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伟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本文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海船轮机专业2011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 对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的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课堂英语口语训练相比, 网络口语训练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水平。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口语训练 网络 策略研究
高职学生除了具备相关专业岗位知识以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基础英语口语能力,已经成为很多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和职业升迁的重要标准。因此,对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就成为高职基础英语口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基础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具体口语能力目标是要实现学生“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笔者尝试在高职海船轮机专业学生的基础英语口语课中引入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以期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水平的目的。
1.实施过程
1.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江苏海院海船轮机专业2011级两个自然班的学生,两个班的人数均为45人,且都为男生,其中一班为实验组,进行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二班为控制组,进行传统的课堂英语口语训练,即进行以听说法为主的课堂英语口语训练。两组教学训练课时大致相同,学习内容相同,历时12个教学周。实验前,课题组对两个组进行了一次口语测试,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分各为9.8987和9.9164,两组前测成绩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数值双尾显著值为0.966,大于0.05,说明两组在训练实验前口语能力水平相差不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按照实验组口语能力前测分数(A层次分数区间在12.8-16.0,B层次分数区间在9.6-12.7,C层次分数区间在9.5及以下)和学生自愿报名相结合的原则,将实验组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A:优等生;B:中等生;C:学困生。各个层次没有人数的限制,层次的划分也不是固定的,能升能降,可以调整,而在对照班则没有这样的层次划分。
1.2研究问题和方法
研究主要回答1个问题:对比传统听说法为主的课堂英语口语训练,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是否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研究方法采取定量研究法即试验前后测试法,前后测试所测内容为实验前后实验组和控制组学生英语口语水平,为保证测试的信度和效度,在前测和后测中使用《高等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大纲》中的样题。
1.3研究步骤
本研究试验周期从2011—2012年度第二学期的第1周至第19周(因为两个组均有7周实训任务),为期12周,包括实验前测试、试验和试验后测试三个阶段。其中,第1周和最后1周对两个组分别实施实验前口语测试和实验后口语测试,此外,实验周数一共为10周。在10周实验中,每个组的学生将每两周完成一个主题的学习,一共完成5个主题的学习,分别为介绍问候、询问路程、预约日程、酒店住宿、投诉抱怨等主题。
在实验前后为了科学地定量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之间口语能力水平,在前测和后测中使用《高等应用能力口语考试大纲》中的样题和评分标准。同时,为了具体分析实验前后两班学生在口语能力中具体分项上的差异,并保证评分的公正性,课题组邀请了相同的非任课教师对90名学生根据上文评价量化表对其实验前测和后测进行匿名评分,并对两个班学生在具体能力分项上进行分档,从高到低分别为I档、II档、III档和IV档。
2.实验结果分析
2.1前测后测口语成绩比较
在训练实验后的口语能力水平后测成绩中,根据实验后测口语成绩分频比较(表1)和两组实验后测成绩数据(表2),发现在两组口语能力水平后测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平均分各为11.1538和10.0089,两组成绩都有提高,课题组还发现实验组在实验后比起实验前层次划分上人数有向中间集中的趋势,即逐步实现了从分层出发,达到消灭层次的目的,而且在口语能力较差层次上的人数横向比较明显少于控制组,纵向比较人数明显少于实验前。
表1 实验后测口语成绩分频比较
表2 两组实验后测成绩数据
为了排除前测成绩对这一结果的干扰影响,研究还使用了协方差分析(表3),其结果显示在多重组间比较结果中,两组前后测差异显著值为0.000,小于0.05,且实验组比较控制组平均差值为正数1.159,说明实验组在对口语能力水平后测成绩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且要优于控制组,即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比传统课堂英语口语训练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
表3 两组前后测成绩协方差分析
Based on estimated marginal means
*. The mean difference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 level.
a. Adjustment for multiple comparisons: le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equivalent to no adjustments).
2.2口语能力分项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口语内容表达上的进步可归功于教学训练时的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资料的输入。无论是导入主题内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阶段、分层次训练实践阶段,还是成果展示反馈评价阶段,都保证学生有大量、丰富、真实的可理解语言材料的输入,有了比现有语言水平略高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得到足够的交际应具备的知识储备。
2.2.1语言准确性比较
在语言准确性方面(表4),课题组发现实验前两组大部分学生都存在发音缺陷,如地区口音影响辅音发音、重音不准等,在口语内容的表达上存在语法和词汇准确性的问题,这些情况影响到交际过程的进行,严重的学生有时会使得交际中断。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语言准确性方面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表4 两组前后测能力分项比较——语言准确性
实验组学生在语言准确性方面的进步主要是因为通过网络中大量、丰富、真实的可理解语言材料的输入,学生从中学到了英语发音规则和标准语调,之后在小组间交流协作过程中,通过真实的语言交际活动和同伴间的相互反馈学习,逐渐领悟习得了正确的语音知识,建构了准确的语言信息。
2.2.2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比较
在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比较方面(表5),课题组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控制组中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在口语表述方面可以进行较连贯的发言,对于某主题的话语内容能达到一定长度。实验后,实验组超过30名学生可以进行较连贯的发言,说英语时没有过多的停顿、错漏或更正,并能够持续一段时长。比起控制组来说,实验组有十分明显的进步。
表5 两组前后测能力分项比较——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
实验组在话语的长短和连贯性方面取得的进步主要归功于协作式的网络口语训练实践活动。在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中,学生能在充分储备背景知识的情况下言之有物,同时,小组协作的训练方式在轻松讨论的氛围中缓解了学生英语交流中的焦虑感和怕出错的心理压力,增强了他们说英语的自信心。
2.2.3语言适切性比较
语言的适切性就是语言的得体性,也就是所说的话符合语言的文化准则和交际准则。在语言适切性比较方面(表6),课题组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基于网络的口语教学训练,实验组的学生比起控制组学生有着显著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在网络训练实践中,大量真实语言材料的呈现和协作式的交际训练使得学生对于语言在语境中的适切性原则有了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表6 两组前后测能力分项比较——语言适切性
3.结语
通过研究,笔者发现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口语训练有助于构建真实开放的交际环境,在这种生动的交际场景和仿真的交际语境下,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得到了有效促进和实现。从结果分析来看,它能够真正实现帮助实现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水平和增强教师口语教学效果的目的。另外,学生输出的口语音频资料也可以帮助教师建立本校学生英语口语语料库,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上)[J].外语电化教学,1997,(3):3-9.
[3]朱青菊.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说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05):151-154.
[4]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5]Swain,M.&S.Lapkin.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5,16:371-391.
课题项目:本文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课题《构建高职学生英语口语远程教学训练平台的研究与实践》(编号:KT201128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