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压病的治疗与护理

2013-04-29 23:54:41王燕燕霍惠敏倪守霞张艳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年7期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护理

王燕燕 霍惠敏 倪守霞 张艳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对89例患者进行饮食、运动、心理、应用药物的护理和对其进行健康宣教。结果:患者血压控制良好。结论:精心的护理和有效的运动是减少或延迟高血压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人;高血压;护理

高血压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高血压,帮助患者正确认识高血压病的治疗知识,对减少和避免患者重要脏器的损害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对89例高血压患者,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89 例,其中男49例,女40例;年龄最大89岁,最小32岁;合并脑梗塞2例,冠心病66例,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的护理,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2 护理

2.1 保证合理的休息及睡眠 避免劳累,提倡适当的体育活动,尤其对心率偏快的轻度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代谢运动效果较好,如骑自行车、跑步、做体操及打太极拳等,但需注意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的剧烈活动,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者可适当使用镇静剂。严重高血压患者应卧床休息,高血压危象者则应绝对卧床,并需住院治疗观察。

2.2 饮食指导

高血压是由多种发病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膳食营养因素在高血压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饮食中动物脂肪、胆固醇含量较高,食钠过多,食钾、钙过少,饮酒过度等,这些都是引发高血压的膳食因素,故高血压患者合理选择饮食十分重要。

2.2.1 三餐 高血压患者饮食要定时定量,不应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素食为主,宜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如鱼、瘦肉、豆类及豆制品;少食或不食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内脏、蛋黄、鱼籽;对辛辣刺激性食物也应少吃或不吃,烧菜宜选用植物油,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也可以选食一些降脂作用的食物,如海带、海参、葵花籽、芝麻等。

2.2.2 低盐高钾 高血压患者都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2~6 g,烧菜宜偏淡,对酱菜、榨菜、皮蛋等含钠盐高的食物应少吃;钾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所以可以多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和水果,如冬菇、竹笋、花生、香蕉、橘子等。

2.2.3 维生素 维生素有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特别是维生素C能降低胆固醇,故高血压患者宜多食用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豆芽、芹菜、胡萝卜等。

总的来说,饮食原则为:少食多餐、少盐多钾、少荤多素。

2.3 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患者除了选择膳食外,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使治疗达到一定疗效。

2.3.1 适量运动 体力活动及保持标准体重是独立的降压因素,具有巩固药物降压效果的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达到减肥和维持正常体重的目的。可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跑步、登山等,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3.2 戒烟限酒 高血压患者还应戒烟限酒,因烟中尼古丁可以刺激肾脏分泌儿茶酚胺,引起全身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血压升高等并引起其他心血管疾病;大量饮酒不仅可引起血压升高,也是脑出血的诱发因素之一。男性每日饮酒不超过30 ml(酒精),女性和低体重者不超过15 ml[3]。

2.4 用药护理

药物治疗是目前控制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并且越早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高血压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小。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降压药物主要分为6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这6大类药物均可以被选择为降压的一线药物,由于各类降压药物作用特点不同,故选用时应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遵循以下原则。

2.4.1 逐渐降压 除高血压急症以外,降压以在数日、数周内逐渐降低为佳,特别是老年人,以及有高血压病史多年的患者,其机体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目前的水平,突然降低反而无益。

2.4.2 治疗因人而异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是老年人,而老年人的各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进而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因此药物的选择、用量、给药途径等都要根据每个高血压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盲目一概而论。

2.4.3 随服药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剂量 加量后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则以2种或3种以上药物联合;从单药开始,阶梯加药及联合用药,首先选择单味药从小剂量开始,随着使用时间加量,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联合用药来达到目标血压,用药期间忌突然撤掉某一种药物或骤停药物,高血压病的药物治疗是长期的,血压达到目标血压后应坚持服药,最有效地控制血压。还应根据强适应证合理选药。加强随访。

2.4.4 用药注意事项 降压药物的使用从小剂量的开始,遵医嘱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突然撤换药物,多数病人需长期服用维持量。注意降压不宜过快过低,服药后如有晕厥、恶心、乏力应立即平卧,并取头低脚高位以增加脑部血流量。老年病人,服药后不要站立太久,因长时间站立会使腿部血管扩张,血液淤积于下肢,脑部血流量减少,导致晕厥。用药期间指导病人起床不宜太快,动作不宜过猛,防止头晕加重; 外出活动应有人陪伴,以防晕倒引起外伤。

2.5 心理护理

2.5.1 心理疏导 患者多表现有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心理特点,而精神紧张、情绪激动、不良刺激等因素均与本病密切相关。因此,对待患者应耐心、亲切、和蔼、周到。根据患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让患者了解控制血压的重要性,帮助患者训练自我控制的能力,保持平静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焦虑,当有较大的精神压力时应向他人倾吐,将压力宣泄;适当加强自身修养,保持乐观情绪,多听音乐,经常学习对自己健康有益的保健方法,消除社会心理紧张刺激,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以利于维护血压的稳定。

2.5.2 减轻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长期的抑郁或情绪激动,急剧而强烈的精神创伤可使交感-肾上腺素活性增加,血压升高,因此,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节,减轻精神压力,避免情绪激动、紧张等不良刺激,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要了解老年患者的性格特征及有关社会心理因素进行心理疏导,教会患者训练自我控制能力,对于易激动的老年患者做好家属工作,减少不良刺激,保证患者有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2.5.3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 如:缓慢呼吸、音乐治疗等。综上所述,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护士必须了解高血压新的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指导病人合理用药,对病人进行健康指导,加强心理护理,从而提高老年高血压病人的生活质量[3]。

2.6 健康指导

2.6.1 疾病知识指导 向老年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引起高血压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及高血压对机体的危害,以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长期的饮食、运动、药物治疗,将血压控制在正常的水平,以减少对靶器官的进一步损害。

2.6.2 用药指导 告诉老年患者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作用及副作用。指导老年患者及家属坚持服药治疗,帮助老年患者建立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教育老年患者服药剂量必须按医嘱执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徒然撤换药物。提醒老年患者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学会自我观察及护理。

2.6.3 自我监测指导 教会老年患者或家属及时测量血压并记录,定期门诊随访复查,病情变化时立即就医。

3 小结

随着中国逐步步入老龄化社会,高血压患病率逐年上升,高血压若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导致靶器官损害,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以控制高血压为重点,是降低脑血管疾病發生率,病死率的惟一出路。人们在研究其药物治疗的同时,越来越重视非药物治疗措施的重要性。在护理工作中,我们应注重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老人患者群的宣传,同时,针对高血压患者多集中于老年人群这一现象,在健康教育中,努力探索适合这类人群的教育方式。

参考文献:

[1] 王云开,王梦洪,郑泽琪,等.科素压和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的对照研究.高血压杂志,1996,7(4):293-295.

[2] 尚海鹏.高血压防治新进展.新医学,1999,30(4):244.

[3] 刘海燕.高血压病人临床护理进展.护士进修杂志,2000,8(15):590.

猜你喜欢
老年人高血压护理
认识老年人跌倒
保健医苑(2022年1期)2022-08-30 08:40:44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保健医苑(2022年6期)2022-07-08 01:25:16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保健医苑(2022年4期)2022-05-05 06:11:20
全国高血压日
西部医学(2021年10期)2021-10-28 08:25:50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基层中医药(2018年4期)2018-08-29 01:25:58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基层中医药(2018年6期)2018-08-29 01:20:14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24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中国卫生(2016年2期)2016-11-12 13:22:32
中医干预治疗高血压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