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开坚
【摘 要】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及血清中CRP的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82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还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 每天1 次, 4 周为一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RP及肺功能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 占预计值%、PEF 占预计值%:治疗1、4 周后,均明显好转( 均P < 0. 05),治疗组好转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 均P <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基本一致( P >0.05),治疗1、4 周后, 两组患者CRP均明显下降( 均P < 0. 05) , 治疗1、4 周后比较, 两组患者CRP均明显下降( 均P < 0. 05),但治疗组CRP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 均P < 0. 05);两组治后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有利于改善哮喘患者的气道应激状态,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安全可靠,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黄芪注射液;CRP;肺功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11年1月~ 2012年10月来我院连续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2例,均符合所有患者均符合≤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3]的诊断标准,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4 周内未全身或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 无过敏性鼻炎, 无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器质性疾病, 并排除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男24例,女17例,25~69岁,平均35.84±9.38岁,对照组41例,男25例,女16例,年龄24~70岁,平均36.23±8.82岁,.两组在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酌情给予多索茶碱、酮替芬、复方甲氧那明, 按需使用沙丁胺醇气雾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注射液静滴, 每天100ml/ 次, 4 周为一疗程。
1.3肺功能的检测: 肺功能检测采用意大利Spirolab 便携式肺功能仪测定, 所有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4周后均测定肺功能1 次, 测定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FEV1) 和最大呼气流速( PEF) 数值, 测得值以占预计值百分比计算( FEV1% Pred、PEF% Pred) , 肺功能检测操作由本院专人负责。
1.3 CRP检测方法 每次均于空腹抽取静脉血10ml,放于-20的冰箱中冷冻保存备用。CRP试剂盒均由武汉博士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具体步骤(略),由专人具体操作。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表示, 用SPSS 15.0统计软件, 采用 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检测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肺功能FEV1 占预计值%、PEF 占预计值% 基本一致( P >0.05),治疗1、4 周后, 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PEF占预计值%均明显好转( 均P < 0. 05) , 治疗1、4 周后比较, 两组患者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PEF占预计值%均明显好转( 均P < 0. 05),但治疗组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PEF 占预计值%好转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 均P < 0. 05) ( 见表1) 。
2.2 两组CRP检测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CRP基本一致( P >0.05),治疗1、4 周后, 两组患者CRP均明显下降( 均P < 0. 05) , 治疗1、4 周后比较, 两组患者CRP均明显下降( 均P < 0. 05),但治疗组CRP下降情况较对照组更明显( 均P < 0. 05) ( 见表2) 。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情况无明显差异, 治疗4 周治疗组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各种因素刺激支气管导致支气管炎,反复发作多引起哮踹。反复喘息的发病机制是通过刺激机体产生IgE,由IgE 介导I 型变态反应而引起哮喘早期和晚期反应,从而Th1/Th2 群比例和功能失衡是哮喘的主要发病机制,表现为Th1 细胞亚群功能低下,Th2 细胞亚群功能亢进,引起IL-4、IgE、IFN、IL-6、IL-8及CRP水平的变化。本研究证明,治疗前CRP水平升高,不外是CRP对外来物具有特别的识别能力,能结合在损伤部位,激活补体系统,同时细胞因子也存在调节的紊乱,导致肺功能降低。
通过常规治疗,能一定程度调节CRP及细胞因子的紊乱,改善肺功能,但Th1/Th2 群比例和功能失衡的改变有不足。本观察发现,加用黄芪注射液,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血清中CRP下降显著,支气管哮喘患者预后应该肯定,由于资金等因素,未作更深探讨。
参考文献:
[1] 徐振宇, 戴贤勇等. 舒利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和肺功能的影响[J]. 海峡药学, 2011,23(1):98-100.
[2] 池一凡, 何涛等. 黄芪对尾加压素?诱导的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及分泌转化生长因子-B1 的影响[J]. 临床合理用药, 2010,3(8):1-2.
[3]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 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3, 26(3) : 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