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绘画活动中符号语言解读的思考

2013-04-29 00:44唐献玲王晓红
基础教育研究 2013年7期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符号语言解读

唐献玲 王晓红

【摘 要】幼儿绘画伴随着幼儿的成长历程。幼儿绘画中的符号语言体现了幼儿的情绪变化与情感倾向,展现了幼儿眼中的发现与不同,表达了幼儿对生活的体验与思考。现实中幼儿绘画符号语言的解读之误来自两方面,一是教师和家长的理念与理解之误,二是幼儿表达与技能的欠缺。这种解读之误,容易降低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热情。因此,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思考幼儿绘画活动中的符号语言,探索人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读懂幼儿,促进幼儿绘画的进步和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幼儿绘画 符号语言 教育心理学 解读

幼儿绘画是学龄前幼儿特别喜欢的活动之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1] 现在,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幼儿绘画对幼儿艺术修养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大脑潜能的开发、健全人格的养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绘画是从其内心需要出发,通过点线、形状、色彩、肌理、模样和空间布局等符号语言进行表现,并将这种表现传达给观者的一种活动。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解读思考幼儿绘画中的符号语言,能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所见、所想、所思、所感,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幼儿去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绘画符号语言体现的内容

1.幼儿的情绪与情感

幼儿绘画中通过天真、稚趣、朴拙的笔法,将情感、想象、期待等因素不自觉地表现在作品里。家长与教师(以下简称“师长”)要侧重解读符号语言中的情绪体验与情感倾向,从中了解幼儿对什么最有兴趣,绘画寄托了孩子怎样的思想感情等。通过观察,我们容易发现在表达高兴的时候,在绘画作品的外轮廓上,线条清晰匀称,画面充满喜感,比如他们喜欢将嘴巴的线条画成U形,或者将太阳画成微笑的脸,或者将手臂画得高高举起;在色彩上,他们喜欢选用红色、橙色、五颜六色等着色,比如红红的心形,多颜色的彩虹。在表达伤心的作品中,他们多采用无方向感的乱线和棱角分明的折线;在形状上,有的画出流着泪的脸庞,破碎的心形;在构图上,他们用点点表示眼泪和大雨。

当幼儿滔滔不绝地向师长介绍自己的“大作”时,幼儿真实的情感再次展现。我们需要聆听、观察与积极地反馈,肯定他们有创意的作品。他们的所学、所获在情感上得到了满足,情绪上会表现出高兴与激动。

2.幼儿的发现与不同

幼儿绘画能力的表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强。现在一般将学龄前儿童绘画发展分为涂鸦阶段、象征阶段和图式阶段,每个阶段的幼儿会展现他们的发现与不同。如幼儿多喜欢画“人”,但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作品明显不同。小班的幼儿会画出头上长着四肢的人。幼儿通常用一个大的圆圈代表人脸或人头,然后在大圆圈上直接画上单线条的四肢,人的躯干常被省略。中班的幼儿多能画出人的躯干,头发也能画出线条,开始试图表现人在空间的位置,但人的大小比例尚欠均匀。大班的幼儿已经能用较为流畅的线条表现人的整体形象,能通过头发的长短细节显示男女的不同。幼儿绘画中会用一些符号语言记录绘画过程,而这些符号语言往往蕴藏着幼儿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流露出解题的方法。虽然不认识汉字,但符号语言是他们最得心应手的表达工具,这需要师长的细致体会,幼儿经常会利用符号语言进行探索和表达。

因此,师长要捕捉幼儿绘画符号语言中的发现与不同,解读幼儿采用符号语言的表现手法,思考绘画中遇到的问题是否是年龄段的问题,是个别幼儿的困惑还是群体幼儿的困惑。分析幼儿的发现与不同背后所关联的原因,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与引导。

3.幼儿的经验与思考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有趣、印象深刻的东西,会形成他们的经验,进而在他们的脑袋中思考形成他们的想法。如幼儿手上拿一张纸常会把它撕开,说出各种见过的小动物、小花、汽车及各种衣服等。每个幼儿都有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与思考,因此在绘画活动开始前,要了解幼儿到底对什么感兴趣,比例点是多少,哪些是幼儿已有的认知等。这些已有的信息虽然看似零散,但却会在绘画活动中体现出来。如小班的妞妞小朋友很喜欢看也经常看各种观赏鱼。在画鱼的时候,她除了可以画出正常的小鱼外,还画有正方形的小鱼、长方形的小鱼、手掌样的不规则小鱼等。而同龄的悠然小朋友,对鱼不常看也没过多注意,因此他画鱼的时候会很着急地皱眉头,画了许多点点在纸上。

