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蓉蓉
摘 要: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处处体现生物理论与实际生活间的密切联系。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方面的优势,把生活化内容引入高中生物课堂,活化生物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关键词: 生活化内容 问题情境 生物课堂教学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此次的课程改革十分关注人的生活及现实环境,将生活世界纳入了课程内容的重要范畴。教师应该将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在新课改大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由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灵活机动地将生活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现象等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地利用现实生活及生活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生活化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学会应用。例如:在讲到“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1)在盛有黄瓜條的盘里加盐发现水增多了,再过一段时间黄瓜条变软了。(2)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鲜蔬菜;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里会变得硬挺。(3)农作物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理解前面两个问题。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第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下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这种方法,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二、利用生活化内容,透彻理解有关概念
生物学中的许多知识,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并且需要识记,单凭教师的语言传授,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牢或透彻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可帮助学生迅速记忆和理解概念。
1.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或俗语等,激发学生兴趣,记忆生物知识。学生熟悉的电视广告,如“黄金搭档:维D与钙搭档”,使学生掌握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促进。从俗话“胖子怕热,瘦子怕撞”,体现脂肪作用:①减少热量散失;②缓冲作用,保护内脏器官。从生活中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潜在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理解概念、记忆生物学知识。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类比,透彻理解相关概念。例如:在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时,我们可以将生物体中的几种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类比为日常生活中的存折。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人们使用的是现金,而ATP就是能量流通的现金。课堂上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类比,使抽象难懂的概念迎刃而解。
三、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解决常见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增强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例如:1.我们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的时候,通常会用温水,原因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2.人体剧烈运动后会觉得浑身酸痛,原因是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细胞短时间内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3.高浓度食盐水可杀菌防腐,原因是: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其中的微生物有关,高浓度的食盐水使这些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在这些事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所学原理分析生活事例,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加与生物有关的实践活动
学不能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教材和生活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多联系生活实际外,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贴近生活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回到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社会实践及人际交往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的话,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生的作业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的特点,尽可能地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与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在制作的过程中又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还可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获取更多亲身经历的经验。如组织城镇学生到周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某一类食品的配料、成分、净含量及日期标志等。组织农村学生去田间考察某种农作物的发芽、生长、结实所需的条件,等等。在实践过程中让生物知识“回归生活”,体现了教育基本理念上的变革。
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成为生活,这是现代教育不能缺少的朴素的理念,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对教育发出的深切呼唤。将生活带入高中生物课堂,活跃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缩小了教材和生活的距离,同时使学生感到生物的确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是最终解决人类本身问题的主要学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2]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3]胡明,李少毅.生物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