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
摘 要: 初中体育教学是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过渡阶段,对学生来讲,这是很重要的阶段。初中体育教学可以巩固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观念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是探讨终身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观念养成
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体育也是这样。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注重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在学习体育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体育技能,锻炼身体,强化意志。体育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应该让学生喜欢和习惯体育锻炼,热爱运动的人性格一般都是开朗活泼的。由此看来,体育应为学生终身学习的一项事业。
一、因材施教
学生对待事物和爱好的稳定性不够,对事对物三分钟热情是现代很多学生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初中学生。培养初中生需要有耐心,不能操之过急,教师的工作重点是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可能会因教师良好的教育方法而终身热爱体育。每个学生的爱好不同,有的学生喜欢排球,有的学生喜欢羽毛球,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多种体育项目的教学。
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质和爱好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前要仔细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除了要了解他们的体育爱好、体育成绩外,还应该了解学生在校外生活中的活动项目。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制订教学方案,这就符合孔子的“因材施教”。而且在了解过程中加深师生感情,从某些方面来说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制订教学方案,通过对调查的分析总结出学生喜欢某些体育项目的原因,以及不喜欢的原因从而制订出适合大部分同学的教学方案,对于另外一小部分没有学习体育兴趣的学生,教师应该另外制订方案,逐步培养体育学习兴趣。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对体育没有兴趣而放任不管,这样只会使学生对体育更加没有兴趣,导致教学方案没有贯彻实行,最重要的是没有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培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不到促进作用。
体育是自身肢体实践最多的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多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会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体育的能量,进而爱上体育运动。教师要制订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时,注意力也会集中到体育技能上,在实践的同时会渐渐喜欢上体育。
在学生进行体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使学生肯定自己的能力,更加自信,通过对学生的鼓励,可以让学生产生对体育技能实践坚持的动力。另外,教师应当积极与学校沟通,学校定期在校内举行体育竞赛,学生通过体育竞赛获得荣誉能够实现自我的肯定,调动积极性,更加热爱体育。体育不仅对锻炼身体、强化意志产生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自身的团队意识产生深远影响。很多体育项目是需要团队合作的,譬如篮球、足球、排球等,当然也有单人项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产生重要影响。
二、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获得信心
学生对体育技能的熟悉程度与对这门课的喜爱程度成正比,学生越是喜欢就越是有兴趣学习,越熟练就越自信,比如学生很喜欢篮球,就会在篮球技能课上认真地听老师讲解示范,也会抓紧练习老师所教的技能,越练习越熟练,越熟练就越自信,越喜欢这门课。反之,就越讨厌这门课,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展开教学工作效果会相对更好。
多元化时代,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实现多元化教学。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结合多媒体可以把图像、视频、文字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
可以把体育咨询、体育项目、体育技能在教学中展示出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把他们锻炼实践的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教师可以从多方面讲解,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学内容,更好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进步幅度越快,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体育是一门涉及动作肢体类的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自身演示各种动作技巧及规范,通过示范让学生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实践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技能的要领;教师应该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语言也是一门艺术,有时候说话的语气可能鼓励学生,也可能打击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性格特点,因为每个人的性格不一样,有的人越挫越勇,有的人会再而衰,三而竭,教师应该具有长期的教学热情和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且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三者相辅相成,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取得良好效果。
三、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体育教学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教师只在课堂上和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体育锻炼是远远不够的,毕竟上课只有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师不仅要调动学生课上体育实践的积极性,而且要注重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
课外时间,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开展小型体育竞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体育课堂中学习内容的印象。教师在课堂上和课堂外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可以使体育变成学生娱乐休闲的一种方式,使体育锻炼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夏强.终身体育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体现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2):44-45.
[2]赵鸿星.终身体育观念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形成与培养[C].第二届中国学校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2003:410-411.
[3]黎华秋.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终身体育锻炼”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9(1):26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