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与途径

2013-04-29 22:31李东志
职业时空 2013年7期
关键词:对接企业文化

李东志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零距离就业,增强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和办学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需要从办学理念、校企合作机制、专业文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养几方面入手,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适用型人才。”[1]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高职教育其实就是就业教育,集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于一体。这种定位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在校园文化中融入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等企业文化元素,以提高高职院校育人的质量,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使高职毕业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高职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不少学生课堂所学知识无法运用于工作实践;相当多的学生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方式和沟通模式,不能顺利由学生角色转换成员工角色,导致毕业与就业的磨合期加长等。因此,高职院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急需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涵

(一)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主流文化为主导,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化活动为主体,以校园精神为底蕴,由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创造而形成的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它包括由高校的物理空间、环境设施、组织架构及其运行规则构成的校园环境文化,由校园人为实现学校的各种职能和自身发展完善而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由价值观、理想追求、思维模式、道德情感等构成的校园精神三个方面。[2]其中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校园文化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环境,以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高职校园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子文化,除具备普通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内容外,还具有很强的高技能应用性和校企合作元素。高职教育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校园文化要依托具体的行业文化来构建,体现其职业文化特性。

(二)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员工认同与遵循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浓缩,是企业文化中最富感染力的部分,是企业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优秀的企业文化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熏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而不同的行业往往有明显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例如护理专业人员需要具有细心、和蔼可亲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等;机电专业人员则需要思维严谨、一丝不苟的职业素质。不同的素质需要不同的文化来熏陶。通过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可以让学生多渠道、多层面地接触企业,潜移默化地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求,形成较好的职业素质。比如学习企业的竞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等企业文化,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其学习积极性,优化其人格品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利于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真正的“零距离”就业是很难的,但是我们可以尽量缩小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高职毕业生不能较好地实现就业,固然有专业知识欠缺、岗位技能不足等原因,但更主要的因素是不适应企业文化。当前高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在理念、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差别很大,校园文化氛围和企业文化氛围大相径庭,以致学生不能通过校园文化去感受企业文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先进的企业文化理念,逐步缩小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距离,在校园中要提倡事业心、责任感,倡导守纪律、讲团结、尊重人、能奉献等观念,使高职生从入学起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熟悉并认同企业文化,从而潜移默化地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为高职生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的宗旨就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直接服务于企业,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宗旨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要有很强的服务功能,全体教职员工要具有很强的服务意识。目前,大多数企业具备了良好的服务理念,形成了良好的服务体系。在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中,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学习优秀企业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理念,学习企业为客户服务的服务体系;另一方面,由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校企双方具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有利于高职院校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有利于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强校之本,没有特色的高职院校,将难以长久生存。办学特色不仅体现在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方面,还体现在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不管是哪方面的特色,如果没有相应的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这种特色只会昙花一现,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办学特色。按照核心竞争力理论,高职院校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可持续的核心竞争力,而优秀的校园文化正是形成和维系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必须主动寻求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加强与行业、企业、社区、媒体的广泛联系,吸收社会实践中的优秀文化,从而获得更加宽广的知识视野,构建具有独特魅力和个性的高职校园文化,增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途径

(一)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

高等职业教育为行业、企业培养适用的一线应用型高技能人才,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办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项目的课程模式也必然会成为首选。因此,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必须转变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思维定势,在专业的设置、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过程的实施和管理中,始终突出实践性、应用性等职业教育的本质特性,把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办学目标,调整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企业的专家、学者为校园文化建设出谋划策,引进企业文化的元素,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老师不仅要传授学生职业技能,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团队合作、创新精神等职业道德,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企业文化产生积极的认同感。

(二)构建以利益共享为基础的校企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与企业属于不同的利益主体,校企双方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高职院校以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为根本目的,企业则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利益是一切合作的基础,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也是如此,高职院校是人才的供方,而企业是人才的需方,供需双方是可以互利合作的。高职院校应以就业为导向,以生产、教学、研发为依托,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自身办学实力和办学层次,扩大校企互惠互利的结合点。如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在企业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定期派遣师生到企业实践学习,提高技能水平。企业则可通过优先选聘学校优秀毕业生,使用学校的教育资源用于企业培训,委托高职院校进行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等。[3]要建立由学校、行业、企业等各方面人士组成的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形成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办学体制,营造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氛围,增强高职院校的办学活力和实力。

(三)培育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

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是指在专业建设中要贯穿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的价值理念,专业建设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职业岗位能力和素质来展开,并由此形成一种职业本位理念的专业文化。高职院校必须将专业与职业紧密结合起来,针对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来设置专业,以职业能力本位的思想来设计课程体系并实施教学,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关注行业动态,将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引入专业建设,使专业建设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教学过程要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项目实践中理解和把握课程知识、技能。要实现“双证书”制教学,使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质量,不断提升专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建设企业仿真的实训基地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而高职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上。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需要不断训练才能养成,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要坚持用能力本位的企业文化来建设实训基地,缩小学生实践环境与将来工作环境的差别,最大程度地仿照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来进行设计,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实训基地应由学校老师、学生和企业员工来共同经营,让校园文化贴近企业文化。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共同探讨、相互渗透,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的对接关系,让学生在真实或仿真的环境中进行某种技术或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企业仿真性是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文化的外显特色。[4]

(五)培养“双师型”的教学团队

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对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聘请企业优秀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担任学校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另一方面,要建立在校教师下企业制度,定期选派相关教师到优秀企业学习和实践,支持教师参与企业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开展社会调研、科技服务等活动,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课程建设能力。

总之,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既是社会发展的需求,又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成才的关键。高职院校要在办学理念、校企合作机制、专业文化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实现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在知识技能、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上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

见(教高[2006]16号)[Z].

[2] 刘德宇.高校校园文化发展论[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出版社,2004:11.

[3] 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44.

[4] 朱发仁.高职院校“企业化”校园文化研究[M].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91.

猜你喜欢
对接企业文化
分析中职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的对接途径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浅谈企业战略与企业文化的简要关系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