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兴 赵英
【摘要】目的评价白藜芦醇在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 UVR)所致皮肤损伤中的作用。方法正常皮肤在白藜芦醇和其药物载体基质的干预下经设计剂量紫外线照射后,将各组样本比较。结果白藜芦醇组与自身空白对照组比较,豚鼠皮肤外观及各层组织未见明显差异;经过同样剂量紫外线照射,基质对照组皮肤外观及各层皮组织结构均可见显著改变。结论研究初步表明白藜芦醇具有抗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特性。
【关键词】紫外线;白藜芦醇;皮肤;损伤
【中图分类号】R14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10-02
白藜芦醇即均-3,5,4-三羟基二苯乙烯(resveratrol,trans-3,5, 4'-trihydroxystilbene,stilbene)又称作三羟基芪,其存在于葡萄、落花生、虎杖等等许多天然植物果实中。我们采用随机配对,对白藜芦醇抗紫外线损伤的药学作用进行了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为豚鼠,经皮肤进行紫外线照射,观察皮肤随时间组织变化情况。予以分析讨论。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纯白豚鼠500 ~ 600 g,雌雄各半,购自吉林大学动物部(动物号:2003-0007)。
1.2 光源: 采用保健紫外灯,功率30 W,含长波紫外线(UVA)和中波紫外线(UVB),购自上海富视灯泡厂。DRC-100X紫外线强度计由北京博朗特科技有限公司提供。JY92-Ⅱ超声波均质机购自宁波科生仪器厂。
1.3 白藜芦醇: 由长春安泰生命科学研究所提供,基质为市售冷霜,实验时,将其配成含白藜芦醇10%膏剂,经过超声和真空搅拌均质处理。药物基质对照组涂有制备白藜芦醇软膏所用配方其余组份。自身对照组避光防晒处理。
1.4 动物处理: 参照朱愉[1]有关研究,豚鼠随机分成白藜芦醇干预组、药物基质对照组和自身对照组。实验动物右側背部照射,另一侧为遮盖侧(即自身对照组)。照射前先将豚鼠背部照射侧皮肤剃毛,暴露3 cm × 5 cm范围。均匀涂布。静置5 min后,在距离动物皮肤10 cm处进行紫外线光源照射。第一次正式照射前,先测定最小红斑及光照射强度。开始每日1次,每次照射量:UVB为0.168 J/cm2,UVA为0.276 J/cm2,以后视皮肤对最小红斑剂量适应情况逐渐增加。照射60 d后,乙醚经呼吸道麻醉,即刻取两组背部对应双侧皮肤,进行组织学检查[1~3]。观察皮肤色泽、粗糙变硬程度、弹性及脱屑情况。
1.5 组织学检查[3]:
将取下的皮肤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和切片,HE染色(观察表皮厚度改变)、Van Gieson(VG)胶原纤维染色(观察、比较各组间真皮层胶原纤维量变化)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观察、比较各组间基底膜厚度、均匀程度及结构完整性)。
2 结果
皮肤组织观察
2.1 外观表现:
肉眼观察可见经紫外线照射豚鼠皮肤后,药物对照组1周后可见照射皮肤轻度红斑形成,尔后随累积剂量增加肤色渐渐加深,出现表皮增厚、脱屑、粗糙变硬、失去光泽及弹性等一系列皮肤老化症状。白藜芦醇组和自身对照组则无明显异常改变。
2.2 表皮厚度:
HE染色切片显示,白藜芦醇组、自身对照组豚鼠皮肤较薄,由基底层、棘层、粒层和角质层组成,其中棘细胞常散在分布。真皮内主要细胞有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药物基质对照组表皮呈中度增厚,且见少量炎细胞浸润。
2.3 真皮浅层成熟胶原纤维量:
VG染色切片显示,白藜芦醇组和自身对照组皮肤的真皮血管壁较薄,血管充盈,由结缔组织及毛发、皮脂腺等皮肤附属器官组成,胶原纤维是真皮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呈束状排列,在腺管周围,纤维纤细且排列疏松。药物对照组显示真皮浅层胶原纤维染色减弱,纤维变细且排列稀疏,提示成熟胶原纤维减少。
2.4 基底膜厚度:
PAS染色显示,白藜芦醇组和自身对照组镜下无明显变化。药物基质对照组表皮与真皮交界处为基底膜带, PAS阳性物质增多,基底膜带呈不规则增厚,断裂。
3 讨论
白藜芦醇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4],作为一个手性天然药物,深入研究开发其药学性质符合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本文实验结果初步表明,白藜芦醇软膏具有很好的抗紫外线辐射所致皮肤损伤的作用。由于地球环境质量的恶化,地球暴露在越来越高的紫外线辐射剂量下,皮肤日光性损伤甚至皮肤癌变的危险因素增高[5]。为及时改善职业性室外作业人员的健康保护措施,研制更有效的抗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药物显得尤其迫切。白藜芦醇广泛存在于葡萄籽皮、岳桦树叶等天然植物中,本文提示,其抗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药用性质,具有一定科学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愉,多秀瀛.实验动物的疾病模型[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公司出版,1991,557-559.
[2]罗东辉.中波紫外线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 皮肤性病学分册,1996,22(5):268-271.
[3]杜卓民.实用组织学技术[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294.
[4]Michael Derrida. Resveratrol- Natural sources of Resveratrol[J].Science,1997,275:218-220.
[5]刘扬.紫外线致癌机理的研究状况概述[J].中国公共卫生学报,1999,18(3):183-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