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霞
摘 要: 高职数控专业应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本文以数控专业的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就专业核心内容设置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数控专业 核心内容 教学模式
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制造业不断进步升级,中国制造业随着世界潮流开始更新换代。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先进设备、技术、工艺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设备、技术和工艺方法。与此同时,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升级也在进行。飞速发展的制造业对数控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主要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力量的重要任务。高职院校应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以社会需求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制订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合理配置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优化教学模式,实行学历教育与证书培养相结合,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质量,走出一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道路,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一、社会需求
学校教育最终是为社会、企业服务的,不能孤立盲目地“闭门造才”,需要有一种开放的办学思维,充分了解和认识社会需求,把企业作为我们的客户,学生是我们用心培育的结晶,摸清市场的命脉,才能造就可用之才。通过用人单位的反馈,了解到目前机械行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有:
1.国家装备制造企业。一些制造业大户经济实力雄厚,技术设备的升级更新走在行业的前端,且订单任务饱满,因此对高素质的数控机床操作和编程人员需求很大。
2.军工企业。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军工的投入,武器装备的科研不断向高精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与之配套的精密加工行业,并使之产品化。军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迫切需要掌握数控技术的各层次人才,推动军工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3.民营、合资、外资企业。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模具制造、医疗器械、汽车零部件等行业发展迅猛,大量需要精通加工、编程、维修的复合型人才,这方面的人才需求总是存在缺口。
需求岗位主要有:(1)数控机床操作技术员;(2)数控编程工艺员;(3)数控维修技术员(生产企业);(4)数控设备技术支持(设备销售厂商);(5)数控车间管理员。
二、核心内容
明确了培养目标和方向,专业课程设置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大体可分为以下大方向:
1.基本素质与能力。培养基本政治素质,职业道德,计算机、英语应用能力和车间管理能力等。
2.机械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识图和绘图、工程材料选择、机加工能力、机械零件测量基本能力。
3.数控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数控设备使用和维护,加工工艺与编程,cad/cam技能应用,数控设备常见故障判断能力,模具制造基础能力。
基于以上几个方向选择和设置科目,使学生能从事数控编程、设备使用、维护和技术管理、数控设备销售与售后服务等工作,实现培养具有较高数控操作技能、懂工艺、能编程的从事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
三、教学模式
如今开设数控专业的高职院校不少,却依然存在人才缺口。究其原因,普遍存在理论要求足够,实践经验过少。这种教学模式很难培养所需的职业技能,因此在培养方式上作多方面尝试。
1.模块化教学:包括内容模块化和课程安排模块化。将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电气控制技术、数控应用技术的内容有机整合,不能面面俱到,取其精华形成综合课程。课程安排上打破常规课程贯穿整个学期的思维,可以集中完成某个内容或者某项技能的学习。
2.实训实验基地:高职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训实验课程的设置和硬件条件的投入,借助这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操作技能,使之掌握的知识技能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3.校企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可以从企业了解培养需求,保持办学与时俱进;工厂实际环境是学校实训无法模拟的,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适应就业环境。选择管理规范、技术先进、软硬条件具备的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高校教师能量,实现双方共赢。
4.师资力量:教师是传授技能的纽带,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有效办学的关键。课程综合化要求教师具有更宽泛的专业基础和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要熟悉社会当前的生产实际,具有一定的经验。如今教师多是院校型而非经验型,重理论多于实践,自身现场经验不够丰富。要采取自身培训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师资培养,提高实践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可以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
数控技术在机械制造业的地位不可或缺,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数控人才是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继续创新改革,迎接挑战。
参考文献:
[1]单嵩麒.两年制高职数控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06: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