师长只有了解幼儿的生活经验与想法,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才能较好地确定活动内容。绘画活动可以从幼儿最容易观察的身边动植物开始,从大多数幼儿知道的事物开始,让幼儿能从不同的角度更细致地展现所要画的主题。

二、绘画符号语言解读中的主要问题

1.师长理念与理解之误

幼儿绘画表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不同的幼儿在绘画表现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师长的理念中对幼儿绘画没有差异化教育,没有因材施教的理念,没有发现美的眼睛,就会无意间挫伤幼儿绘画的热情与积极性。如有的家长不能静下来听幼儿讲解他们的画作,认为幼儿的绘画是“鬼画符”;有的幼儿教师直言小班幼儿“不会画画”,以至于幼儿不愿意去画画了;有的幼儿园绘画兴趣班不分年龄段都放在一起,以至于有的幼儿作品无人注意。艺术是无错的,幼儿绘画也是自由的。师长定性的评价与幼儿园不分年龄层次的理念,增加了对幼儿绘画符号解读的误区。

幼儿常以不同于成人的见解表现其所想的主题。要了解幼儿绘画中的符号语言,师长一定要把自己眼睛的水平线保持与幼儿同样的高度,保持童真。比如,在“冬天”的主题绘画中,有的幼儿画了三个太阳,说明他希望三个太阳会温暖些;而有的幼儿把太阳光芒的线条画得很长,这样他觉得温暖。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幼儿绘画符号语言的心意,指责与误解孩子的成分就会增加,也会错过很多可爱又有创意的思想。

2.幼儿表达与技能之缺

幼儿成长过程中年龄段与性别的差异、素材储备的差异、思维表达手法与绘画技能的差异等,会让幼儿在同一主题的绘画活动中表现不同。师长若不注意这些差异,会导致有的幼儿思想中的深刻意蕴淡化。直觉看上去幼儿绘画作品无法解读画什么,但经过幼儿的解释之后,才发现看似乱成一团的线条却在述说着动情的故事。如儿童在画“家”的主题活动中,自然想表达一家人的和谐。但因绘画主题相对抽象,幼儿绘画内容表达也很抽象,情感体验很难在图画中表现出来。有的幼儿画了三个“小孩”,画了些线条。我们仔细视听,才读懂他想表达一家三口人放风筝的意思。

符号语言解读的困惑存在幼儿表达与技巧的问题,这需要在日常的绘画教学活动中,师长要注意多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逐步提高他们绘画的技能,积极引导他们多观察多思考,让他们丰富的思想在作画中尽情体现。

三、绘画符号语言解读的策略与方法

1.理性的观察绘画

我们在评价幼儿绘画之前,需要理性地面对幼儿的绘画,并储备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有效的绘画手法。师长首先要为幼儿创造自由、宽松的绘画环境,为幼儿提供绘画所需要的材料,提出可选择且熟悉的绘画主题。绘画大师们多选择他们观察到的喜欢的主题,如画家张大千的荷花、徐悲鸿的马等,都栩栩如生,我们的幼儿也不例外。理性的观察指导能给幼儿一定的方向感,他们对所要画的内容表现是兴趣盎然还是茫然无趣会写在他们的脸上。幼儿绘画目标不是把孩子们培养成为大画家,而是提高他们绘画技巧的同时促进心智的发展与情感的体验。因此师长也要理性地对待幼儿已经完成的“大作”,加深对幼儿绘画作品的理解与肯定,让幼儿保持对绘画那“原始的”与“直觉的”新鲜感。师长要加强对儿童绘画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认真对待每幅幼儿绘画作品,尽可能让每一幅绘画作品都能开口说话。理性地观察幼儿绘画中的符号语言,理解他们小脑袋中的大世界。

