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白与留白的教学艺术

2013-04-29 00:44彭俊生
语文教学之友 2013年8期
关键词:鲁四心气祥林嫂

彭俊生

在文学作品中,高明的作家往往使用独白和留白的写作手法,这样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艺术效果 。独白能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还能串联情节,使之前后一贯,浑然一体。留白能让文学作品在频频的叙述中缓冲情节,使之虚实相间,富有张力,从而加深读者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感受到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对文学形象、意境等进行再创造。《祝福》是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是高中语文的常选作品。之所以受到历代师生的喜爱,我想原因之一就是作者使用了这两种方法。因此我在这次教学中将作品的独白和留白进行了重点考虑,仔细琢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让独白更加明白

文学作品不像说明文那样准确无误,也不像议论文那样观点鲜明 ,它是含蓄的,隐晦的。它需要读者带着自己的学识、阅历去揣摩,去想象,所以读者就需要费一番功夫。《祝福》是大师的名篇,“我”在小说中的内心独白重点有四句,含义深刻,较为难懂。教学时为了使学生明白独白在作品中的深义和作用,教学程序便分为如下两步进行:

1. 揣摩独白义,品读领悟之

第一句经过大家讨论初步定为这样读:“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语调平缓),然而她(“她”为重音),被疑惑了(低沉),——或者不如说希望(稍重):希望其有(扬),又希望其无(低沉)。”经过反复地品读,提问:“为什么祥林嫂‘希望其有呢?”一学生回答:“因为祥林嫂想在这万家祝福的时刻,赶到阴曹地府去与她被狼吃掉的唯一的儿子阿毛团圆;“那么为什么她又‘希望其无呢?”经过几个同学的发言,最后有一同学规范为:“祥林嫂怕阎王爷把她锯开来分给两个男人。”反复品读,仔细琢磨,大家明白了祥林嫂这种矛盾心理,说明她处于死活两难的境地,这样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罪恶。第二句:“我因为常见些但愿不如所料,以为未必竟如所料的事,却每每恰如所料的起来,所以很恐怕这事也一律。”“我”听了祥林嫂关于“灵魂的有无”的询问之后,心里极为不安,时时感到有一种不祥的预兆。这句独白就是这种预兆的集中体现。经大家讨论可分为三层意思:一是“但愿不如所料”,“未必竟如所料”,也就是说希望不要发生自己所预料的事;二是“每每恰如所料起来”,即这种主观愿望常常被残酷的现实所否定;三是这种主观愿望被否定已成为规律,害怕祥林嫂的不幸也难以避免。于是在品读时,“但愿”要稍高且重,“未必”上扬,“却”后要稍顿,“每每”后低沉。

2. 改为画外音,旁敲侧击之

第三句和第四句为:“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被人们弃在尘芥堆中的,看得厌倦了的陈旧的玩物,先前还将形骸露在尘芥里,从活得有趣的人们看来,恐怕要惊讶她何以还要存在,现在总算被无常打扫得干干净净了。”“灵魂的有无,我不知道;然而在现世,则无聊生者不生,即使厌倦者不见,为人为己,也还都不错。”为了理解这两句独白,我采取情景再现,让一同学坐在讲台上做沉思状,另一同学用画外音配音,其他同学静静地听并思考领悟,然后分小组发言,最后归纳为:祥林嫂在精神和生活上都失去了依靠,像被人玩厌了的玩物抛在垃圾堆里;从前她在社会的最底层拼命地挣扎着活着,那些有生活资本的人们惊讶她为什么还活着。现在好了,她终于死去了。使讨厌她的人终于看不见她了,这样无论是对讨厌她的人还是对自己,都算不错吧!通过静听思考,大家明白了这是反语,是鲁迅的愤激之词,它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冷酷社会的不满和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

二、使留白不为空白

文学作品中的留白与绘画中的留白一样,看似无物却有物,此时无声胜有声,它具有浩渺的空灵感,能启迪人的智慧,开启人的遐想。《祝福》中的留白很多,这节课我着重拣了两三处用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训练,以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举一反三的目的。

1.把握人物性格,补充留白内容

当鲁四听到别人报告,祥林嫂的婆婆和卫老婆子等人瞒着他把祥林嫂抢走了时,他只从牙缝里挤出了四个字:“可恶,然而……”,同学们从前面鲁四老爷的书房的陈设中,已经了解到他是一个保守、虚伪的地主绅士,他爱面子,又维护封建礼教,“可恶”指的是祥林嫂的婆婆竟然事先不与他商量,便把祥林嫂抢走了,不顾他的面子,所以鲁四很气愤地说“可恶”顺势理解下去,于是同学们便争先恐后地把“然而”后的留白补了出来,:“她婆婆抢她回去是合理的”,“抢她的是她婆婆”,“我也没话可说了”等等。第二个“然而”是鲁四在卫老婆子前来赔罪时说的,同学们在明确了鲁四自私,封建的性格后,在留白处补充道:“你还能找到这样好的人么?”“你不要再找一个寡妇来!”“你不要既把人荐来又合伙抢走!”等等。可想而知,这样的教学高潮是来自对人物性格的正确把握;反之,准确而生动的补白又加深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2.更替原有形式,比较优劣

鲁迅先生在描写鲁四的书房时很是讲究,其中有这样一句“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脱落的一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根据对联“仄起平收”的要求,这挂着的一联应是下联,那么上联又是什么呢?这显然是作者有意安排的留白。倘若我们把它改写为:“‘寿字的两边挂着一副对联,上联为‘ 品节详明德行兼备,下联为‘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家比较一下与原文有什么不同?同学们通过比较发现:更替的文句虽然也能揭示鲁四的思想,但不如原文留白好,原文作者意在告诉我们——鲁四的人格是不完整的,他表面上标榜自己“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实际上他既不通情,也不达理,心气更不和平。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看见祥林嫂头上扎着白头绳就皱眉,对祥林嫂离家出逃深恶痛绝,甚至把在祝福之夜惨死街头的祥林嫂骂为“谬种”。可见作者的留白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能把鲁四的伪君子形象揭露得淋漓尽致。

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利用独白,能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弄懂作品的主题思想。在教学中能科学地利用留白引导学生去思考、联想、想象,不但能更好地体会作品的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还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市朝阳中学)

猜你喜欢
鲁四心气祥林嫂
晚秋乌桕树
深挖文本
深挖文本
——祥林嫂的悲剧原因解读
基于祥林嫂称谓感知其人物形象
水管通了 心气顺了
有“心气”才大气
从鲁四老爷的“胡子”说起
抓住人物描写的“牛鼻子”
——以《祝福》中三处细节描写为例
必 要
鲁四小姐人物创造目的及艺术效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