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的疗效分析

2013-04-29 03:37:14付京梅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年7期
关键词:足月儿茵陈病理性

付京梅

摘要目的:验证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具有由于单纯西医治疗或单纯中医治疗的效果。方法:对症下药重点介绍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结果:单纯中医或西医对小儿黄疸的治疗都有其局限性,效果不理想。结论:中西医相结合治疗小儿黄疸疗效显著。

关键词小儿黄疸中西医治疗效果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科最常见症状之一,在中医学中称为“胎黄”,是由于湿热邪毒熏蒸于胎或脾阳不振,寒湿郁阻使肝胆疏泄失利所致。在西医又被称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液及组织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发黄的临床症状。笔者就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认为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都有其局限性,而经中西结合治疗则两午相得益彰,故就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综述如下。

病因与分型

中医病因与分型:①湿热胎黄:常见于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及新生儿感染伴黄疸的患儿。症见阳黄,黄色鲜明,呕吐腹胀,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腻,指纹紫滞。②寒湿胎黄:常见于黄疸持续较久,早产儿黄疸或由阳黄转为阴黄。症见面色晦暗,精神差,吮乳少,四肢欠温,腹胀便溏或大便灰白,舌淡苔白腻,指纹淡。③瘀血胎黄:主要见于伴有肝脾肿大较明显的黄疸患儿,表现偏于阴黄,常见腹部膨隆,青筋怒张,胁肋下有痞块,或有衄血,瘀斑等,舌质暗红或有瘀斑,指纹紫滞。④胎黄动风:见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的核黄疸,临床表现偏于阳黄。症见身黄、目黄如金,逐日加重,神萎嗜睡,阵阵尖叫,两眼凝视,口角抽动或全身抽搐,舌质红或紫红,苔黄,指纹青滞。

西医病因与分型:⑴生理性黄疸: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50%~60%的足月儿和>80%的早产儿于生后2~3天出现黄疸,4~5天达高峰,一般情况良好,足月儿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可延到3~4周。既往沿用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血清胆红素上限值,足月儿<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2052μmol/L(12mg/dl),而较小的早产儿即使胆红素<171μmol/L(10mg/dl),也可能发生胆红素脑病(核黄疸)。⑵病理性黄疸:①感染性:可又分为新生儿肝炎及新生儿败血症。②非感染性:可又分为新生儿溶血病、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及药物性黄疸。本文着重讨论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病理性黄疸常有以下特点:①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②重症黄疸,血清胆红素>2052~2565μmol/L或每天上升超过85μmol/L(5mg/dl);③黄疸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退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26μmol/L(15mg/dl)。

治疗

中医治疗:①湿热胎黄:方用茵陈蒿汤加味:茵陈蒿4~6g,枙子2~3g,制大黄1~3g,车前草、白茅根各4~6g,茯苓3~4g。1剂/日,水煎服。②寒湿胎黄:方用茵陈理中汤加减:茵陈4~9g,人参、白术各15~3g,干姜05~1g,炙甘草1~2g,茯苓3~4g,黄芪2~3g,日1剂,水煎服。③瘀血胎黄: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五灵脂、当归、川芎、元胡素、乌药、香附、枳壳各1~2g,茵陈4~9g。日1剂,水煎服。④胎黄动风:方用羚羊钩藤汤合茵陈蒿汤加减:羚羊角02g(冲服)或06g(另煎),钩藤3~9g,茵陈6~10g,枙子3~4g,大黄15~3g,白茅根15g,日1剂,水煎服。

西医治疗:①西药:降低血清胆红素。可选用酶诱导剂、减少肠壁对未结合胆红素的吸收及抑制溶血的药物。常用的酶诱导剂是苯巴比妥5mg/(kg·日),分2~3次口服,尼可剂米100mg/(kg·日),分3次口服,一般用药2~3天后显效,少于2天无效。活性炭能吸收肠内胆红素,以减少其再吸收。可用10%水溶液5ml/次,每2小時1次内服。强的松能抑制溶血过程2mg/(kg·日)。②保护肝脏酶活性:使用控制感染的药物,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可服甲状腺片,并应注意避免使用对肝酶活性有抑制的药物(如新生霉素)。③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能结合游离的胆红素,减少核黄疸发生,1g白蛋白可与16g胆红素结合。临床常辅以碳酸氢钠以纠正酸中毒。但白蛋白注入后,可增加血容量,对有心力衰竭、严重贫血慎用或不用。④其他药物:针对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给予病因治疗的各种药物。⑤光照疗法: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而能吸收光线,胆红素经光照后可发生光照异构作用,而变为水溶性的异构体,从胆汁或尿液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目前认为光疗仍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所需的时间取决于黄疸的程度,即程度高,所需的时间长[5]。蓝光的波长主峰425~475nm,对胆红素的作用最强,一般光照时间24~48小时,黄疸较重可延长时间。⑥其他方法:如换血疗法,不仅能移去过多的胆红素,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同时能纠正贫血,改善带氧,防止严重缺氧及心力衰竭,且可移去附着有抗体的红细胞及存在血液中的游离抗体,减少继续溶血。可按150~180ml/kg计算。手术疗法:对于胆道闭锁(即中医“瘀血胎黄”)有根治作用。

综上所述,在临床实践中,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应以血清胆红素数值及黄疸临床特点为诊断的主要指标。在治疗过程中应结合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及分型,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宏观与微观结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领域中,中西医结合,发挥祖国医学的独有优势,将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治疗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慕逖,主编.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2余孝良,主编.儿科诊疗精粹[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郑守曾,主编.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4董彦敏,荆鲁,主编.儿科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足月儿茵陈病理性
春来茵陈最为鲜
保健与生活(2023年4期)2023-02-10 05:43:39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利胆退黄夸茵陈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2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01
不同胎龄足月儿临床转归研究
牛贝诺孢子虫病的发生、病理性诊断及防治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