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翠琴 左川梅 赵爱民 陈桂珍
【摘 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胃癌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5月46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 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舒适度评分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较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但观察组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效改善胃癌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术后舒适度。
【关键词】舒适护理;胃癌;心理
胃癌是当前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患者多因对癌症与手术的恐惧,易滋生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的手术配合及预后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笔者对胃癌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0年8月~2013年5月46例胃癌患者,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无严重并发症。46例患者中男27例,女19 例,年龄46~69 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6 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
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所有患者无精神异常,糖尿病、等疾病史。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资料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普外科围手术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护理,其护理措施如下:
2.1 术前舒适护理
2.1.1 术前访视病人了解其病史,掌握患者的生活习惯、社会背景、职业、心理状态及个人信仰等。根据患者的要求、存在的心理问题、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的心理,通过讲述类似患者手术成功的病例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调节病房温湿度,保持环境清洁,光线强度适宜等,确保基础护理的各个方面让患者感到舒适。
2.1.3 制定舒适护理计划:根据患者采取的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行为适应训练,以减轻术中疼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有效咳嗽、床上大小便等术前指导、通过谈心、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缓解焦虑、抑郁、紧张、恐惧等不适心理。
2.2 术后舒适护理
2.2.1 术后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医嘱,观察血压、脉搏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电监护,观察引流管引流情况,加强术后病情康复的舒适护理。2.2.2满足患者舒适要求,采取舒适体位、看电影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术后疼痛,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嘱咐患者家属多体贴、安慰、患者,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使其在心理上达到舒适状态。
2.2.3 做好健康教育,虚心地听取患者的心理想法,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培养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2.3 观察指标
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Zung 氏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变化和舒适度评分变化。舒适度: 0 分:无不适;1 分:中度不适,但能忍受;2 分:严重不适,不能忍受。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 软件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 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SAS、SDS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AS、SDS 评分较高,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 评分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1
3.2 舒适度
护理前,两组舒适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
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4 讨论
手术作为治疗疾病的重要临床手段,无论大小对躯体都是一种创伤,常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负性心理,影响麻醉和手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胃癌患者面对疾病和手术的双重压力,内心易产生以上几种不良情绪,对围手术期患者展开舒适护理对手术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舒适护理针对护理对象实施个性化主动护理,采用简单的方法即可改变患者不适如:调节室内温湿度;运用便捷的方法可以迅速减轻患者不适的感觉如:体位的改变对患者疼痛的影响。舒适护理解决了患者当下面临的生理及心理问题使“以患者为中心”落到实处。通过对胃癌患者采取舒适护理使患者的SAS、SDS及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舒适护理可以改善胃癌患者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
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可明显改善胃癌手术患者的不良心理,对患者手术及预后具有积极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参考文献:
[1]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第四版:218-226.
[2] 魏革、刘苏君 手术室护理学 第二版:281-286