气候。我市自2010年来坚持实施的大学生“六个一”工程③以来,高职学生从市教委自上而下的安排中获得了“带薪实习”、“企业做工”的假期实践机会,为学生在实践中去培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创造了条件。此举也可算是“政府引导,行业主导”校企合作的一番尝试。另外,学工部坚持进行的勤工助学制度,为学生提供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可以为培养职业道德的提供有效但有限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教高〔2006〕16号文件中要求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而非常多高职院校仍是按照教育部24号令④配备辅导员,文件精神的错位对职业学生职业道德培养队伍的建设是一大障碍。因此,学工部门在引入辅导员时,更应从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需求方面来考虑。

3、教学单位的日常作用发挥

教学单位是培养方案的具体施行者,也是高职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主要力量,一方面教师在岗位上的身体力行就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直接表现,因此加大师德师风建设无疑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有莫大作用,另一方面,教学实施过程中,除专门的行业职业道德法规课程外,贯穿职业道德教育理念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学单位应有的日常任务内容。

三、校企合作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重庆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⑤中指出:“把德育课程融入企业和社会……”这是在校企合作育人的机制下对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要求。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指标体系中的要求,人们在校企合作中更为强调的是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使用、共同开发课程、合编教材、实习就业、教师资的共享等方面,虽然期间会有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体现其中,但却难以着重强调,在实施过程中也容易被忽略。校企合作培养不仅是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更应有职业道德的培养,且其应是最有效的载体和途径。对于学生来讲,在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中去培育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比单纯在学校更有先天及环境的优势,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前辈的示范,生产经营的实际过程会让学生有身体力行之后对职业道德要求的最深刻体会。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也是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必由之路。

注释:

①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②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社政[2005]9号.

③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Z].渝委办发[2010]54号.

④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4号.

⑤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Z].渝委发[2012]11号.

作者简介:刘攀(1981.01.28—),女,汉族,四川安岳人,大学本科学历,重庆民生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职业道德校企合作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2:25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中国市场(2016年35期)2016-10-19 02:57:22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17:14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05:51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10:04:53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31:43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23:28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1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