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古月
摘 要: 由于对社会筛选制度、价值取向多样化的把握不正确及监管的失利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评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评价方法单一量化、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及评价价值偏离等问题,未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实施发展性评价、落实主体多元化、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深化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是完善我国当前教学评价所应尽快采取的举措。
关键词: 教学评价;问题;对策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的准备和结果的测量、分析、整理和价值判断①,表现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等特征。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要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但在教学评价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如评价过于量化、评价主体失衡、评价体系不科学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教学的进步等,对所存在问题的总结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迫在眉睫。
一、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评价方法单一量化
现行高考制度迫使学生、教师、学校及家长不得不向分数看齐,分数即成了衡量学生成败、教师成败、学校成败及家长成败的一把标尺,已经到了决定教师和学校命运的地步。教学评价也跟风转向,对学生的评价局限在测验的分数上,对教师的评价过多的重视A﹢学生的数量上,对学校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升学率上,分数成了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的专项目标,过分以分论人导致教学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严重量化。
(二)评价主体单一
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和教师是参与活动的主体,学习者、教师、学校及家长都是能够影响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我国现行的教学评价方式中,考试作为一个教学结果考察的辅助工具,成为评价的第一标准主体;学校作为一个非教学活动参与者,成为评价的全权主体;教学活动的实施者被动的游离在评价与被评价之间。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成为教学评价的全部内容,严重缺乏学习者的评价,教学评价的实施者侧重于学校和教师,教学评价的主体趋于失衡。
(三)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
教育测量和评价要求评价指标的选择和权重分配应遵循科学方法制定,而现行的教学评价中,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很大随意性、不科学性和主观性。首先,指标的权重比例分配过于主观,导致失调。其次,指标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如:部分学校存在对教师素质的评价,而部分学校只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结果进行评价,教师素质不作为教学评价的内容。
(四)评价价值偏离
教育研究者研究教学评价的宗旨是为了教学。在学校教学评价中,“为教学而评价”和“为评价而教学”混淆不清。为教学而评价的目的是调节、激励、促进更好的教学,关注点在教学上。教学评价是服务于教学的,具有导向、诊断、激励、教学功能和管理功能等,关注的是评价如何生成教学价值,以生成价值为中心。在教学中所讨论的是为教学的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却演变成了为评价而教学。
二、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社会筛选把握不正确
从西周社会的考试评价制度,两汉时期的察举制度到隋炀帝设置的科举制,再到今天的升学考试制度,尤其是高考制度,都向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筛选。在我国,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就是考试。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考试成为我们需要“适应和接受”的生存环境。社会的竞争性使学习者、教师、学校和家长顺应社会,为求得适应社会和生存发展,不得不向考试筛选妥协,一切目的都只为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得到社会对我们的认可并通过社会对我们的筛选得以生存。
(二)对价值取向多样化缺乏认识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具有复杂性、社会性、能动性等。在经历过社会生活和环境变换后,人发生由物理性到化学性的变化而成为独一无二的个体。个体拥有不同的已有经验和认知,在教学评价中,主体基于自身的价值观对所面对和需要处理的事件所持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和选择的不同,决定了在教学评价中趋于教学目标的评价取向、教学过程的评价取向和教学结果的评价取向等。
(三)监管失利
教育部门作为教育监管的机构,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教育监管和督促功能。工作过于表面化、形式化和行政化,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偏移了工作重心。
学校作为直接执行单位,没有认清教学评价的本质和重要性。在教学评价实施中,对于操作不规范,实施力度弱,没有给予及时纠正和修改。
社会其他系统如红十字会、学生家长等作为学习者成长的相关机构和直接责任人,缺乏对教学评价的监督、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保留独立的立场。
三、目前教学评价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实施发展性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发展,使学习者在知识学习能力、创造力、潜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的预测性和生成性启示我们:发展性评价的关注点不仅仅要放在活动成果上,还要对学习者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表现、体验,以及在过程中的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发展进行评价。同时,评价的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更好的教学。教师要以自评为主,积极主动的进行自我反思和分析,可以提升教师自身能力,促进教师发展。学生评价、学校评价和家长评价与同行评价相结合,对教师进行理性评价,考虑教师的差异性、重视教师实施的教学过程并避免只重教学成果的评价。
(二)评价主体多元化
学生的评价是教学评价的关键部分之一,应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除学校对学习者的教育,家长对学习者的教育,还隐藏着学习者对自身的自我教育,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是满足自身的最迫切的需求,最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建构、有意义学习,同时,学生的自我教育也是对教师教学的补充和对学校教育的细化。通过教学活动的学习过程,学生对自身、教师、学校做出评价,可以让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的需要,更好的调整和把握自己的教学。教师在评价中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以自我反思为主。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完善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我国新提出的三维目标,可见评价不应单单停留在可量化的结果方面。在评价中主要应进行两个维度的评价:对教学过程进行横向评价,对教学结果进行纵向评价。可量化的教学目标和结果用考察的方式进行测量,如考试。对教学过程的评价要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标准,统一教学评价体系,主张从教学的准备、内容、方法、结果、反思及作业布置等全方面评价。在评价体系中,不同的评价主体应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同时应加强对教学评价的监管制度,严格按照正规程序和规范实施以提高教学评价的效度。
(四)深化对教学评价意义的认识
我国教师队伍中,一线教师已有较高理论水平,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教学成绩,但总体来说,相关教育理论水平还有所欠缺,农村偏远地区表现甚为突出。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教学评价,提高对教学评价的重视度,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学评价价值取向。其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为教师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保障,可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把新的教学评价精神和思想作为培训的核心内容。
注释:
① 裴娣娜主编:《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2页。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杨启亮.为教学的评价与为评价的教学[J].教育研究.2012.7.
[4]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