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芳
摘 要:随着近几年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标颠覆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要以平等的关系营造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在这种轻松的气氛之下,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认真、主动地学习,不但可以提高了学习成绩,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前预习;激发兴趣;学生主体;教师素质;考核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我国的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数学是一门抽象、严谨的学科,小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对于抽象的知识往往感觉枯燥、毫无兴趣。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发展、完善自身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一、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小学教学中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小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有针对性地了解课堂上将要讲述的知识内容,这个过程也是培养小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性的一个手段,学生在预习时会找出自己有疑问的部分,这样在第二天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重点对疑问部分进行学习,有助于锻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并保证上课时精神集中。
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逐步指引他们提出具有价值的疑问,养成主动思考、主动参与的习惯,不但可以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
二、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往往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小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引发小学生的好奇心。游戏教学或富有情境的教学方法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学生往往不了解为什么公式后面会出现对数字“1”的运算,此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提示学生用笔当作树木,在课桌上摆一排“树”来计算。这种方式就把传统枯燥的教学转变为生动、形象的教学,学生在愉悦的课堂中能够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从一定角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
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新课标重点提出要建立起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即颠覆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授课,台下的学生由于枯燥无味很容易走神,或对学习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为改变这一情况,教师在授课时不主动为学生传授知识,而由学生自己提出,教师对其引导,帮助学生自己领悟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可以打消学生心中对教师的敬畏感,从而更加和谐、生动地进行教学。
四、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
新课程改革把课程意识提升到了重要位置,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位置。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能够正确引导学生,就必须要深刻地领悟现代的教学观念,摆脱脑海中根深蒂固、传统死板的教学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现代教师,要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和学生观,这样才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法,在教学中大胆创新并勇于实践,切实提倡新课标的教学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体水平为原则,用多种手段改变学生“要我学”的被动思想,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思想,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积极引导学生交流,在小组讨论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对学生进行鼓励式考核与评价
教学过程中总免不了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阶段性的评价不但可以反映出学生近期的学习状况,还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弱项,可以根据反馈回的信息做出更好的教学安排。考核后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问题进行评价,可以形成良好的反馈信息,有利于促进师生间的交流,可以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作出评价时,可以采用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由其他学生来解决问题,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做适当引导,不能一味地告诉学生答案,这样不但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学生学习知识,也可以帮助没有问题的学生复习旧知识。学生成绩提高时,教师要进行夸赞,增强其荣誉感;学生成绩退后时,教师要鼓励,增强其自信心。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不同学生水平之间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教学方式,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
我国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后,基础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创造出和谐、平等、愉悦的课堂气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解答,激发创造性思维,让小学生在积极的学习态度中探寻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曾会英.新课标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育人意识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2).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五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