2.自由的谈画技巧

幼儿绘画符号语言的展示需要良好的自由氛围,让幼儿愿意与我们谈画。因为人也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实现自己的创造潜能,才能成为最有价值的人。幼儿刚完成一幅画时意念清晰,这是和幼儿谈画的最好时机。我们不能简单地拿他的画和别人的画比较好坏,更不要多干涉他要怎样画。我们只要在自由的氛围中面带微笑,以肯定的眼神看着,以认真的表情听着就行。这样,一方面给幼儿机会自由地表达自己画的意图,另一方面也给我们时间研究他们的画,找出适合谈画的线索。自由谈画的内容可以是创意思想、形状要素、色彩表现、再创的空间等。幼儿会在自由谈画中说出他们的思想。例如,3岁多的幼儿在一张大大的纸上就画了一个有心形的圆圈。在自由的谈画中才知道原来她想画爱心戒指送给妈妈。这些自由的谈画内容可以很丰富,也要小心使用,谈得太多会使幼儿生厌。同时我们要善于回应幼儿所说的话。我们要及时说:“谢谢你,让我分享你的画。”“谢谢你的讲解,我明白了你的意图。”“你的画很有创意!”“你觉得如何修改会更好?”幼儿的付出得到肯定与指导,有助于幼儿美术与美感的发展,持续绘画的成就感与热情。

3.幸福的细节体悟

卢梭在《 爱弥儿——论教育 》中强调,遵循自然的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的教育。对于幼儿的绘画而言,适应幼儿的年龄段,在细节体悟中善待幼儿的作品及其思想,成人与幼儿都有幸福感。幼儿愿意拿作品与我们分享,师长要能感觉到幸福并且传递幸福,带动幼儿一起体悟作品的细节,让幼儿的绘画语言转为成长的表达语言。比如,可以对同一个孩子不同时间的作品标上序号予以保存,前后纵向对比幼儿绘画符号语言的变化。在幸福的细节体悟中,师长可以引导幼儿全感官地接触。在摸一摸、闻一闻、画一画、尝一尝的绘画活动中,让幼儿感知所用材质的状态。如在小班教学中,对“下雨了”的主题活动,让幼儿小手指沾上水彩,有秩序地到教师画好的云彩下点上小雨点,幼儿忙得不亦乐乎。师长带领幼儿在幸福的细节体悟中前行,可以帮助他们提高绘画的观察力与思考的内驱力。

4.科学的评价体系

美术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有天分幼儿的才能教育,而是激励幼儿的思维与动手协调能力、培育和形成创造性的人格教育。师长要读懂儿童画需要树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幼儿的表现欲为基础,以游戏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自发性,刺激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发挥,并给予科学的肯定与鼓励。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差不多每个孩子到了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2] 其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要求让幼儿自由发展,要对幼儿发展有科学的评价。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需要我们科学的指导与评价。幼儿对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安排时,师长要不断培养幼儿把握画面、布局绘画的能力。幼儿在5岁时已经表现出基底线,随着年龄的增长画面越来越有序且饱满。有的幼儿画的是左右结构,有的是上下结构,有的是以画纸的中心为中心展开。小班的幼儿主要还在线的勾画梳理中,如有的小朋友在画大石头时,想通过线条表达石头上的纹理。师长理解其意图后,在积极肯定中要科学地指导,帮助其实现想要达到的效果。绘画是幼儿表达自我、与外界沟通的有效途径。师长科学地评价幼儿的绘画符号语言,应熟悉幼儿的身心状况,保护他们的个性得以健全的发展。

5.人道的反思推进

人道是促使人最大化实现自身潜能的行为,即是“使人成为人”的行为。在师长人道的反思中,要审视我们的美术专业知识与儿童心理学,建构幼儿绘画知识的实践理论,形成实践智慧,促进幼儿健康地成长、成才。在人性基础上,反思制定的绘画教学目标是否能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表达幼儿的情感;反思是否实施多样性的绘画组织形式和手段;反思设置的幼儿绘画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反思是否有充分的空间以激发幼儿绘画兴趣和主动性。可以在绘画中建立幼儿的绘画档案袋;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绘画中的细节与技巧;在课外的观察中让幼儿见到真正的实物,增加幼儿绘画素材;在家校共建中促进三方的交流,定时展示幼儿的绘画作品等。在人道的反思中,我们才能就幼儿绘画的目标、主题、实施、评价几个方面及时地调整更新,才能分享看法开阔视野,才能理解幼儿的所画所思所愿,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

(作者单位:唐献玲,宿迁学院;王晓红,名府实验幼儿园,江苏 宿迁,223800)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美]H.加德纳.艺术与人的发展[M].兰金仁,译.上海: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猜你喜欢
教育心理学符号语言解读
初中数学符号语言教学策略
数学教育中的符号语言及其教学
符号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价值体现
高中数学教学中符号语言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发展概述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教育心理学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解读日本摄影家植田正治的摆拍写实现象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